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爱情交响

发布时间:2017-01-2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乡村爱情交响篇一:乡村爱情

乡村爱情交响曲介绍(详细)

类型:农村/喜剧

出品人:李寅奎 赵本山

总监制:刘玉平

编剧:张继

摄影指导:孙铁军

美术:赵崇义

录音:盛洪涛

音乐:杨柏森

剪辑:刘香

总发行人:刘流

导演:徐正超

总导演:赵本山

开机日期:2010年8月12日

关机日期:2010年11月2日

演员名单

亲情出演:赵本山

王小蒙——毕 畅

谢永强——贺树峰

刘 能——王小利

谢大脚——于月仙

谢广坤——唐鉴军

王长贵——王小宝

赵 四——刘小光

刘 英——蒋依杉

王老七——蔡维利

刘大脑袋——刘流

王 云——葛珊珊

李大国——王小虎

赵玉田——吴云飞

香 秀——王君平

刘英娘——孙丽荣

永强娘——赵海燕

玉田娘——筱素清

刘一水——闫光明

谢小梅——杜肖雄

齐三太——王晓曦

王天来——小沈阳

白清明——金鸿鸣

皮校长——孟令宇

谢 兰——李 琳

小蒙娘——王小华

李秋歌——金玫玫

杨晓燕——关婷娜

徐会计——董三毛

陈艳楠——吴一迪

王 兵——王 卓

黄亚萍——杨壹琳

苏玉红——翟星月

张 总——沈春阳

徐 妻——刘 丹

皮志高——黄思博

小 梁——黄宝吉

老 严——唐 军

王 霞——付晓兰

小李秘书——周弋楠

保安队长——宋晓锋

小 方——何秋兰

夏经理——付 滃

参加演出

老 臭 老 丑 燕 飞 徐 超

文 松 张 琳 贺小刚 蔡小楼

潘大勇 张晓飞 安 三 姜海军

二 黑

职员名单

总 协 调:王瑞波

制片主任:刘 流

执行制片:金鸿鸣

副 导 演:王成权 付 滃

场 记:王虹懿 边 晶

摄像助理:郑华梁 张英杰 柏云飞 刘 波

灯 光:陈虎生 孙 青 王海洋 刘 峰

丁 勇 杨 斌 张 航

化 妆:高 雁

化妆助理:孙佳妮

头 饰:徐 玲

道 具:张 铎

道具助理:贾春平 刘栋梁

服 装:段丽娜

服装助理:皮丽莎

副 美 术: 陈 铸

置 景:周树海

统 筹:何秋兰

录音助理:姜武松 李树楠 李 鹤

外联制片:高一鹏 刘付军 王 强

苏 乐 吴 迪 李 宁

现场制片:姜洪涛

生活制片:张凤凯

器 材:赵文强 陈禹廷

剧 照:于德江 于木生

制 片 组:董震奎 王加峰

于振宇 张 涛

刘晓旭 李子龙

张 林 吴增宝

其他信息

后期制作:道和鼎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音频同期:张 宏

调 色:陈晓冬

视频技术: 陈晓冬 陶梦军

片头片尾:高 波 陈晓冬

字 幕:陈东明

本剧音像制品由北京沃勤音像有限公司出品发行

协助拍摄: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赛格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祥金店

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红日阿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集团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上海通用汽车雪佛兰品牌

创维电视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大运集团

四季沐歌太阳能集团

老村长酒业

雷沃农业装备

沈阳九州医院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南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合润传媒

北京神州放颂国际广告有限公司

北京世纪圣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华谊凯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合摄制

本山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黑龙江电视台

开原市委市政府

联合出品

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影视部

北京东城区委区政府

本山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乡村爱情人物介绍及主演

王大拿(赵本山饰 )男、五十多岁,个体老板,光棍儿。几十年前在修水库的工地上和村长长贵认识,后来在外地开办木材厂、承包煤矿挣了钱成了大款。重感情,但始终没遇到合适的伴侣。

