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尽孝
发布时间:2017-01-2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感恩尽孝篇一:感恩与孝道(一)
编者按:
在总结表彰2011年奋战2012年动员大会上,董事长在《工作
报告》中强调指出,2012年要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家事理念”学
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干部员工教育,始终不渝地把“家事理念”
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作为员工与企业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干事
创业、打造“百年聚源”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家事理念”理
应成为我们心中的一面旗帜,需要我们进一步倡导、培育和弘扬,
更需要全方位的践行。
在2012年1月28日,集团公司新一届董事会班子成员会议上,
董事长强调指出,要做事先做人,其中之一就是要做一个有孝道,
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本期以《传承孝道文化深入践行“家事理
念”》为题进行阐述。
何为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
义是:“善事父母为孝”。百善孝为先,传统的孝道文化数千年
来一直影响着整个华夏民族。中国人把孝视为:人立身之本、孝是
家庭和睦之本、孝是国家安康之本,同时也是人类延续之本。孝,
千百年来是中国社会维系着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孝是一个关于爱与责任,亘古不变、常论常新的话题。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
基础,也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建设的基本元素,也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
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
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
在2012年1月28日,集团公司新一届董事会班子成员会议
上,董事长强调指出,要做事先做人,其中之一就是要做一个有孝
道,常怀感恩之心的人。孝是一种文化,百善孝为先,孝乃德之本。
什么是孝?知孝、懂孝、行孝、扬孝。孝的狭义说法就是孝顺父母
和老人,照顾兄弟姐妹。广义的讲,从国家、从社会、从一个团体
都存在着孝道的问题,要感激社会、感激企业、感激帮助过自己的
人。弘扬这种孝道文化,说到家就是提高自己的修养问题。感恩也
就是感恩我们的社会、感恩企业、感恩组织和员工,希望大家要举
一反三的来认识这个问题。孝道是一种社会文化、社会行为和社会
文明,不懂孝道就是不懂感恩。
孝道文化的发展 弘扬孝道文化
素以文明古国著称的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其
中,孝道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文化
的精髓,闪烁了人性的光辉。各民族人民把尊老、敬老、爱老、养
老视为传统美德,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无与伦比。自古以来人民就把
敬孝老人视为做人的道德基础,提出“百善孝为先”,“孝德之始
也”。
孝道文化的发展史渊源流长。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孝是随着
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回顾历史的足迹,早在周朝初期,统治
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代表最高权力就提出了“孝”的观念,
随后逐渐成为了宗教伦理的范畴。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孝道文化
发展方面,已经产生了比较完整的伦理道德和孝道观,基本上形成
了较为完整的孝道文化的思想体系。《论语》、《孝经》等孔子的
经典名著就深刻地阐述了孝道文化。故中国孝道文化的历史久远,
几乎成了区别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最大特征。“孝”作为中华民族
传统的道德观念,经孔孟儒学的宣扬发挥和历代帝王的提倡,已经
深入人心,世代相传,不可动摇。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不得不把“无
夫无君”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也
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允许信徒“祭祖”……。因
此,孝道文化已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根深蒂固,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扬光大。
孝道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作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修身养性。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得到完善。否则将失去孝道,就失去了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融合家庭,对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在我国历史上,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二十四孝来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当今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第三是报国敬业。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封建时代儒家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虽然其对国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则是积极进步的;第四是凝聚社会。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力量,达到民族团结,天下一统的目的。第五是塑造文明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孝道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孝道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
