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8-07-0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上,孩子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然而,“热闹非凡”的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个学生站起来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声情并茂地朗读,其余同学视若无睹或干脆窃窃私语。更有甚者,一旦自己有了想法就立刻打断别人的发言,管自己海阔天空。此外,在教师精心组织的合作、探究环节中,学生又常常因为重复别人的说法或做法而浪费了不少时间。其实,在一节真正活跃的语文课堂中,光有精彩的个人表达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真正地在课堂上倾听教师的讲课,聆听他人的发言,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索,才能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与他人的智慧撞击出火花。那么,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和倾听能力呢?
一、晓之以理,树立积极的倾听意识
所谓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是一种礼貌。二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到了高年级,还要能听出“话中话”来,是一种了不起的本领。如何让学生知晓倾听的这些重要性,树立积极的倾听意识呢?
(一)以富有情趣的氛围,暗示“倾听”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利用教室里的有限空间,给孩子以长久的暗示。比如在教室的墙上贴上关于倾听的“名言”,像“今天,你在听吗?”“听也是读,用耳朵来读。”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直接写在黑板上,而是采用“我来说,你来写”这种方式……引导孩子倾听,化有限的空间为倾听的乐园。
(二)以充满情趣的语言,诉说“倾听”的重要性
能说会道的孩子总是吸引着教师的目光。在这些孩子“读”“说”时,教师满面笑容地注视着、倾听着,而对更大一部分正在“听”的学生熟视无睹。长期下去,学生不去倾听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如何留意“听众”的状态,随时予以调整,以充满情趣的语言激起孩子“倾听”的兴趣呢?教师可以走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听,并用富有情趣的语言对听得认真的孩子及时予以表扬,对听得不认真的及时提醒,如“大家看,不仅听明白了××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值得学习!”……这样长期引导,“倾听”的重要性将会根深蒂固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二、优化教学,激发浓厚的倾听兴趣
内因决定外因,只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想听、爱听,他才会主动地去倾听,这样学习的效率才会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想方设法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
“故弄玄虚”型提问。此中提问,问题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目的在于吸引学生倾听,集中学生听的注意力。用一句句“煽情”的语言激起学生“想听、愿听”的欲望。这种提问在“听读”中用得较多。例如“听写”,在听写之前,我总是先让学生听我读词语。一般先听3~5个词语。听过一次,就请小朋友用笔“复述”。在听读之前,我往往这样提醒:“小朋友,比耳力的时刻到了。”唰,学生都摆好了架势。“侧耳倾听”用在此刻最合适了。听完后提问:“聪明的,告诉我,你听到了哪几个词语?请写在本子上。”在听读中比较句子是我常用的听读环节。“谁的耳朵灵?你听出其中秘密了吗?”此话一出,就連最调皮的孩子也会“侧耳倾听”。在听读之前,我们往往这样提问:“我们不比智慧,比耳力。谁的小耳朵最灵,告诉老师的话儿最多?”每每此时,教室安静得出奇,再淘气的孩子也会听上一会儿。由于老师的“故弄玄虚”,学生的胃口被吊得老高。学生愿意倾听的欲望被激发了,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抛砖引玉”型提问。低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一句“你能猜出老师心中的问题吗?”或“猜一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呢?”总会令他们集中心智,侧耳倾听。其实,我们都知道,老师的问题学生是猜不到的。我们也明白,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他们提出的问题比我们更有价值。此类问题,贵就贵在让学生明白,学会倾听,不单单是用双耳倾听,更要用心去倾听。时刻与老师、同学同思、同想,才能有更高的倾听质量和效果。学生的倾听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提问水平也提高了。但此类提问要注意,当学生纷纷抛出自己的问题后,老师要善于评价。
“化繁为简”型提问。有时,学生不爱听课,从某种原因来讲,是因为教师的讲课不精彩,尤其是老师的课堂提问。每堂课都是固定的提问模式。太多太多的问题没有思考的价值。有时,学生摸着了“门道”,自然可以边玩边应对。于是,在学生眼里“倾听”也便没有了意义。所以,学生的倾听习惯与能力每况日下。于是,我们的口号是: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必须立马精简提问。把教案中的许多“?”转化为“。”,减少随意性的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学生营造一个明确的思维空间,给学生一次明确的倾听机会。
三、细化要求,授予必要的倾听方法
1.要专心。在听同学发言的过程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要听清同学发言的思路,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想法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精妙之处。如果自己不能理解应在同学发言后提出询问或质疑。
2.要耐心。不随便给予否定,即使持有不同的意见,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这样既尊重了他人,又创设了理解、平和的交流氛围。不打断同学的发言,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给予适当的评价。
3.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在课上经常让学生说一说同伴的发言有什么好的地方,有哪些错误,应该作哪些补充,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等。也可以采取一些语言的引导,例如:“注意听他说的和你想的一样吗?”“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你有不同的意见吗?”“他哪些地方说得好?你能比他说得更好吗?”或者:“你听懂他说的了吗?你赞成吗?你有什么疑问要问?”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