王木生(范 伟饰)男、30岁,王大拿的儿子,光棍儿,脑子有点问题。家里经济条件很优裕,眼光挺高,一般人看不上,他看上的女孩又不愿嫁给他,成了大龄青年。

王小蒙——女 二十三岁、农村青年。王老七之女。

乡村爱情交响篇二:乡村爱情

从《乡村爱情》看乡村类型剧热播的背后

摘要:近几年来,偶像剧、古装剧、都市剧热播风潮过后,央视以及地方电台刮起了一阵乡村类电视剧的风暴,特别突出的是以东北农村为题材的电视剧,除了国家政策向农村倾斜所带来的机遇外,此类电视剧在内容和形式的独特性,以及受众接受心理的变化也是其热播的重要原因。这里我们以《乡村爱情》为例,分析乡村电视剧热播的原因。

Abstract:In the rencent years,after the hot current play of idol drama,custoum drama.city drama,CCTV and local TV blowed the wind of playing country drama,especially,the northeast country dramas,except the opportunity that the national policy incline to country has brought.The unique of this drama and change of audience’s mentality are important reasons.We take <country love> for example,analyse reasons of hot play of country dramas. 关键词:乡村电视剧, 乡村爱情, 热播,原因

近几年来,偶像剧、古装剧、都市剧热播风潮过后,央视以及地方电台刮起了一阵乡村类电视剧的风暴,特别突出的是以东北农村为题材的电视剧,据央视索福瑞调查,《乡村爱情》的收视率在黑龙江是20个百分点,辽沈地区是10个百分点,南方是5个百分点,在重庆地区排在各电视剧的收视第一位,已超过当年播出的《刘老根》创出

了一个新高①。

一、我们以《乡村爱情》为例来分析一下此类剧热播的原因。

(一)、首先,乡村剧的成功制作渗透着主流意识形态,它的内容和思想符合了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农村生活。

一部剧的创作必须跟随时代潮流,也就是说一部剧的成功不可能背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阿尔都塞指出“意识形态是支配个人和社会团体的思想的观念和表象的体系”, 阿尔都塞敏锐洞察到意识形态表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关系结构和主体认同活动,意识形态并不直接反映现实关系,而是对现存社会关系的体验和想象,而这种体验和想象又会通过一种混杂的意识形态表象呈现出来。放在社会结构当中去理解。我们看《乡村爱情》这部电视剧尽管向我们展示的是社会某一阶层(农民)的琐碎生活,但其文本的构建也在有意识地渗透着主流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一切大众文化都不可避免地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利益服务,因为这不仅为电视制作者和作为消费者的电视受众之间提供了共同点,也为不同群体之间的观众提供了共同点,使他们之间的分歧降到最低限度,我们知道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近两年是政府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希望通过媒体大力宣传的,,所以电视节目在制作时特别是对于在自然状态下就贴近主流意识形态的文本,就不可能不考虑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在该剧中,虽然拍摄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家长里短,但经济文化建设这条主线始终是鲜明地贯穿其中的。情节展现了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农民在语言、行为、服饰、居住条件及思想观念上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和发展这是建设和谐社会

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所积极倡导的,也就是说,《乡村爱情》剧,成功播出的大前提是它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