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
孝道文化,孝道文化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弘扬孝道文化是当代人的责任和义务。
传承孝道文化孝与感恩
曾子认为,孝道是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无所不在,无时不用,无所不包,那就不能仅仅适用于父母与儿女之间,还应该扩展到社会。孝,狭义说就是善事父母;广义说,就是孔子说的“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感恩,狭义说就是感激父母,广义说,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所有帮过自己的人。孝与感恩是以
孝敬父母为本的孝道文化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与基础,是人内在的品质,属于魂。感恩是孝的体现,是人外在的品行,属于形。孝与感恩是思想,是态度,是文化,是行为,是素养,是文明。不孝,便不知感恩,不知感恩,便是不孝。孝是人性,孝是根本,孝是至德。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责任,是做人的修养与觉悟。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地开展感恩教育是对孝道文化最好的继承。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更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大力提倡亲情教育。感恩是人类社会最朴实的情感表达,是社
会道德和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知父母恩是尊敬父母的前提。提倡诵读如《论语》、《孝经》、《礼记》、《弟子规》等经典,使人们从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思想养分,懂得孝敬和感恩父母。
开展孝与感恩教育。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孝道的国家,中华民
族是一个很注重行孝的民族。古代的圣贤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人,没有一个不教导人要孝敬父母,没有
一个不是自己努力去实践孝道。孝是所有爱之本源,对父母的
养育产生了报恩的孝心,进而扩展到对于传授自己知识,教导自己做人的老师,就会产生一种回报之心;我们的一切“所得”,都缘于
别人的“所施”,因而产生了一种博大的爱心,上帝称她为博爱,佛祖唤她做慈悲,她就是圣人的“仁爱之心”,也就是“仁”。这种报恩的情感,对于天地而言就是敬畏之心;用于对民族、国家、事业,她就是忠诚之心;用于对朋友她就
是友爱之心,用于对社会、对自然,她就是热爱之心……行孝
的过程,其实就是感恩的过程。一个人最高尚的精神状态,就是时时刻刻常常怀着一颗充满感激的心。
孝的三个阶段:1、生之孝——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2.养之孝——感谢亲人的无私关怀3.教之孝——感谢导师的谆谆教导,感谢企业提供的发展平台。孝道的行为就是感恩。一个有着感恩心的员工,会把对企业感激,转化为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一个有着感恩心的员工,会关心他人,关心企业,关注社会发展,对企业利益负责,与企业同舟共济。在我们聚源,就是需要我们要牢固树立“家事理念”,争做“家事理念”的践行者。
崇尚孝道感恩企业
2009年董事长孙远华在学生座谈会上曾这样说过:做事先做人。人本是第一位的,当你学了本事有了赚钱的能力首先要孝敬父母,要知道感恩,感恩养育你的父母,感恩社会,感恩给你舞台的企业,不管你的职务有多高、不管你能赚多少钱,都要有这样的基本素质与道德修养。而结合我们自己,就是要用“家事理念”来衡量自己,用“家事理念”的标准来考量自己,用一颗感恩的心来践行“家事理念”。
世界因感恩而美丽,人类因感恩而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
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虽然父母的恩情我们永远也还不完,但多一份感恩,就多了一点亲情;多了一丝的温馨;多了一缕幸福;少了一份愧疚。报答!并不是口头上的承诺,说自己要怎
感恩尽孝篇二:关于开展感恩尽孝
关于开展感恩尽孝“一日行”及在全矿女工及家属中学唱《婆婆也是妈》活动的通知
为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矿区和谐,营造孝老爱亲浓厚氛围,按照集团公司要求,10月16日为铁能公司孝道日,并在全公司开展感恩尽孝“一日行”;同时,要求全公司女工及家属人人学唱《婆婆也是妈》,我矿具体安排如下:
一、 感恩尽孝“一日行”活动安排:
1、10月16日全公司放假一天,利用孝道日,实施全员感恩尽孝活动。活动参考内容:为父母洗脚、擦身、梳头、做饭、洗衣服、谈心,陪老人到户外活动、外地探亲一日,为老人做一次身体健康检查,买一件新衣服,给老人唱一首孝道歌曲,打一次长途电话等。
2、从即日起至10月8日前,各单位从班组、区队到科室,层层发动、层层落实,以“感恩尽孝‘一日行’活动,我做什么?”为题,列出个人活动计划,要求全员参与,并于10月8日前将个人计划上报至矿工会,矿工会将于8日分组对基层单位个人活动计划进行检查。
3、矿工会对以上活动开展好的单位进行表扬,对活动开展不好的进行通报。
二、女工及家属学唱《婆婆也是妈》活动安排:
1、 为每名女工及家属下发翻刻《婆婆也是妈》歌曲碟,人手一张,倡议全体女工及家属学唱歌曲。
2、在全矿各班组中广泛开展一次班组联谊会,在联谊会上要求家属集中学习。
3、有女工的单位要利用周二及周五特定的时间,组织女工集体学唱。
4、矿将印制《婆婆也是妈》的曲谱卡片,发放给每名女工家属。在卡片的另一侧让女工家属填写“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对你的触动是什么?学唱后,你将如何对待婆婆?”等问题,要求每名女工及家属写出学唱的心得体会,上交进行反馈。对其反馈的体会较为深刻的,给予物质奖励。
5、矿工会组成验收小组,对各分会的女工学唱情况进行逐队检查,验收学习情况。对各分会家属的学习情况,也将到各个班组联谊会上进行督促检查。
6、矿工会将对检查及反馈结果,对各单位的学习情况进行统一评比。
