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课程教学初探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 要:蛋白質组学是以细胞内全部蛋白质的存在及其活动方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精选教学内容,合理组织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广泛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6-0083-03
  Abstract: As an emerging discipline, Proteomics targets all of the proteins and the existence and activity in the cells. During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we select teaching contents, organize and adopt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reasonably, make extensiv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multimedia from a student"s point of view,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rain and train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and research abilit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undergraduate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 proteomics; teaching; exploration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澳大利亚学者Wilkins等[1]首先提出以来,在短短二十多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它是以细胞内全部蛋白质的存在及其活动方式为研究对象,其研究的开展不仅是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的里程碑,同时也是后基因组学时代基因功能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组学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具有涵盖内容多、知识范围广等特点,内容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生物学、化学、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技术和方法已广泛用于生物、农学、医学等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将对生命系统活动与疾病发生分子机制等的认识由基因层面深入到蛋白质层面。
  蛋白质组学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很多学生对该学科抱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因此开设蛋白质组学课程对学生掌握蛋白质组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关研究技术及开展科学研究和全面了解学科前沿动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2]。学生掌握了蛋白质组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研究技术,对其将来无论从事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开发工作都是非常有利的。
  本课程是为我院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在学习完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专业必修课程之后开设的,共36学时,2学分。课程从介绍该领域发展背景与研究概况入手,学习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研究内容、研究技术及应用进展。学习内容包括蛋白质双向电泳、质谱鉴定、定量蛋白质学研究技术,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等。使学生全面了解蛋白质组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尤其是生物体内蛋白质分离、鉴定、定量,以及功能蛋白质的研究手段和实验方法等,为深入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蛋白质组学知识基础。
  一、精选教材和教学内容
  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选用由钱小红和贺福初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蛋白质组学:理论与方法》为教材,参考书包括何华勤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的《简明蛋白质组学》,以及由钱小红和贺福初等翻译的《蛋白质组学:从序列到功能》。授课内容将蛋白质组学基本理论、技术进展及其应用结合起来。
  当今科技发展迅猛,蛋白质组学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相关仪器设备的进展非常迅速。完全按照已有的教材很难满足向学生讲授前沿知识和理论体系的需要,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3]。因此,授课教师在课堂中应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紧跟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尽量把该领域的热点知识、前沿技术介绍给学生。
  蛋白质组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部分内容有关联和渗透[4]。同时又是一门交叉学科,要求学生在具有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前提下进行学习,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结合本课程的优势突出教学重点,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教研室也应尽可能多组织各学科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定期互相听课,精选授课内容,避免内容的重复。各门课教师还应多留意教学内容上的整合和衔接,在授课时间上有先后,教学内容上有主次,为后续课程留下余地,突出学科特色,从整体上对学科知识进行优化。
  基于以上原因,蛋白质组学的课堂教学应该强调整体性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能深入理解和掌握。主要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介绍蛋白质组学的定义和产生背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让学生建立蛋白质组学的整体知识框架;第二,讲解蛋白质组学技术体系,重点在于利用双向电泳分离蛋白质、生物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鉴定,同时根据国内外现状和最新的文献报道,详细讲解基于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详细讲解生物信息学在这方面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和网络资源有机结合;第三,讲授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方法,使学生掌握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主要技术流程、应用和优缺点;第四,讲解蛋白质组学在医学、微生物学、植物学等研究领域的应用,理解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实例。蛋白质组学的整体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和知识结构展开,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熟悉该领域的基础内容和研究热点。

相关热词搜索:初探 蛋白质 课程教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