(二)、《乡村爱情》所构建的文化框架与其受众的文化层相吻合,由于这种吻合性,受众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就拥有了一套文化能力,因此便会采取倾向式解读的方式。霍尔将受众的“解码”方式分为倾向性读解、协商式解读、对抗式解读三种,而文本与,众的文化吻合度是关系受众采取哪种方式的重要因素。每一部电视剧的热播我们都不能将原因简单地归于电视文本的可读性,更重要的是研究这部剧背后紧密相关的文化层,受众在这里所处的社会位置以及他们本来具有的文化框架和文化形态决定了在面对大众媒介所提供的众多电视文本选择哪种进行接触。受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并不是处于“文化赤裸”状态——他们在接触和思考这些文本前就已经有了自身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框架②。也就是说文本所构建的文化框架与受众所具有的文化框架有一定的一致性,接受者往往在感知到某一文本所包含的文化内容与生活实践与自己多具有的文化符号和心理特质相似时,他就会积极地去接受。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红色经典受中老年人的欢迎,现代都市剧受到青年人的青睐,乡村电视剧容易被农村受众接受当然这也不是固定的接受模式,因为文化符号和文化框架在某一人群中并不是单一存在的,不同团体中的文化是相互交织的,并且由于异团体中的文化与本团体中文化的差异性,使得一个团体的成员可能更愿意去接受另一个不同的团体文化。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是某一文化团体的成员总是趋向于共同的文化取向。《乡村爱情》这一类型

剧,由于它所定位的受众比较明确,而且同时受众的文化框架文本构建的文化框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也就是说《乡村爱情》构建的是农村文化及农村生活实践,这与它的巨大多数农民受众是一致的,那么在进行解读时,受众就具有了解读的文化能力,这种文化能力包括深刻理解文本以及构建文本的常规,在阅读过程中需要运用与节目有关的文本体验和社会体验,它还包括这两种体验之间不断进行的微妙调整与再调整③。

(三)、传播环境为农村题材剧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这里我们说的传播环境主要是指国家的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环境。国家正在加大扶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更加重视农民的精神文化建设,为基于农村和农民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新鲜的资讯。农村剧这种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因具有良好的宣传效果而受到国家和传媒机构和艺术工作者的重视。其次,受众需求环境也是导致其热播的原因,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他们需要了解自己身边发生的新人、新事、新气象,同时也关注与他们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

(四)、文本与现实具有很大的接近性,可读性强,同时又高于现实,观众又有期待性。

电视剧作为一种客厅里的消费,本身是很家庭化和生活化的,迈克尔.奥肖内西指出:“电视必须跟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包括现实生活和想象中的生活,如果电视中看不到我们自己的生活、愿望及梦想,那么电视对我们来说就毫无意义。”④作为乡村剧的受众平民化更是

明显,他们的生活更为现实、琐碎,因此乡村电视剧在构建时如果要被受众所喜欢就必须还原生活,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营造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提供给受众一个亲切、自然的乡村生活,这就是文本的接近性对受众的吸引,《乡村爱情》这一文本就充分体现了文本接近性的成功,同时我们讲电视剧也是一种艺术,所以它不可能完全地、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也就是说电视文本与现实生活的接近性不可能等于百分之百。如果电视剧就是现实生活的再现,那么它对受众就没有任何新鲜感和吸引力,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电视剧也是一样,它的创作一方面必须让受众体验生活,另一方面又能使受众感觉到高于生活的成分。我们看《乡村爱情》的语言是朴实的农村人说出的话,但又通过人物不同的语言特点渗透了幽默的成分,虽然场景设置都在象牙山的乡户里,但又不完全展示农村生活的无趣,而是通过爱情这一展示美的主线来表现乡村生活的另一面。

(五)、从内容分析看,《乡村爱情》成功要素的构建。

(1)平民化、通俗化同时又带有艺术性喜剧色彩的个性化语言。在以往故事性、情节性较强的影剧、电视剧中,语言通常作为故事和情节发展的台词出现,也就是说它作为辅助因素出现,而在情景剧中,语言的作用就显而易见,它就成为重点突出的一部分,是整个剧的重要甚至是主要组成部分,比如说《家有儿女》这样的情景剧,由于故事情节性不强,剧集都是琐碎生活的情景,而且场景设置比较单一,剧本所表现的形式比较单一,那么细节的刻画就比较重要,《乡村爱情》作为乡村剧,它的场景设置也比较单一,整部剧几乎都集中在象

