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1.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经验的过程
  传统教育采取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这个关系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学生只是单向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的受益者,这样的教学关系是最简单也是容易实施的,但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逐渐加深,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如何使课堂的活跃度上升,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都成了教育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课程,而是主动将自己原有的社会经验与所学的知识相融合、相互作用,以丰富、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1]。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更新与升级,因此对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有了新的要求。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者对新知识的建构与皮亚杰的“同化”与“顺应”相统一。学习者学习新的知识是以其原有的社会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基础的,并不是死板的照抄照搬,而是主动地将原有知识与个人经验相结合,建构主义认为这一过程是不可替代的,也是独一无二的。学习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过程 ,而是个体对知识进行思考和处理的结果。建构主义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不同,他将关注点主要放在了学习者身上,使得学习不再只是为环境和外界刺激所左右,而更多强调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2.学习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需要个体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他们对传统学习理论的研究对象提出了质疑。传统的学习理论在研究学习者方面,自然地将研究重点放在了研究学习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方法上,而维果斯基则认为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更具有意义,因此他的研究重点不再是学生个体身上发生的学习活动,他更强调学习的社会化过程。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社会性并不仅仅是在学习者某一特定的阶段才能发生的学习行为,而个体人之建构主义认为社会交往是学习者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具有的复杂行为。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与其他的社会成员相互合作,就有可能产生相应的认知冲突,有了冲突的发生才会激发学习者对事物产生新的、更先进的认识,这便是提高学习者学习效果的一个好方法。
  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与其他的社会成员相互合作,就有可能产生相应的认知冲突,有了冲突的发生才会激化学习者对事物产生新的、更先进的认识,这便是提高学习者学习效果的一个好方法。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应该认可认知冲突,他能够重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打开学习者的思路,让学习者对新知识获取更多更深层次、更新的理解。
  3.学习的结果应具有普遍适用性
  建构主义重视情境学习,他们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而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所在环境为中介的参与过程。知识的意义连同学习者自身的意识与角色都是在学习者和学习情境的互动过程中生成的,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就致力将学习者的身份和角色意识、完整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性任务重新回归到真实的、融合的状态,由此来解决传统教學模式中学生闭门造车,以书本为中心,脱离现实的缺陷。
  学习应基于知识的社会性和情境性。情境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的本质就是对话,在学习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就是广泛的社会协商。而“学习的快乐就是走向对话”。简单说来,情境学习是指要在学习内容的真实应用场景中进行学,也就是说“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 譬如,你要学习经商,就应该到市场中去尝试,而不是待在教室里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这就提示了我们,成人教育的课程应当是贴近现实生活的,对教师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构成了考验。
  具有普适性的学习是指,学习不能被简单地视为把抽象的、去情境化的知识从一个人传递给另外一个人;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是由大家共同建构的;这样的学习总是处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渗透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的启示
  1.重塑教师在成人教育课程中的定位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经验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际上真正的接受者是学生,我们常说的学生中心也正体现了这一点。尤其在成人教育的课程设计中,更应该采纳这一观点,因为成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且如今的人是更具有思考能力的,这就要求我们尊重成人的独立性。因此,教师在这段教学过程中,更侧重于扮演一个“辅助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一直是课堂的主导者,处于中心地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常常容易占据控制的主导地位,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也使得师生关系常常陷入一种紧张的境地。在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环境下,需要我们对教师的角色进行重塑,试想教师若站在一个辅助者的位置上,不再单方面地灌输知识,学生的责任感将会促使他们更具有主导性。在一堂课上学生能够感受到主人翁意识,成人的责任感也随之而来,想要学好一门课便不再只是教师一人的事,而将形成教师和学生通过合作促成的一种双边共赢的良好师生状态。
  建构主义十分重视情境的重要性,提倡学习的任务应与现实情境相类似;学习的情境性要表现在知识的建构和问题的解决方面;还需要进行情境化评估[2]。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关系中扮演一个“策划者”。成人教育课程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应适当在培训及课程中开展参与性的活动,这样能够使课程变得有趣生动,也是体验者感触更深,学生通过相互合作与相互支持也能够激发更多的主动性。教师也应当在此段教学关系中充当好一个策划者的角色,这样不但能够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体验,也能为教师提供更具成效的发展方向。
  通过借鉴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我们应当意识到,在成人教育的课程中,为了提高成人的学习兴趣,调动成人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为每位成人学习者提供主动建构知识的空间,为每位成人在学习新问题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中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这段教学关系中扮演一个“辅助者”的角色,成为学生搭建新旧经验的桥梁和纽带。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间接和聆听别人的意见,学会接纳、欣赏和分享。

相关热词搜索:成人教育 浅谈 师生关系 启示 学习理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