浅析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在订单培养模式下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意义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陈鹤琴先生是应天学院的前身——江苏省幼儿师范学校的倡导者和创办人,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新教育运动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举办幼稚园、幼稚师范学校等工作建立起较完整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开创了中国儿童教育事业。陈鹤琴一生致力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研究工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提出了著名的教育主张——“活教育思想”理论体系,这也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职教课程在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借鉴世界发达国家职教课程发展的理论与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几经变革,探索出了不同的改革路径。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提出要把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周济部长2005年在天津召开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职业院校都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要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实习期间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要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为目标,以能力为核心、就业为导向。实现这一目标,仅仅在学校通过理论课教学和有限的实验、实训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教学是难以真正完成培养任务的。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仅有仿真的环境是不够的,必须要将学生放在全真的实际工作环境中,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既能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又能真正感受到实际工作的氛围。通过校企合作,采取“2+1模式”、“学工交替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最佳方式。笔者通过学习研究发现的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在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下,尤其是在订单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改革于建设中仍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一、“活教育”的思想精髓解读
“活教育”思想体系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三大纲领、五个标准、十七条教学原则、学习的的四个步骤、五指活动计划、活教育的十个特点、训育的十三条基本原则、生活哲学的十个“经常”、一个“假如”和三个“当”等等一系列教育理论和方法。这些教育改革理论揭示了很多在教育、教学上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根据“活教育”思想的精髓,该体系的中三大纲领包括:课程论、方法论、目的论所蕴含的的改革、创新思想和实践精神仍指导着现代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活教育”的目的论
陈鹤琴认为做一个人、做一个中国人、做一个现代中国人是要有条件的。“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备这些条件。
订单培养模式是指职业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负责招生、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订单培养作为校企联合办学的具体形式,弥补了学校所教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使所教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课程作为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的载体,则是实现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也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以人为本的高等职业教育观要求我们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国家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为此,高等职业教育要确保学生所学领域能够处于领先地位,能够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需要,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不断变化的专业要求,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二)“活教育”的课程论
陈鹤琴批评旧教育是“死教育”,课程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不管时令是否合适,只是一节一节课的教,这样的教育只能培养“书呆子”。“活教育”是反其道而行之,要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他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实习”。
课程是教学活动中内容和实施过程的统一,它是我们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手段,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职业技术课程“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达到此目的,高职高专院校就要建立技术型课程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着培养“应用性人才”和“学术性人才”的区别,因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应有各自的特征。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在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观。具体改革的目标应是: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现“多证书”制度。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研究课程设置的方法,由企业、院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走“订单式”培养之路。
(三)“活教育”的方法论
陈鹤琴阐释了活教育的教学方法遵循的基本原则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不重视班级授课制,而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即注重直接经验。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