乡村爱情交响篇三:乡村爱情故事剧评

乡村爱情故事剧评

毋庸置疑,老赵最近有些不招人待见,先是春晚的《捐助》,然后《乡村爱情故事》。其实,对老赵,打从有了网络后,对他的争议就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一个演员来说,在中国能受到如此“高规格”待遇的人还真不多见。至于什么原因,我想大家都有话要说,“人五人六”就不赘述了。但就《乡村爱情故事》而言,凭良心来说,我认为,这是一部上乘之作。该剧一如既往地秉承了老赵的喜剧风格,那就是“俗”。但老赵这次俗得有道理,俗得有理由,而且俗出了严肃,俗出了咱们嘴脸,更俗出了咱们的痛处。它像一面镜子,它让咱们看到了咱们自以为很骄傲其实已经腐烂不堪的东西。作为一部文化载体,其对中国社会之意义绝不会低于任何同时代的文化产品。原因如下:

1、绝大多数的男人在对待感情问题上都是端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而且自作多情。 谢广坤和上海杨总照了一张像后对杨总是念念不忘,回到家后对妻子是左看右看都不顺眼;中心小学对面的商店的老板在和皮校长的老婆一次交谈后也是邪念顿生,猥琐之极;刘大脑袋更是明目张胆,设法将家里的水果偷给谢大脚吃;赵玉田见异思迁、皮校长心怀鬼胎无不证明了男人的这种本性。在当今包二奶、小三、偷情、插足充斥着你我眼球的社会里,我只能说那些貌似看起来很美的人和文化是多么的可笑。难道我们还要继续装下去么?

2、极端地自私和拜金主义

刘能借女儿怀孕收礼(这当中都是因为谢广坤买车得瑟造成的)、尤其是刘能多次让媳妇赶走在自家“白吃白喝”的郎中充分说明了这点。很多人对这些都不理解,认为是编剧瞎编的。其实现实中这样的人非常多,尤其在农村,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我就见过很多这样的人,表面上跟你很亲热,实际上你在他家吃一顿饭他就要算计得与失。

3、亲戚与亲戚并不友好

《乡村爱情故事》在这个问题上到后来是做了一些让步,我认为这还是出于和谐的考虑。关于亲戚与亲戚之间的关系,我想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就说我几个表哥吧,他们都在杭州做生意,平时相互攀比很严重。一次我问其中的一个会不会一起回家过年,他说算了,别到时回到家喝酒话多打架。总之,一言以蔽之,亲戚与亲戚之间尚且如此,刘能与谢广坤的那些琐事算个什么呀?

4、人的虚伪到了极致

有人说谢广坤买车显摆不现实。我只能说你是在北京。

中国的第一生产力要我说既不是科学文化也不是廉价劳动力,而是邻居的目光。试想,有多少人买车不是因为邻居买车了?有多少人买房不是因为隔壁买房了?有多少人考大学不是因为别人考上了?现在包二奶也都比着来,你五个那我就十个,就是掉脑袋也在所不辞。刘能和谢广坤争主任,到后来刘能当上了而谢广坤听到这个消息后几乎要自杀的样子不正将咱们的那些“底子”晒出来了吗。只不过咱们争的可能是经理、局长啥的,格调似乎要高一些,但道理《乡村爱情故事》说得似乎太明白了,让咱们含蓄已久的心一下子无法接收罢了。

5、嘴上输赢胜过一切

《乡村爱情故事》中,最常见的一幕就是刘能和谢广坤斗嘴,斗嘴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斗嘴也没有什么实际内容,但都十分在乎斗嘴的结果。现实中的国人难道不是这样吗?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咱在别的地方可以让步,但在说话的问题上就非得分个高低。而且喜欢话中有话、指桑骂槐,要是某一句话被人反驳了,即便是狡辩,那你也是彻底输了,甚至还可能成为笑谈。看电视新闻,尤其是国际新闻,每当听到说某外国人被咱一句话驳得哑口无言时就觉得堵得慌。

