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探幽,画笔氤氲的奇妙仙境

发布时间:2018-06-27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在五龙沟掬一缕馨香


  春夏之交,我们从成都乘公共汽车出发,到灌县又换乘中巴,两个多小时就赶到青城山下。沿着公路,跨青城山大门前的青溪大桥,穿青城后山枋,越飞仙岗,历白石碥,到吉祥寺停下。沿途见青城前山露出的丹峦若城堡,山后的绝壁又似高高的城墙,绿树葱笼中现出几道黄龙吐泉,青幽而壮观。
  我和导游绕到吉祥寺后,穿枋进入五龙沟。里边山高谷深,两侧绿树翳天蔽日,一处处怪石犬错穿空,清澈的溪水像一条玉龙在沟底怪石中穿流奔泻。传说曾有五条龙在这沟里隐居。我俩时而跨架在溪上的原木梯道,时而攀行岩边小径,曲曲折折,迂回而行。峡里幽静极了,很少看到游客,只偶尔听到一两声鸟的啁啾。如果一个人进沟,可真有点怕人的。而谷中的三瀑雾潭、五龙吐水、回音洞、百龙过江、龙隐栈道等景致也蔚为奇观。出沟穿过山野风光的又一村,爬上前边一道山梁。梁上陡峭如削,石阶若梯,宽不盈米,不过走在上面也不必担心,两侧竹树密集,藤蔓交织如网。下梁绕到前面一处山弯,崖接云天,岩壁三层,层层布洞,洞中云生雾绕,下临巨壑绿树涌翠。这里便是人间仙境白云群洞。原来洞中有千佛,现正重新修塑。我俩从洞边的岩道上穿过,翻山绕过白云村,又下到飞泉沟。此沟苍藤遮崖,古树参天,高山飞泉,翠湖绿潭,一处处奇妙景观,风韵天成。出此沟过黄鹤桥至吉祥寺前,太阳已经平西。我和导游从原路返回,到前山山门外的小餐馆,已近黄昏。我酬谢了这一对热心夫妻后,便立刻上山,想投宿山上的天师洞云房。

一个人的地方


  此时,云压青峰,已有几分雨意。游客都纷纷从青城山的山门里出来,唯我购票往里进。进门后,我沿着清溪不慌不忙往前走,边走边仔细观赏周围景色。里边竹树阴郁,山翠扑人。前行数百步,路边有两个亭子:一日雨亭,一日翠光,围建在两株楠树荫下。青城山的路上,有许多这类亭阁,原木搭造,不加粉饰,树枝为梁根作栏。简朴风雅,有山野情趣,可歇息,可纳凉,可蔽雨。我想,此时就是下雨也不怕了。这雨亭可观雨听雨,这翠光亭可观山光翠色。
  从此处左行过桥跨溪上山,周围是几十丈高的苍楠剑杉,仰观上接云天。路上下山的游客越来越少,前边又下来几个人,自称是最后一拨,见我这么晚还一人上山,好心劝我住在山下。我执意探幽,坚决上山,路上果真没有再遇到游客,心是不免也有点紧张。可一想到此山是道教圣地,邪恶当蔽之,也就给自己壮了胆。我沿着红色洁净的石阶往上登,周围暮色苍茫,除了远处的山泉声,一两声归巢的鸟啼,其它什么声音也听不到。过“引胜亭”前行,便到了晚霞映衬的“天然图画”。这是个十角垂檐亭阁,横跨路上。周围苍岩壁立,群峰滴翠,绿树交映,仿佛令人置身图画中。
  过“天然图画”靠山北行,路边林木森森,岩壁重重,只有左侧山谷上透出点点天光云影。路上幽静极了,就连松塔枯枝落地,也戛然有声。过了“冷然亭”,前行数百步就到了“凝翠桥”。这时,我已走得又热又累,气喘吁吁,便依亭而憩。忽闻铮铮琮琮的琴声从高处飘来,举头一看,只见山上一细瀑如练垂下。往前走,阴壁沁泉,苔布翠点,好容易望见了书有“五洞天”大字的天师洞前山山门,心里为之一喜。穿门而入,忽闻钟磬之声从空中飘下,便寻声而上,只见天师洞笼罩一片暮色,坐落在群岩环抱之中,古树苍阴,遮掩覆盖。这天师洞分为三层,上层是道教创始人张天师结茅传教的洞室,中层为黄帝祠,下层是常道观。观门巍峨,门外古树擎天,丹阶如梯高悬。

