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爱情观

发布时间:2017-01-2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观爱情观篇一: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中的爱情观

关键词:《诗经》爱情观(纯真 美好 坚贞不渝 理智 道德 积极 健康)

前言: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向往和追求,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作为遗留了2000余年的一部巨著,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爱情文学圣典,留下了许多古代社会青年男女爱情的印证。《诗经》中描写的爱情,感情真挚自然,质朴纯真,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纯真的人类美好情感的讴歌。

然而到了宋代,理学观念的深化人心,男女爱情的禁忌是越发的多了男女授受不亲。程朱理学的诸如“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种种贞操观念,体现了“存天理,灭人性”。它在人心理、尊严和自由上都造成某种程度的扭曲。可以说在封建社会,这也算是禁欲的一个标准了。?

统治阶级为了深化自己的统治,愚弄压制臣民,制定了条条戒律。中国历史悠悠千年之长,封建社会的压抑沉重的枷锁,网住人的躯体,却不能遮住人的眼睛。然而爱情是不分时间和空间的,不是因为社会有了制度才分出不同的爱情,爱情本身就存在,制度只制约了人们的表达方式。纯真的爱情自古就一直在被人们追寻??

正文:

一、 关于《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 紧贴现实生活, 不作无病呻吟, 歌咏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 感情真挚自然, 毫不掩饰地歌唱了心中对爱情的渴望, 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强烈追求。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对爱情的表达既大方又泼辣,又不失含蓄和浪漫。

但正因为《诗经》中有太多对爱情露骨的直白,古代许多儒学家们,往往将《诗经》说成是“淫诗”,认为其内容有伤风化,从传说中孔子删诗以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对《诗经》中情诗的评价就有许多分歧,甚至到现在还是说法不一。古代认为《诗经》为淫诗的评论家声称是以孔子的话为依据,其实是他们歪曲了孔子的话,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了孔子。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证篇》),这是他对《诗经》的总的评价。对于具体诗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这说明他认为“诗三百”都是思想健康的作品。因此,孔子很重视《诗经》在教育、政治活动等方面的作用,所以其实孔子对《诗经》是给予充分肯定的。

南宋的朱熹则对《诗经》中的这些爱情元素予以了比较强烈的谴责,他为了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采取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态度来解说《诗经》。在他眼中,《诗经》中郑卫描写爱情、婚姻的诗几乎都是淫诗。他在《诗经集传里》说:“郑、卫之乐,皆为淫声”,如他评价《邶风·静女》:“此淫奔期会之诗也”。对《卫风·木瓜》,他则说:“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辞,如静女之类。”意思说它是淫诗。他虽然承认它是爱情诗,但又以淫诗否定了它。

明清以来,有些研究《诗经》的学者,他们虽然没有摆脱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桎梏,但他们开始对南宋时期那种把《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一概视为“淫诗”加以排斥感到不满。许多学者在研究《诗经》时,已开始把郑、卫之音与郑、卫之诗歌分开,从而给予了《诗经》中的情诗以肯定评价。由于他们世界观的局限,他们只肯定了其中的一部分描写爱情的诗篇,把另外一部分仍然归于“淫诗”之列,但相比前人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了。到现在,人们对《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的评价已经逐步趋于客观化了,逐步恢复了这些作品的本来面貌。

二、 从《诗经》的爱情诗中看古代人的爱情观

(一) 勇於追求爱情 对爱情的热切渴望与追求表现坦白直率

《国风·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以梅子成熟为喻,直率表达出自己想嫁的渴望。诗中的少女由梅树的果实黄熟脱落,日甚一日的变得稀少,以至渐渐所剩无几,联想到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正悄悄地飞速流逝,不禁激情难抑唱出一曲期待男子向她求爱,并娶她为妻的心音。这首短诗由触景(梅的变化)而生情(急于求嫁),由兴而赋,委婉细腻而又大胆地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褰裳》中,女孩向她的情人隔河喊出“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看上去咄咄逼人,但却辣而不憨,是真情的流露,让恋人用“褰裳”涉水这一行动来证实爱情的真诚,坦率中带着一点纯真的野味儿,其实这种试探中也包含着对爱情主动、大胆的追求。女孩无论在举止或态度上都充满着个性张扬,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二)追求恋爱自由、要求自主婚姻