6、目光是短浅的

谢广坤总是希望儿子永强去山庄打工当副总,谢广坤认为,读书就是找工作,读书就是脱离农村,所以他对儿子的一些做法不理解,也不支持。像这种现象还少吗?我想看我帖子的你也许就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在农村尤为突出。即使在城市,持有“读书无用论”观点的人也不在少数。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天知道,我无话可说。

7、40岁以上的男人大部分不诚实,不敢承担责任。

《乡村爱情故事》已经将这个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了,我就不多说了,是不是这样大家可以在心里过一遍你周围的人。

8、男人的小肚鸡肠折射出女性的伟大

刘能的老婆、谢广坤的老婆、赵四的老婆、王老七的老婆也许长得不漂亮,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她们刚毅大度任劳任怨的性格无不彰显出女性的平凡和伟大。相反,象刘能、赵四般的因为一点小事就怀疑妻子的人格的男人就显得很小肚鸡肠。现实中,这类人大有人在,这主要表现在男人比女人小气,男人比女人脆弱,男人比女人软弱。我想这些跟儒家思想有关系。自古以来,中国男尊女卑、三纲五常、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一直笼罩在国人头顶上,或许这些思想在封建社会是可以接受,但随着海外文明和科技发展,这种思想就成了诟病。相反,一直处在社会底层的中国妇女练就了世人都为之倾倒的刚毅坚强的性格,无形中男人的压力随之而来,但有不敢承认自己的失败,所以生活中难免会表现出不如女人的一面。中国妇女的可贵之处还远不止这些。在中国绝大部分的家庭,即便是夫妻双方都有工作,妇女不但要承担着所有的家务,还得承担着丈夫富裕后出卖自己的风险。这不正是我们周围的亲人吗?只是咱们充耳不闻、熟视无睹罢了。

9、忍和懦弱没有界线

谢广坤送了无数只鸡给齐镇长,但齐镇长就是没有

乡村爱情交响

给谢广坤办事,最后谢实在忍不住,说出了平时不敢说的话,甚至要和齐镇长断绝关系,齐镇长这才良心发现,麻溜地让谢的女婿如愿当上了中心小学校长。而长贵则不然,因为平时在齐镇长面前唯唯诺诺,一副孙子模样,最终导致女儿差点被王天来挤走,自己还得重新回到象牙山兼职村主任。现实中,尤其是某些乡干部,官僚作风严重,那种高高在上的思想一直存在。在他们看来,他们是父母,农民是儿子,所以即便是按章办事,他们也认为自己是做好事,农民就该欠他的,所以说话办事很难从别人的角度考虑。对待这样的干部,就应该像谢广坤一样点破他,不给他面子,打破他自己为自己设计的光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回到公仆的身份。话说回来,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实中估计是没有人敢这么做了,大家能做的只有一个字,忍。还有赵四,自打在上部戏中被刘能打败后对刘能是惟命是从,观众很难看出这种心理是出于忍还是害怕,而这种心理国人普遍都存在。

10、人应该学会不计前嫌

《乡村爱情故事》化解矛盾的方法基本上就是不计前嫌。比如赵四刚和刘能打完仗,没过多久两人又情同手足。刘能跟谢广坤更是,这边刚吵完,转身又和好了,跟小孩子一般。这与中国人的性格是不相符的。国人喜欢记仇。当面打不过你,但事后很难说不会报复你,更别说转身就和好如初了。在一些影视剧中,那些反映世代不友好的家族相斗的故事屡见不鲜,现实中,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动刀子的事也时有发生,这充分表明有些国人心胸十分狭隘。而《乡村爱情故事》的主角看起来不够大气,但那些孩子气表明他们的心胸又是宽广的。当然,作者这么处理肯定不是为了和谐的目的。不管怎样,如果国人都有《乡村爱情故事》角色那样不计前嫌,转身如初的孩子气,我想这个社会即便是吵得不可开交,那也是很有趣的。

