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本文以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为出发点,阐述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现状,针对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课程体系改革带动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食品科学与工程;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077-02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过该计划,将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工科专业,属于工程教育范畴,肩负着为食品企业培养食品工程师的重任,是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之一[1]。在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过程中,许多高校以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目标,对高校工程教育过程中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认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本文围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参照工程教育认证中对课程体系的要求,针对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以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带动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现状
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该协议的预备会员。《华盛顿协议》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国际互认协议,旨在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和工程教育标准的互认实现工程学位互认,为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奠定基础。目前该协议组织共有15个正式成员、7个预备成员,我国是第21个成员。该协议要求各正式成员采用实质等效的工程专业认证标准、政策和程序,这对促进我国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工程师、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提升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已经有江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昌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和郑州轻工业学院10所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认证,其中江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已经完成第二轮认证[3],大连工业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4所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参加2014年度专业认证。因此,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导向性作用。
二、工程教育认证中对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的要求
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的规定,对工科人才在课程体系方面的要求包括以下[4]:
(一)课程体系方面
数学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自然科学类课程包括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基础课程应包括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等。
1.工程基础类课程。各校可自行设置课程,但必须包含以下知识领域:工程制图基础知识,食品机械工程基础知识、食品加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等。
2.专业基础类课程。可自行设置专业基础类课程,但必须包含以下知识领域: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微生物变化、物性变化、组织变化;食品各种危害因素及其检测和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等;食品原料与成品中各种成分的化学性质、营养特性、生理功能、体内代谢机制。
3.专业类课程。可自行设置专业类课程,但必须包含以下知识领域:食品加工工艺与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食品生产车间与工厂设计、食品产品开发、食品管理、食品法规、食品贸易、食品流通、营养与健康、加工与环境等。
(二)实践环节方面
必须包含的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知实习或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三)毕业设计(论文)方面
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工作量应在12周以上;毕业设计应有反映工业化生产规模与水平的食品工厂、设备、工艺设计图纸;以产品开发为主的毕业设计,应达到工业化生产要求;毕业论文应以解决工业化生产问题需求为目的。
毕业设计内容应包括:资料搜集,技术方案选择,工艺计算,典型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工程图纸绘制,设计说明书,结题答辩等。毕业论文内容应包括:资料搜集,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论文撰写,结题答辩等。
三、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相关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工科专业,因此要求学生掌握食品科学及食品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5],但是很多学校存在重工艺、轻工程,重论文、轻设计,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表现在工程制图、金工实践、工程设计方面的课程和实践环节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专业课教师自身工程能力不足
当前,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高学历却无工程背景,既有工程背景,学术水平又高的教师严重缺乏。很多学校新进教师多为博士毕业,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缺乏工程实践能力,特别是缺少食品企业生产技术、工程及工厂设计的实际经验,有的甚至无工程专业教育背景[6]。由于顶层设计的问题,近几年高校注重SCI论文的发表,将教师的职称、评优、考核等与发表论文挂钩,重科研,轻教学,青年教师更愿意扎根实验室发表论文,而不愿意到企业一线指导。甚至有些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不负责任,敷衍了事。这些都严重影响工程教学质量。
(三)考核体系不健全,难以体现学生工程教育水平
高校大部分课程的成绩均以期末考试为主,实践环节特别是工程相关实践在学生综合考核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学生的课程实践、毕业实践在考核中的比例较低,造成教师和学生对实践环节不重视。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