《鄘风·柏舟》是写一个女子要求婚姻自主遭到父母干涉时所发出的誓辞: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个女子如此顽强地追求婚姻爱情自由,宁肯以死殉情,呼母喊天的激烈情感,表现出她在爱情受到阻挠时的极端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强烈愿望。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女性追求恋爱自由、自由婚姻的迫切愿望。

(三)崇尚忠贞不渝的爱情

《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意思是:我的心不是石不是席,石可转而心不可转,席可卷而心不可卷,表现出对爱情的忠贞,永远不变心。

《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余不信,有如敫日”这是描写一位女子对男子的的坚贞爱情的誓言。如果把这句誓言翻译为白话文,那就是“活着如果不同住一室,纵然死了也愿意同埋一穴。如果你不相信我说的话,上天作证有太阳!”由此可见这位女子誓言的坚定和对爱情的忠贞

《郑风·东门》表达了一个男子情有独钟而矢志不移的忠贞之恋。虽然东门外美女“如云”、“如茶”,诗中男子不为所动,不被诱惑,依然挚着、坚定地爱着家中那位“缟衣綦巾”衣着朴素的人儿。应证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风·葛生》是一首妇女悼念亡夫的诗。此诗“言寡妇感时节而生哀思,次由哀思而至墓地悼念,由墓而归,夜寝哀之情”。最后以“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百岁之后,

归于其室。”表达自己愿百岁之后与夫同穴的决心,透出妻子那份对丈夫至死不渝的坚贞。

《邶风·谷风》一诗与《卫风·氓》一样,是一首弃妇诗。按理说弃妇对负心的丈夫的指责应是咬牙切齿的,但她仍“哀而不伤”,还念念不忘先前与丈夫的恩恩爱爱,这种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实在令人感动,

《关雎》的首句以雎鸠和鸣起兴,含义深刻。关于雎鸠,闻一多在《诗经通义》中说:“相传此鸟雌雄情志专一,其一或死,其一也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极笃于伉俪之情。”古人也认为这种鸟有固定的配偶,从不相乱。这说明,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十分推祟那种情志专一的爱情,比之《诗经》中的爱情专一,现代人“爱如烟花,只开一瞬” “天亮以后说分手”,甚至“天不亮就说分手”“一场游戏一场梦”的爱情观不得不让人有些感喟。

(四)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

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有魅力的花朵.正因为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奥妙,所以才引得人们不懈的追求。《国风·秦风·蒹葭》这首诗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人所特有的因痴生幻的心态,一往情深而又可望不可及时,那份痴情,那份迷恋,那份落寞,那份失意,那份缠绵,那份执着,虽不着一字,却尽蕴于字里行间。《蒹葭》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其打动人心之处便在于主人公对于爱情的痴迷与执着的追求:路途的险远阻挡不了他,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使他退却,他上下求索,不畏艰辛。这首爱情涛唱出了人类永恒的理想与追求主题。人在不断的追求过程中经受着苦难与快乐,使灵魂不断升华。因而,爱情便理所当然的成为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正如法国的罗曼.罗兰所言:“爱情是一种永久的信仰。

《关雎》一诗描写一位君子爱上一位采荇菜的美丽姑娘却又“求之不得”,只能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内心的敬羡与想象之中。这是一首美丽的情歌,唱出了君子对淑女的悉心爱慕和情志专一。诗中讲述的是一个男子的单相思,以河中荇菜“左右无方,顺水而流”的状态比喻君子对淑女的情思绵绵.荇菜参差错落,无拘无束,顺水漂摆,恰似君子追求淑女那忽忧忽喜、极不平静的思绪。“寤寐求之”、“寤寐思服”,写出涛人对姑娘的迷恋之深,渴求之切。无论白昼或是黑夜,姑娘的倩影都时刻占据着他的心,挥之不去。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初涉爱河的小伙子兴奋难耐,躁动不安,甜蜜憧憬的复杂心境。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己下定决心,要想方设法赢得姑娘的芳心,姑娘的爱。他要主动接近、亲近姑娘,用各种方法使姑娘愉快、幸福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五)在面对婚姻破裂的自主意识的体现

在男尊女卑的轻视妇女的价值观和束缚妇女的道德礼教观下,古代的妇人遭弃的情况时有发生。《诗经》中的弃妇诗占着较大的比重。其中以《卫风·氓》和《邶风·谷风》最为代表。