11、功过得失两重天

刘英因为误认为自己怀孕而在赵玉田家理所当然地坐享清福,赵家也认为刘英怀孕而自

愿为其效劳。后来东窗事发,刘英立即被打入“冷宫”,不但要干活,还要帮赵玉田洗脚,前后生活对比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看起来这种富有戏剧性的变化好像只有《乡村爱情故事》里才有,其实不然。我老家有一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可以说两个儿子都十分懂事,也非常有出息。后来大儿子考上了一所中专学校,而二儿子没考上。开始,父亲十分喜欢大儿子,觉得大儿子为他争了气,有什么好吃的好穿的都紧着大儿子。二儿子受了冷落便出去打工。几年后二儿子开着车回来了,可想而知他的父亲是何等的欣喜若狂,慢慢地又开始喜欢二儿子冷落大儿子。因为这几年大儿子在农村中学教书跟种田没有两样,那种刚考上学堂的自豪感在清贫的日子里消耗殆尽。后来大儿子在冷落中离开了家也离开了学校,至今没有回去过。我想说的是,“刘英两重天”现象在农村很普遍,这重样是一种陋习。

乡村爱情的故事到今天已经拍摄了四部,几乎保持了完全一致的水准,这当然可以证明创作者与乡村故事之间的极为贴近的关系,那些故事如同一粒粒瓜子,源源不断从他的裤兜里掏出来,甚至没有哪怕一点可能掏完的迹象。作品当中随处可见的那种从容不迫的节奏,让你不得不相信,只要愿意,这个故事可以永远这样讲下去。还是那几个人,还是那个小村子,还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他们偏偏还是能讲的那样津津有味,这有点像是种庄稼,春种秋收,寒来暑往,四季交叠之中一年又一年重复着,生活原本就是如此,他将你纳入到固缓缓敲响的节奏当中,慢慢的体味安于现状的乐趣所在。所有的喜怒全都可以熬进稀粥,所有的哀乐都可以变成酸菜,再悲催的结果也无非是柳荫下的一盘死棋,过路的看客沉溺其中,半晌过去抬眼一看,下棋的人早已走了。这无疑是种难得的境界,看透了那些大喜大悲不再纠结孰是孰非,只是心安理得跟你唠两段家常,他那里尚在不动声色,你这边早就不禁莞尔,在电视荧屏上,你目睹的不是乡村爱情交响曲,是中国乡村智慧和幽默在现而今的最高形态。

可乡村爱情交响曲中的乡村又是极不真实的,这个系列拍到第四部,距离现实已经愈发遥远。即便它令你身临其境,手触泥土,如沐田野里的风,闻到炊烟的味道,但有个声音却在告诉我们,这大部分都是假象,尤其是当真正的乡村愈发衰败,愈发冷清,愈发残酷的时候,我们凭什么相信这其中的那些精致的浪漫和美好?乡村里还有多少爱情?还有多少年轻人常年生活在那里呢?没有青春的乡村里面,爱情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或许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年轻人的心是一片片荒芜干旱的焦土,生活的重压之下,婚姻和爱情被朝不保夕的焦虑环绕着,还有多少心安理得的乡村爱情呢?

赵本山的电视剧,基础仍是二人转,不过我们看到舞台化的精髓被生活化的表象有效掩盖,二人转是一个男女关系,爱情同样如此,女性人物是被动的因素,但同时又是稳定的因素。所以我们看到在乡村爱情交响曲以及其前作乡村爱情故事里面,女性人物永远是貌似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实际则完全掌握着情感的方向,男性人物往往是随性而为,不负责任,与之相对应的女人则是理性与母性的完美结合,她们会包容男人的那些可以包容的过错,同时亦会在心中为自己保留几分,这是乡村爱情故事当中最美好的东西。时代变化多端,人心不古,善良难觅,男人的心坏了或许还有救赎之路,但女人的心就一定不能坏,因为女人要为我们养育孩子,她们能够保持善良和高贵的母性,我们的未来才有希望。

相关热词搜索:交响 乡村 爱情 乡村爱情4 乡村爱情7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