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贵在得法

发布时间:2018-06-27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工作室罗东才、朱文艺、祝义兰三位老师各自新颖、独特的学法指导案例皆体现出“用法”“得法”“优法”的特点。

一、对朱文艺老师案例的点评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首创的博赞有机学习技巧(BOST)是将快速阅读、超强记忆术和思维导图有机整合为一体的学习技巧组合,被称为“学习者的瑞士军刀”,博赞本人也是“思维导图”的发明人。朱文艺老师将博赞学习术引入高三生物复习中来,不得不说是朱老师学习先进理念、借鉴成功经验、用他山之石来攻己之玉的宝贵探索。
  在引入“快速阅读”时,朱老师具体分析了如何“熟读目录,总览全书”“跳读章节,聚焦结论”“精读课本,关注特殊”。这种策略也是朱老师独创的,难能可贵,并将《分子与细胞》目录章节做成了思维导图,这无疑对学生总览课本大有裨益。但朱老师指出,精读时“尽量不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尽量避免回跳、视觉游离和复读”,窃以为是值得商榷的。本人在指导学生精读课本时,往往鼓励学生们逐字逐句地指读(手指引导)、复读、回跳,问题往往就会在此时被发现,所以,这里就存在一个阅读辨识和节奏的问题。博赞的阅读及记忆更多是以单词、文章为研究对象的,理科教材可能有所不同,限于篇幅,朱老师未展开深入探讨。
  在引入“超强记忆术”时,朱老师把博赞10项核心记忆法则与生物学科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归纳出行之有效的7种策略,事实上,不同的教师会有自己不同的指导记忆方法,远远不止这7种,比如,我就将原核生物的种类用谐音法归结为“一支细蓝线(衣原体、支原体、细菌、蓝藻、放线菌)”,将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钼、铜,谐音为“铁猛碰新木桶”。
  在引入思维导图时,朱老师谈到了绘制思维导图的意义、技巧和协助软件,旨在把厚厚的书变成薄薄的画。但受篇幅所限,没有就一个真实思维导图的制作来做具体阐述。
  当然,BOST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方法的灵活组合,要考虑到生情学情,绝不可生搬硬套,过于片面,否则,就成为博赞所说的“过时的学习方法”了。

二、对祝义兰老师案例的点评


  平板电脑融合了黑板、投影及电子白板的优势,尤其是它的交互作用,能同时实现人机和人际交互,加之其具有反馈功能、管理功能、共享功能,给课堂教学带来又一次翻转冲击,有助于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把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但具体到某一学科怎么运用平板进行教与学,国内外都缺乏从整体上给出总结性的应用方法、模式及效果,高中生物学科亦如此。
  祝义兰老师作为学校高中平板电脑教学试验班的生物老师,率先开始了从课前、课中到课后的尝试。课前,学生可以利用平板电脑阅读相关推送文本,突破预习中的思维难点;课中,学生可以利用平板电脑建立模型、模拟实验;课后,学生可以利用平板电脑及时反馈作业,解决疑难问题。这种探索虽未成体系,却可圈可点。
  在平板电脑应用中,有三点是必须注意到的:一是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需用平板电脑来进行,要挖掘资源,与具体真实的教学内容相整合,防止“形而上学”的技术泛滥;二是对平板软件的熟悉与使用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并不是所有教师都会此项技术,也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平板电脑,当下,非终端的学习仍占主流;三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平板电脑教学使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更大空间,但学生的平板电脑学习并不能替代传统的纸质学习。如何利用好平板电脑,实现课上课下的泛在化学习,仍需要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证案例来推行、完善、凝练。

三、对罗东才老师案例的点评


  罗东才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项华教授主持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数字科学家计划理论与实践”之子课题“数据探究模式下的STEM课程开发与实验”负责人。本案例中,罗老师阐述了自己运用网络和数码工具等数字手段指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学习、自主协作学习、跨界融合学习的真实生动的事例——探究斑马条纹的奥秘、发现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体温变化的规律、數码探酶促反应速率的变化等。提出问题、建立模型、综合分析,一个个小创客像科学家和工程师一样在行动,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种数字化学习与其说改变的是一种学习环境或者学习习惯,不如说是在孵育一种好奇心、研究意识和思维习惯,或者是一种学习文化,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本案例的最大亮点,而这恰恰是未来教育的价值点、生长点、增长点,教师要为未来而教,为思维而教,学生要为未来而学,为思维而学。
  尽管有技术的大力支撑,但这其中,教师对选题适切度的把握、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尤为关键,这涉及学生对开放性课题的知识储备是否足够、论证的逻辑思维是否合理以及课题研究的体例是否严谨。
  三则案例角度不同、方法各异,但“得法”之共性就在于,它们都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当作思维的主人,力求授之以“渔”,着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搭好学生思维的“脚手架”,使学生爱学、会学、善学。
  (作者单位:深圳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
  责任编辑:肖佳晓

相关热词搜索:得法 学法 指导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