《氓》自诉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直到被虐待、遗弃的经过情景。控诉丈夫的无情,发出自己的深切感受:“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邶风·谷风》一诗与《卫风·氓》一样,是一首弃妇离开夫家时倾诉自己不幸遭遇的诗。《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在危难时期,相依相靠,但在安乐时候,却将她抛弃。当初丈夫与她一起发出 “及

而同死”的山盟海誓,新婚之时“宴尔新婚,如兄如弟”的欢乐与幸福,结婚之后丈夫变得无情无义“既生既育,比予我毒”(日子慢慢好起来,丈夫厌弃我好似毒虫) “有光有溃”(朝我动武暴怒)。这位弃妇实在令人同情,

诗中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具有代表性,揭示出了古代妇女所遭受到的欺压和凌辱,反映了男尊女卑不平等的婚姻制度不合理的现实。

从这些弃妇诗中我们看出,封建社会的女性在婚姻制度上没有有效的保障,她们随时都可以遭受丈夫无情的抛弃,只能承认这种命运。但是,她们并不是忍气吞声的承受,没有顺从和屈服,而是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发出内心的控诉,控诉丈夫的暴行,控诉社会的不平等。这是当时女性在面对婚姻破裂的自主意识的体现。

(六)真挚淳朴,积极健康的爱情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经》中的爱情, 感情真挚自然, 摒弃了世俗偏见, 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诗经》中的爱情诗,无论是写爱情之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写喜忧得失还是离合变化,都具有“正”的特点,也就是这些爱情诗感情都是诚挚热烈,淳朴健康的, “风”最善于描写人之性情,最能感染读者起教化作用,《诗经》中的“风”中的诗歌能像自然春风吹动万物而发出的“万籁之声”那样感染打动人心,因此能起“正风俗”的作用。譬如《周南·关雎》就是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周南·关雎》这首诗中热情地表达了一位君子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

诗中君子爱上一位采荇菜的美丽姑娘却又“求之不得”,只能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内心的敬羡与想象之中,这位“君子”的追求是失败了,但这位君子的心理和行为都是积极健康的。但当他“求之不得”之时,虽然为想她而“寤寐思服”“优哉悠哉”“辗转反侧”,但他能严格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他觉得只有用自己的才华和品德才能赢得姑娘的芳心。而君子追求淑女时采取的也是一种比较健康、积极的态度,他希望用自己的一片诚心来打动姑娘的那颗芳心。于是他采用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文明之举去努力打动吸引姑娘,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当时民风之淳,人性之正,声气之和。

因此孔子评价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就是说这小伙子对姑娘的追求行动在欢乐之时并不过分(没有违背道德准则),在“求之不得”之时也不过于悲伤(能自制而没有自卑自残或图谋不轨),因此它具有“正风俗”的良好的教化作用。“君子”那“求之不得”(失败了)却仍坚持“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君子风度和高尚的品格确是值得赞赏。

这首诗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两个青年男女美好的形象,而且表现出积极而健康的思想感情.全诗着意抒写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与追求,给人的感受是:“情深而不淫渎,热烈而不轻狂。”正如孔子中肯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也充分表现出了广大人民对于于婚姻恋爱的正确认识和严肃态度。

(七)重视伦理道德,循礼而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

《国风·周南·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而且是一首婚恋诗,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人对婚姻家庭的重视。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家庭的组成是由男女之结合为夫妇。而在我们中国人际关系的五轮中,以夫妇为人伦之始。婚姻不是儿戏。男女成家之后,就要有各种义务和责任。不止是为了子孙的繁衍,更要促进社会的进化。所以良好的婚姻家庭观是很重要的。而古代的婚姻家庭观是极重视伦理道德,基本上是循礼而行的。

《郑风·将仲子》:“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中女主人公委婉地劝告自己的情人不要采取“逾墙”“逾园”“折杞”“折桑”等不文明的行为,要注意她的父母、兄弟以及邻里社会舆论的影响。有人评论说这首诗歌中的“人言可畏”是写父母兄弟邻里以及社会对姑娘有压力,妨碍了她的恋爱自由,反映了自由恋爱受到礼教限制,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笔者却不以为然。因为这位姑娘所要强调的是谈情说爱应遵守道德规范,不能越轨,要注意社会舆论的影响,循礼而行。从这首诗歌中可见当时的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对人还是很有约束力的。由此可见中华民族中男女爱情那含蓄多情的传统也是在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舆论的约束之下而逐渐形成的。