三、几点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做到精细组织,周密安排。
2、上报材料要及时准确,要求全员认真填写。
3、要求参与率达到100%
(另:请各单位接到通知后,到矿工会女工部取“感恩尽孝‘一日行’活动计划单及《婆婆也是妈》的曲谱卡片)
大平矿工会
2010年9月20日
感恩尽孝篇三:孝道与感恩文化
孝道与感恩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也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也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所以,给予我国孝道文化以科学和现代的诠释,对当下公民教育大有裨益。
一、孝道,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舜是中国古代守孝的第一君主。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传说很久以前我国有个君主叫舜。舜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年幼丧母,父亲是瞎子。后来父亲又娶后妻,生一子叫象。从此后母常虐待舜,后来连父亲也讨厌舜。每当父母发狠心要杀死舜时,舜只好逃跑。可当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顾时,舜又回到他们身边,尽力服侍父母,还处处让着弟弟。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当舜在历山的农田耕田时,竟有大象跑来帮他犁田,小鸟飞来替他播种。后来,尧帝发现并提拔了舜,让舜协助自己来管理国家大事。舜在尧手下干了28年,做过各种各样的官,都很称职。最后,尧把帝位传给了舜。尧之所以选中舜为帝位继承人,就是因为舜不仅有才干,而且是个大孝子。可见,把孝亲敬老视为最崇高的美德,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是自远古就沿袭流传下来的,并时代相袭、贯穿百代。
如周代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当时提出的“三德”[至德(道)、敏德(行)、孝德]“三行”(学孝行,以亲父母;学友行,以尊贤良;学顺行,以事师长)。成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春秋时期强化礼教。《左传》中有“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伦理思想,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作为道德的根本。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发展孔子思想。以“人性善”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仁、义、礼、智(亦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孝、悌、忠、信。孟子说:“世俗所谓不孝有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朱熹是后汉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构成了一套系统的、严密的、哲理
化的道德教育思想,他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他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作为“五教之目”。朱熹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8~15岁)、大学(16岁以后)两个阶段,无论小学大学,都以“明人伦”为目的。他主张小学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遵守“孝、悌、忠、信”等道德规范。大学要“明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0世纪初,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一步提出“道德革命”、“家庭革命”口号。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八德目的道德规范,重新解择并赋予其民主主义的新内容。
综上可见,孝道贯百代,上下五千年。孝道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为了维护、形成这个孝道传统,在周朝,每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乡饮酒礼”活动,旨在敬老尊贤。礼法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有食肉的资格,享受敬神一样的礼遇。春秋战国时,70以上的老人免一子赋役;80岁以上的老人免两子赋役;90岁以上老人,全家免赋役。在中国民俗中,还有隆重的老年仪式礼。在民间60岁的老人可以接受儿孙的祝寿;在宫廷中,则有皇帝亲自主持尊老的礼仪。东汉时期,皇帝带头倡导养老敬老之礼。清朝年间还举行过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千寿宴。康熙六十一年(1722)正月初二,在乾清宫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020人。筵席上,老人和康熙平起平坐,皇子皇孙侍立一旁,给老人倒酒。康熙还即兴赋诗,名曰《千叟宴诗》。为保障崇孝风尚固化,历代皇帝采取褒奖孝行、劝民孝行的各种举措。汉文帝时,诏令天下郡守,推举孝廉之士,授以官爵;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中,均专门设立孝廉科名。在整个封建时代,《孝经》是国家规定的教材,开科取士的考评依据。小孩子从入学起便从童蒙教材《三字经》、《弟子规》中诵读“首孝悌,次见闻”。此外,严惩不孝。隋唐后的刑律皆将不孝列入等同谋反不予宽赦的“十大恶”之中。杀父母者历代皆凌迟处死。明律中,凡不顺从父母致使父母生气的事皆视为忤逆,可告于官,要打板子直至判刑。民间流传的“打爹骂娘,天打雷劈”,表明不孝者皆为世人所不齿,天地所不容。
“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二、当代人所具有的孝道观
1.现代人对于“善事父母”的意识以及行为表现。“善事父母”是传统孝道的最基本的要求。善事父母首先是对父母的“事生”,即父母健在时要对父母尽孝心,主要包括养亲、敬亲和悦亲三个方面。 所谓“养亲”就是指赡养父母,即对父母提供经济帮助、生活照料及精神慰藉等。