近山近水的安眠


  走进观门,只见院内宽敞,周围建筑古典清雅,正面三清大殿内烛火辉煌,香烟袅袅,更增添几分神秘之感。大殿左侧有一株千年古银杏树,枝繁叶茂,树冠如盖,高出上层的天师洞。道观内,一位眉目清秀负责接待的小道姑,为我安排了住处。我到时已开完晚饭,厨房的道士听说我游完后山赶来,更是热情,特意又为我赶做了白果炖鸡、烧素菜。我吃了一顿可口的晚餐,品尝了道家风味。饭后,我到三清大殿内,与一位年过八十、清瞿飘逸的老道士攀谈,渐渐地悟出道教的真谛:那就是崇尚自然,使人返本还原。突然,不知因何停了电,整个观内一片漆黑,只有大殿内亮着几点烛火。那些神像也越发显得神秘。这时,我发现有位提篮的小道士走进殿来,燃烛焚香叩拜后,又提篮往后殿走了。我一时好奇,就也尾随跟去。小道士在黄帝祠焚香添烛后,又提篮走进了后殿天师洞。这两层殿内,仅有我们两人。天师洞在岩穴,很是简陋,里边静得出奇,鼻息之声可闻。天师彩塑是座法像,正立掌张目,目光如电,魔怪见了当惧之。我很崇尚天师的传道精神,在小道士焚香添烛之后,我也焚香而拜。小道士在一旁击了一下磬,好像在报与天师。磬声在洞中回荡,余音袅袅,不绝如缕。随后,整个天师洞三层院落,又是一片沉寂,听不到一点杂音人语。除了殿内烛光摇曳、香火点点之外,是一片漆黑。
  我摸着黑回到道观北侧的客房。我住在顶层三楼上,檐下是走廊,外边是栏杆,前头露出一角飞檐的剪影。外边浓荫蔽空,上方只透出点点光亮,下边是密密麻麻的树干。住在这里的人寥寥无几,整个三层仅我一人。进房间点上从道姑那里要来的蜡烛,一看室内倒也整洁。随后,我便出去坐在窗外的栏椅上。外面夜色很幽暗,连窗口的烛光也被夜色融得十分暗淡。我依栏而望,发现檐下树间有几点萤火虫正悄然无声地飘飞,萤光如豆。周围静静的,只有不间断的沙沙啦啦声,像蚕吃桑叶一样。我以为是下雨了,是雨点敲打树叶声。在外边坐了很久,我才回房间歇息。夜里,外面的沙沙啦啦声越来越大,想必是雨下大了。直到第二天天亮,外面的响声又渐渐变小。我起来出去一看,见夜里根本不曾下雨,原來是山泉声。

悠游原味时光


  吃过早饭,我又独自上山。从三清大殿往北不远,有一幽僻处,巨石危崖,岩壁飞泉,有降魔石和洗心池。相传是天师当年降魔的地方。左侧有石阶,又陡又窄,仅一人可过,叫上天梯。登梯钻岩而上,头上只露一线天光。上百余级,前有小径,可抵清虚阁、上清宫,因上布青苔,阶陡路滑,我只得又折回天师洞,出南门上山。步阶而上,行数百步就到了龙桥栈道。这里上顶丹岩,下临深谷,望一眼崖下的白云溪,真是令人目眩心惊。穿过栈道前行至访宁桥,沿右侧陡阶爬上山梁,前行绕下一个山弯,就到了朝阳洞。
  这里苍岩壁立,崖头长着几丛灌木,藤蔓下垂,洞在岩壁下部。此处为道庵,庵门两重,下临幽谷。我到时,有一位红衣女子正在门外汲水洗衣,跨门进去,但见里边洞穴宽敞,清静雅致,仅一位老道姑在神像前焚香念佛。洞内可容百余人,一侧为神殿,一侧为道女栖身之所。从洞中出来,立在庵门而眺,见这里可览朝辉暮霭,溪月松风,实能移人情志。此处不要说那些道尼,也为一些文人雅士所依恋。
  从朝阳洞前行,攀上“三弯九道拐”至壮观台。往前绕山而行,过几处摩岩石刻,就到第一峰上的上清宫。此宫绿树遮盖,看来很小,进去一看,却也觉得宫院深深,前阁后殿,主殿配殿,穿廊套院。大殿左侧有鸳鸯井,右侧有麻姑池。我从殿前穿过出后门,沿山后绝壁上的石阶而上,路边古木苍郁。过圣灯亭,上行一里许,便登上了峰顶。顶上有亭日呼应亭,登亭一呼,八面应声,登亭而望,视野顿开。前山后山,群山涌翠,十分壮阔。远眺川西平原,岷江如带,江山如画。
  从主峰返回上清宫,这时游客刚纷沓而至。我从左路步行下山。沿途竹树芭蕉翠,翠峦清溪。过月城湖,出山门,乘车返成都。路上,我在车内闭目而思,细细品味这青城山。我不禁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青城天下幽。幽乃绿。满山的茂林修竹,常年葱绿。就连那山、那水也近几分绿意。幽乃深。山上的观庵、宫殿或在洞中,或绿荫遮掩覆盖。还有后山那长沟、群洞,可谓深邃曲折。这与道家所崇尚的朴素自然,是多么的和谐统一。想到那幽幽意境,真令我生醉。
  (编辑·李军)

相关热词搜索:探幽 氤氲 画笔 仙境 青城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