《国风·周南·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 是一首感情单纯而真挚的恋歌。这首诗展现了一对雎鸠鸟在河中小洲上关关地鸣叫求偶, 此情此景, 触发了主人公对河边采荇姑娘的爱慕与追求。“鱼的外形是女阴崇拜的象征, 鱼的多子是生殖崇拜的象征, 这是古人性观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鸟口中有鱼就不再鸣了, 男子有妻就不用再求了, 这正是一夫一妻制婚姻的直接比照。这种觅偶、择偶的过程, 也反映了周民在两性关系上有了质的飞跃,它不仅有一夫一妻的婚姻法制, 而且表明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诗中男子择偶的标准是貌美( 窈窕) 且心美( 贤淑) , 说明周人的爱情观中不仅有审美观, 还有道德观。

《诗经》中的有些恋爱诗,不仅表达了上古时代青年男女对待爱情的态度,而且还透露了他们的择偶观念.如诗经开篇《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子心目中的“好逑”是一位淑女,而且是幽闲、贞静、举止安详稳重的淑女,正如汉末的《毛诗序》中说:“《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值得一提的是,诗中男子是当认为“窈窕淑女”是自己心目中好的配偶时(君子好“逑”),才大大方方地去追求爱情,而不是象大家口中流行的简单的“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此“逑”非彼“求”。

再者,《诗经》在表现真挚感情、健康情爱同时,突出男女主人公对高洁道德的追求主旨。除了《周南》中的《关睢》提倡以淑女配君子、《葛覃》着力表现女孩子的勤俭孝顺、《桃夭》中希望新娘子宜室宜家外,《国风》中多主张女子应贤德。如《郑风.有女同车》中的小伙子对迎来的新娘——孟姜,不仅“颜如舜华”,走起路来“将翱将翔”,态度大方,而且贤惠高洁,十分赞叹,小伙子对其“德音不忘”,充满了对她的爱意。在《小雅·车辇》中,前往宋国迎亲的诗人也对娶了贤德的新娘感到欣慰,好象手中的六根缰绳都成了弹琴的琴弦,表达了诗人的择偶价值观。可以说,汉民族对那种出乎自然、内蓄外发的风度美和品行端淑的内心美是同样重视的,要求两者达到完美的统一。

在《召南·行露》中,通过一个不畏强暴的女子,在法庭上对仗势欺人的男子据理力争,使之受到应有惩罚的描述,表明了道德观念已在先秦时代普遍化。《庸风·鹑之奔奔》以一个有见识、明事理的女子之口,谴责了她平时视为有德有义的君子、实为无礼的男子;而在《庸风·君子偕老》中,对清扬红颜、仪表威严而行为不端的宣姜斥之曰:“子之不淑,云如之何?”在《齐风·敝笱》、《齐风·载驰》中,对齐姜与其兄齐襄公的乱伦行为极尽讽刺、揭露,表现了汉民族在感情生活中重视伦理道德的特点。

(八)含蓄多情

《诗经》中的传统爱情往往是以男才女貌为美,以含蓄多情为美。无论是少男还是少女,无论是役夫还是少妇,他们表达爱情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含蓄多情 。

《郑风·溱洧》:“士与女,方秉兰兮” “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首诗歌描写一群青年男女在溱、洧水旁游春之时相赠以兰草(大泽兰)与芍药之花,他们又说又笑,互

观爱情观篇二:名人的爱情观

名人的爱情观

爱情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男女双方基于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彼此相互爱慕,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一种高尚的情感。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薛甚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

——马克思

我是极空洞的一个穷人,我也是一个极充实的富人——我有的只是爱。

——徐志摩

爱的最高原则是把自己奉献给对方,感到自己只有在对方的意识里才能获得对自己的认识。

——<德国>黑格尔

真正爱的人没有什么爱得多爱得少的,他是把自己整个儿都给他所爱的人。

——<法国>罗曼?罗兰

因爱而受苦,那就爱得多一点吧。为爱而死,便是为爱而生。

——<法国>雨果

人们活着是为了爱,这是生活的要旨。

——<苏联>高尔基

既然这人间肯定了各种欲望都可以达到最多的满足,为什么(多可笑的事)单单不使恋爱发展到丰富的极致?