“敬亲”是对传统孝道内涵的更高层次上的体现。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们通常认为,传统孝道中的敬亲就是要做到对父母“无违”,即不违背礼节,严格按照礼的规定和道德的通行标准来孝敬父母;要以“色”事亲,即儿女应该要做到和颜悦色,顺从自己的父母;要做到谏亲,若君主或父亲的思想或行为“不义”,“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然而,若父亲不停劝谏,儿子还是得服从 父亲。当代人对于敬亲的理解则是:因为爱父母,亲情间的真爱使其自觉的尊敬父母。敬亲是出于对父母的一种礼让,是对父母价值观的一种尊重和理解,更是对父母的重视。“悦亲”是传统孝道中比较重要的道德规范。孔子曾说:“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为孝。”《二十四孝》中的老莱子,73岁“着五 色斑斓衣,做婴儿戏”,“佯跌卧地,为儿啼”以取悦亲。此乃传统孝道中“尽其欢”的典型。当代人对“悦亲”的观点也在改变,他们认为悦亲的方式有“做出成绩,让父母自豪”、“经常与父母联系,表达对父母的关爱”及“给父母丰厚的物质条件”等,并不是为了取悦父母而损毁自己的价值追求。
2.当代人对传统孝道观中关于“传宗接代”的看法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追求永恒的宗法性是传统孝道的理念之一。在古代,父母对于结婚的子女的生育后代问 题很关心,且要求儿子生男丁以继承家业。然处在现代社会对此有和看法呢?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5%的当代年轻人不赞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孝道观。大多数认为,当今社会已经不同于以前,男孩女孩都是一样的,所谓“有后没后”的说法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生育后代与传统的孝道没有多大关系,只是成年人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而已,是为了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完整一点,体验为人父母的感觉和责任,是自我情感的需要和寄托,是家庭稳定和幸福的源泉。
三、当代孝道观和传统孝道观的区别
1.在“善事父母”方面的区别 。首先,在养亲方面,传统孝道观要求子女对父母要尽赡养义务,主要是阵对父母是物质生活方面,且传统孝道观要求子女要和父母同住以尽孝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多数人认为认为善事父母,不仅要为父母提高物质生活帮助,更重要的是要给父母精神慰藉,且精神安慰要放在首位。此外,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加之子女不在像过去那样只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农业以外的活动,故父母和子女不能住在一起。当代人认为 “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孝道观已过时,即使将来不和父母同住, 也不会影响对父母的赡养和照顾。因为现在交通发达,趁节假日 可以回家和父母团聚,平时可以多和父母通通电话之类,给父母以精神上的慰藉。
其次,在敬亲方面,传统孝道观要求子女要对父母盲从、百依 百顺,不能以任何理由顶撞父母,即使父母犯了过错,做子女的也只能顺从,不得违背父母的意愿。这种传统孝道观只顾及父母, 而不顾及子女的感受,显然已不适用于现代社会。当代人认为敬亲是出于对父母的真爱,是子女自觉的对父母的一种尊敬,在现代仍要对父母礼让,要讲究长幼之分,但是这种尊敬不能以牺牲子女的基本权利或压抑人性为代价。
再次,在悦亲方面,传统孝道观要求子女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以博得父母高兴,不论父母有什么要求,只要能让父母高兴,子女都得照办,这样才算是对父母尽孝。而当代人不完全赞同这种方式的孝,他们认为通过自己的成就使父母自豪、通过照顾好自己使父母放心等才是让父母最高兴的。通过此类方式取悦父母,不仅能体现父母的价值,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2.在“传宗接代”方面的区别 。传统孝道观追求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婚姻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了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影响了我国社会几千年。当代年轻人却越来越认为在现代社会男女都一样,生儿生女无关紧要,生女儿并不代表不孝。生育后代 主要是为了表达情感,当然也是为了父母的快乐,但是生育后代 已经不是为了唯一的目的——尽孝让父母高兴。
四、感恩教育,传承孝道文化
总之,随着社会进步孝道的理解也在逐渐的改变,但对与传统孝道观,我们应取其精华,既要继承,也要发展。孝道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名句。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责任,是做人的修养与觉悟。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地开展感恩教育是对孝道文化最好的继承。
大力提倡亲情教育。感恩是人类社会最朴实的情感表达,是社会道德和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知父母恩是尊敬父母的前提。提倡诵读如《论语》、《孝经》、《礼记》、《弟子规》等经典,使人们特别是使未成年人从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思想养分,懂得孝敬和感恩父母。
开展丰富多彩的孝与感恩的教育活动。在学校和社区可开设孝敬课、感恩课,可以采取学科渗透、主题活动等方式。例如,给母亲梳头,给父亲洗脚、到敬老院认亲,给孤寡老人送温暖;评选孝敬父母好孩子;推荐孝亲敬老的好爸爸、好妈妈;为自己父母过生日;运用文艺手段编写传唱孝敬父母的歌曲;中学生可以到社会开展调查总结孝敬父母和不孝
敬父母的典型,用身边例子教育自己的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让年轻人懂感恩、会感恩、乐感恩。
学校、家庭、社区、单位四结合共同营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良好环境。孝与感恩文化建设,要齐抓共管。学校要结合校园文化开展活动,单位要结合职业道德实际创建有效的运行模式,社区要提高执行能力建立保障机制,各种媒体应当理直气壮的宣传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使知恩、感恩、报恩形成主体主流的舆论共识,真正把我国建成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