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 要:当前,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中存在着考试内容单一、形式陈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从改革考试内容,创新考试形式等方面探索适合应用型高校教育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探析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0-0267-02
应用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能否发挥其教育功能,体现其“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将直接影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考试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科学而又符合教育规律的考试,不仅能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更有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探索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考试改革方法,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重要性
所谓应用型教育是指与经济社会密切结合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大学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能力本位”教育观为指导,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通识教育,突出实践教学,鼓励个性发展,培养基础扎实、适用面较宽、综合能力较强的专业应用人才。因此,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该把这些目标紧密贯穿于课程的整个教学和考核中。
作为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教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某种意义上,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上更加显得至关重要。
考试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评价、导向、激励功能,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观念和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科学而又符合教育特点的考试,不仅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更为以“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教育提供重要的保障。但是,据笔者的调查,目前一些应用型院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考试仍然是一次性期末闭卷笔试为主导,“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重记忆,轻创新”的考试方式,成为制约培养以“能力本位”为目标的应用型人才的瓶颈。如,考试内容上一味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知识的单纯记忆,忽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考试方法上重视期末闭卷测试,多是由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等组成的试卷,忽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和实际表现;在计分方式上,采用期末一张试卷的百分制,只重判分,不重考试结果的分析;只重分数,不重能力,片面夸大期末卷面成绩的作用。
显然,这样的考核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学习与应用,也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没有充分体现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长期以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也逐渐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功能。因此,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进行改革,以考试改革促进教学改革,树立与应用型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把应用型教育特点与课程考试改革相融合,从根本上提高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二、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探析
由于应用型高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都将走向基层、走向生产,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和生产技能。因此,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基于此,笔者认为应该把应用型教育特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互相融合,互相渗透。把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作为考试改革的基本原则,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及教学规律,建立符合实际,具有多元化的考核。
(一)对学生平时学习效果的评价
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讨论发言、课程作业、社会实践、学习态度与行为等多项评价指标。
其一,课堂讨论发言评价法。这是通过课堂讨论或提问发言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考核。例如,在讲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时,可举相关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于一个国家、民族以及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也可以围绕着一些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组织论坛,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此外,还可设置一些竞赛类的问题,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总之,这种考核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填鸭式地去学,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易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其二,作业评价法。这是利用课后作业的方式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考核。充分利用网络课堂,让学生在课下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巩固。例如,布置一些案例分析题,学生可以到图书馆或实地调查,获取大量信息资料,独立完成课程练习,最后提交到网络学堂,教师就在网络上进行批改。这种方式的最大特点是促进学生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自主学习,使其逐渐能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创造。教师也充分利用网络批阅作业并及时反馈给学生,省去了占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拓宽了教学空间,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
其三,社会实践评价法。实践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要使课程能真正走进学生头脑,仅从书本和课堂上是不够的,必须强化实践教学这个环节。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深人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参观访问等。如,在讲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参观。在讲授改革开放时,可组织学生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等。并要求学生针对实践撰写调查报告或课程论文,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展示讲解。可以说,这种与课程内容和成绩捆绑式的社会实践,杜绝了走马观花式的简单参观,而是把社会实践的内容与课程论文的形式相结合,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是有目的的,是带着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去探究的。通过实践学生既了解了社会,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培养了收集和处理信息材料的能力,锻炼了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其四,学生平时表现评价法。学生平时表现评价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理想来设置考试目标,实现考试的实效性与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统一。主要分为平时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个体思想素质水平集中表现在个体精神境界和道德理想状态的高低和优劣方面。把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考核纳入到课程教学总体的考试过程中去,是课程考试目标设置的重要方向。这个方向的考核集中体现为:我们如何看待现实生活,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生活,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做的,等等。学习态度主要是指上课出勤情况和课堂听讲情况。行为表现主要是指学生遵守公共道德等情况。
(二)对期末考试方式进行改革
期末测试包括闭卷和开卷两种形式,闭卷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客观试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所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考核,需要指出的是,考试改革并不是全盘否定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必备的知识记忆。适宜闭卷测试,有利于比较全面、系统地检测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把对基础知识的考核放在平时的课堂小测验和口试中。
开卷测试主要是主观性试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多是一些紧扣课程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材料、案例分析题等。这就需要学生在解答时把所学的概念、原理等知识和试题中材料、案例等结合起来,经过分析、综合、归纳后解答,杜绝了以往单一形式的照搬照抄书本的答题。可以说,这种形式的试题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把学生答题的过程变成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变成学生调查研究问题、培养能力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