——胡也苹

只要是人??第一个念头总是要找一个共命运的伴侣,这种心怀是生命的表现。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不管情感是哭是笑,是爱是憎,您想去问个明白,那实在是徒劳无益的。

——<印度>泰戈尔

爱是可以宽恕一切的。

——<法国>司汤达

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俄国>列?托尔斯泰

爱,本来就是对爱的对象的全部接受,即包括爱对方的身体或心理或才能等各方面的缺陷,爱是没有附加条件的。

——陈祖芬

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上惟一真实存在的惟一可能的幸福。

——<俄国>列?托尔斯泰

如果一个人懂得幸福在于爱,那么他就会生活在爱的感情之中。

——<俄国>列?托尔斯泰

如果爱一个人,那就爱整个的他,实事求是地照他本来的面目去爱他,而不是脱离实际希望他这样那样的??

——<俄国>列?托尔斯泰

人人都有缺点,谈恋爱的男女双方都如此。问题不在于找一个全无缺点的对象,而是要找一个双方缺点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能够改的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包容的伴侣。

——傅雷

梦想中的爱情不是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而是说,你一定要加上自己的真诚,去把对方美化。

——罗兰

爱的实质是不断提出新想法,经常感到感情的“饥饿”和永无止境的对美的追求。

——<保加利亚>瓦西列夫

凡是真实的爱,都是充满着热情的,其所以那样地充满热情,是因为在想像中始终存在着一个真正的或虚幻的完美的对象。

——<法国>卢梭

幻想是梦的粮食,在爱情中拿走了幻想,就是取掉了爱情的粮食。爱情离开了幻想,好像人没有粮食一样。爱情需要热情的培养,不管是生理上的爱情也好,精神上的爱情也好。

——<法国>雨果

爱情不是时间、离别和失望所能熄灭的。

——<法国>大仲马

真正的友谊和爱情,既非时间所能磨灭,也非环境所能改变。 ——<德国>席勒

没有完全的平等就没有爱情。

——<俄国>屠格涅夫

爱情是我们心中一种无限的情感和外界的一种有形的美好的理想的结合。

——<法国>巴尔扎克

爱情是美丽的。当你坚强的时候,它会更加美丽。

——罗兰

爱情进入人的心里,是打骂不走的。它既然到了您的身上,就会占有您的一切。

——<英国>莎士比亚

恋爱的双方必须有相当大的不同,相当大的差异,这样他们才能互相把对方看做是不熟识的、引起强烈兴趣的人而加以理想化,才不致把彼此的缺点看得十分阴暗,才能产生互相吸引的神秘,双方才能经常感到自己单独存在所缺乏的某种东西。

——<保加利亚>瓦西列夫

爱情,这是一种不断的、绝对的、完全的牺牲,但是,它不是结合双方中一方的牺牲,而是心甘情愿合为一体的两个心灵所表现的赤诚的无私。

——<法国>大仲马

真心相爱的人对贫富是不在乎的

——<法国>大仲马

道德高尚爱情的鲜明的特征,是一个恋人真诚地愿意向自己心爱的人吐露自己的心灵,让心爱的人了解自己的人生观。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爱情(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观爱情观)不仅要求相爱,而且要求相互洞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一个人满足于别人因其外表诱人,因其聪明才智和丰富的美学需求而爱他;他希望的是,他所爱的人能珍视他的思想。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积极的爱,就是渴望互相满足爱人的一切需要,一切愿望、怪癖、甚至缺陷。像这样爱着的人们,他们的爱总是始终不渝,因为他们爱得愈久,他们愈了解爱的对象,就愈容易去爱,也就愈容易满足对象的愿望。

——<俄国>托尔斯泰

爱是理解的别名。

——<印度>泰戈尔

向真挚的深情让步,我丝毫不感到悔恨。

——<法国>大仲马

爱情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一个人得到鼓励和激发,而更有创造性,更有冲力,也更爱这个世界。

