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语文教育”观的课堂思考
发布时间:2018-07-0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大语文教育”思想是由张孝纯先生最早提出的。他强调“语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现实的普遍做法严重扭曲了语文教育的内涵,将语文教育的外延大大地窄化了,将其错误地等同于教科书支配下的语文课堂,所以才会有远见卓识之士站出来大声疾呼,不得不将语文教育冠以“大”字,称之为大语文”,以求呼唤我们的语文教育能够回归本真。
我以为,语文教科书只是小语文,语文课堂也是小语文,只有加入了经典阅读、活动实践与社会生活的语文才是“大语文”。课堂、阅读、实践、生活,四者构成了中学语文教育的完整空间,同时也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有效渠道,而其中高品质的生活既是语文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一、课堂——“大语文教育”的核心殿堂
强调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并不意味着漠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功能,更不意味着轻视语文教育工具性的基础作用。“大语文教育”首先要立足课堂,注重语文知识积累和能力的训练,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汲取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之精华,为学生奠定语文学习的坚实基础。所以教师当讲则讲,“高”“精……准”“透”的讲解能在教学中拉近学生与语言的距离,拉近学生与思想文化的距离,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精彩透彻、高屋建瓴的讲解,带给学生的一定是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所不可企及的。讲堂,学堂,孰轻孰重?只需弄清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即可。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讲得精彩绝伦,还是学生把学习内容掌握得清楚通透?显然,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不是教师的教。教师的教一定是服务于学生的学,否则,教的意义便不复存在。教师教的智慧更多地表现在对学生学习的引领与启发上。
人类文化浩如烟海,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依托,教材应该是引领学生走进语文世界的桥梁。一篇篇语言精美、含意或直显或幽深的经典诗文,都应该成为教师引领学生潜心吟咏、品味、涵泳汉语魅力的鹊桥;一篇篇蕴藉着人类思想与智慧的不朽文章,都应成为教师引领学生走近圣贤与大师的红绳。课堂上,教师应该精准地抓住每一个文字的个性、每一篇文章的精髓,以此为核心引领学生深化拓展,进而把学习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人类历史的长河,延伸到广阔的现实社会生活中去。
二、阅读——“大语文教育”的绝妙法门
随着时代的进步,阅读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学习、工作、生活处处离不开阅读,阅读之于现代人的生活,其重要性无需多言。社会发展多元化,生活节奏加快,文化的“快餐化”应运而生。阳春白雪是文化,下里巴人同样也是文化,且后者对教化百姓所起的作用要远远超过前者。“文化快餐”对普通百姓来说,既是乐趣和享受,也确不失为一种最直接、最普及的教育方式。但“快餐”毕竟是“快餐”,其营养含量根本无法与人类文化的经典著述相提并论。
艺术创作较少具有进步过程的阶梯性质,所以其作品的生命力可以历经千年而不衰。作为文学艺术的文化经典,是人类精神文明和智慧长期积淀的结果,尤其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著述,其语言魅力是要用眼用心去感知的,它的思想厚度和藝术价值是要读者仔细品读、玩味、涵泳的。人文化品位的提升需要长期阅读的熏陶与浸润,绝非几朝几夕所能成就。电视剧的欣赏代替不了原著阅读,名著的缩印本阉割了艺术的思想与价值,天马行空的改编扭曲了学生对尚未拜读的名著的认知,学生在接受“文化快餐”的同时,也渐渐失去了品位和价值取向。语文教育就是要培养既具有现代意识与观念又不乏传统文化素养的人才,而“大语文教育”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通过阅读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汲取营养。
三、实践——“大语文教育”的体验平台
语文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探寻语言的规律与运用,因此语文学习需要实践去运用与感知,需要实践去检验与修正,需要实践去训练与强化;语文亦是人文学科,是关于人类内心世界的学问,所以更强调主观的感受和体悟,追求心灵与精神的生动与丰富。显然,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教育更离不开切身的实践与体验。
课堂与书本的学习内容,一定要经过实践体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建构起来的财富。整日端坐在课堂上目不转睛地听教师讲课,埋身于书山题海之中,不是学生学习的需求和生命的渴望。生命的成长需要生命自身的体验,因为只有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大语文教育”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与体验的平台,朗诵、演讲、辩论、文学创作、剧本改编、课本剧排演、模拟法庭、办校刊、撰写校园公益广告、大型节目的策划与主持词、社会调查访问等,都是语文教育的契机。
四、生活——“大语文教育”的广阔天空
无论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还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都主张教育必须与生活结合。教育只有与生活结合才能产生意义,不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语文教育当然也是如此。
首先,生活是语文教育永不枯竭的活水泉源。媒体视频中信息的获取、与人沟通交流的艺术、文告内涵的理解、短信博文的发表、简介总结评价的撰写……生活中有着丰富而鲜活的语文教育资源,这些资源贴近学生生活,生动而真切,比“书本上的语文”更具鲜活性与实用性。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然后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看待问题,在关注与思考中逐渐深化思想认识。语文教育不能囿于语文课堂和书本,要充分利用生活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尤其是注重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语文教育资源,将语文学习的外延扩展到日常生活,追求语文教育视野的最大化、资源的最大化、能力的最大化和境界的最大化,使语文教学真正与生活紧密连在一起。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