——罗兰

爱情可以使贤者失去理智,使俗夫成为天才,使蛮者变成圣人,也能使正常人成为疯子。

——<日本>浜田正秀

爱情的烈焰,越是遏制,它越是烧得厉害。

——<英国>莎士比亚

一个人在追求他所爱的人的时候,会觉得生活中没有克服不了的障碍。

——<保加利亚>瓦西列夫

生命因为付出了爱情而更为富足。

——<印度>泰戈尔

没有爱的生活不是生活,而是生存。

——<苏联>高尔基

如果您没有感受到孤独和绝望,您是不会知道爱是怎么回事。

——<俄国>克雷洛夫

观爱情观篇三:马克思主义爱情观

浅谈马克思主义爱情观

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任何真理都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客观的反映了客观实在及其规律,由于实践是历史的,随历史发展而而不断变化的,因此真理也会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发展。爱情是人们最重要的情感之一,是意识的。由于客观事实和客观真理都不是永恒不变的,自然世界上也就不会有永恒不变的真爱。爱情是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变质的,随着生活实践而慢慢演变。

马克思主义认为爱情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男女双方基于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彼此相互爱慕,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因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和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只有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彼此相当,才能促进爱情的发展,达成婚姻的美满;同时,这样的爱情婚姻对彼此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起到维护、巩固和发展的作用。马克思主义里关于物质的定义是朴素的没有矫揉造作的。不是金钱堆砌的感情 ,爱情也好婚姻也好,都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结合,而且物质生活和爱情也是一对矛盾,当物质适应爱情

时,则促进爱情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爱情的发展。物质生活必须是爱情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爱情对物质生活又具有反作用,在双方快乐时爱情指引物质生活不断地向前发展,在双方不快乐时又会阻碍物质生活的发展。否认物质生活是爱情存在的基础就会陷入唯心主义,否认爱情对物质生活具有能动作用则会陷入形而上学,因此对于爱情与物质之间的联系我们也要用一种辩证的方法来看待,用静止和非矛盾的观点来看待爱情与物质只会使爱情埋葬在物质的坟墓里。

爱情就是人们找寻自己的缺失,正因为自己的不完美我们才在茫茫人海中寻觅属于自己缺少的那一部分。所以即使是世界观和理想观不相同的男女之间也会有真正的爱情,当然一致的思想会使爱情来得相对容易,爱情的道路不是那么曲折。

恋爱需要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物质的投入,还要考虑回报率。马克思主义爱情观使我们对于自己的爱情有了理性的判断,你为什么认为你爱上了她或他?是出于什么因素使你爱上了他或她?是一起的时间太久?是抵挡不住他或她的追求?还是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感情? 经营爱情如掘井,需要足够时间去探索,去挖掘,去守候,去等待,去流泪,去坚持,去相信。

恋爱观是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指对恋爱和爱情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恋爱观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基础之一,并对恋爱、婚姻具有导向作用。我们正值青春年华,由于受到自身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的制约,正处于恋爱观形成、展现和充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恋爱的过程中,要处理

好恋爱与其他方面的关系, 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主要部分.人生的主旋律是事业,爱情只有植根于事业的沃土之中才能开花结果。

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是众所周知的典范。马克思对燕妮的情爱愈是炽热,愈是疯狂,燕妮就愈是担忧,她在给卡尔的信中写道:“唉,卡尔,我的悲哀在于,那种会使任何一个别的姑娘狂喜的东西,即你的美丽、感人而炽热的激情、你的娓娓动听的爱情词句、你的富有幻想力的动人的作品——所有这一切,只能使我害怕,而且,往往使我感到绝望。我越是沉湎于幸福,那么,一旦你那火热的爱情消失了,你变得冷漠而矜持时,我的命运就会越可怕。卡尔,你要看到,由于担心保持不住你的爱情,我失去了一切欢乐。我无法尽情陶醉在你的爱情里,因为我觉得它再也得不到保证了。对我来说,没有比这个更可怕的了。”燕妮对卡尔的一往情深,使她产生了矛盾的心理,马克思用诗表达了对燕妮忠贞不渝的感情:活着我们同呼吸,死后咱俩合安葬。事实上随着岁月的流逝,不管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如何艰难困苦,马克思对燕妮的爱情犹如一坛子老酒,愈酿愈纯,愈酿愈香。马克思的婚姻是多产的,也是多灾的,有四个孩子先后夭折,对马克思的打击是沉重的,这样的打击也没有磨灭马克思对燕妮的炽热情感。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意义。因此大学生应学业放在第一位.恋爱服从于学业。即使有了爱情也应将它作为学习的动力。双方在学习中相互支持、鼓励。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应该在学习知识和陶冶情操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恋爱观。只有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情观。才可能追求到真正的爱情。

相关热词搜索:爱情观 爱情观和婚恋观 生命观与爱情观ppt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