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临江市老三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发布时间:2018-06-25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老三队金矿是近年来在老岭成矿带发现的一个较为典型的金矿床,文章阐述了对该金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矿床基本特征和重要找矿标志。
关键词:地质特征;找矿标志;老三队
老三队金矿位于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境内,距白山市约22km。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太子河~浑江~鸭绿江~利源台陷,老岭隆起西段北侧。北部为铁岭~靖宇台拱,南部为城子疃~狼林台拱。目前在矿区共圈定10条金矿(化)体。老三队金矿是老岭成矿带找矿又一突破。因此研究老三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对指导在该区域上金矿床的勘查开发都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
1.区域地质背景
区内地层出露比较复杂。主要有中太古界龙岗岩群;古元古界老岭岩群;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新近系、第四系。
区内最大的控矿构造为荒沟山“S”形韧脆性断裂带(为鸭绿江走滑断裂带次一级平行断裂带),该“S”形断裂带展布于老岭山脉中段,与鸭绿江大断裂近于平行,相距5~ 10km,其主体断裂发育在花山组与珍珠门组的接触部位,产状变化较大,沿走向和倾向均具有波状起伏现象,反映了压扭性特点,断裂宽数米到数十米不等,主要由糜棱岩和千糜岩组成,两侧岩石一定范围内碎裂和角砾岩化现象强烈,特别是珍珠门组大理岩一侧更明显。
该“S”形断裂带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在其内有荒沟山金矿、硫铁矿、铅锌矿、错草沟金矿、大横路金矿、大横路钴铜矿及南岔金矿等矿床及矿点。这些矿床(点)的矿体走向平行于构造面或呈小角度斜交,说明“S”形断裂带以及与之有成因联系的次一级构造是良好的导矿、控矿构造。
其次与该断裂平行发育的还有大路村-错草沟、石灰沟-珍珠门、双顶沟岭-银子沟等断裂。
区内主要有太古宙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体和中生代中侏罗世的侵入岩。见图1。
2.矿床地质特征
2.1礦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有古元古代老岭群,出露珍珠门组和花山组。
珍珠门组岩性主要为厚层状白云大理岩、硅化白云石大理岩及角砾状白云质大理岩,为一套浅海—滨海相富镁质碳酸盐岩沉积建造。是老三队金矿主要含矿层位,与上部花山组呈断层接触。
花山组主要分布在矿区东南部,岩性主要为二云片岩局部夹白云石大理岩。在该组地层已发现南岔金矿、小四平金矿、二道阳岔金矿点。珍珠门组与本组的接触带是金矿赋存的有利部位。
工作区构造以北东向脆韧性断裂构造为主,主要有3条断裂,它们控制区内的总体构造格局及脉岩的生成就位,亦是区内控矿构造。北西和近南北向的断层次之,地表主要表现为沟谷及推测断层,断层切割并破坏了北东向构造的连续性。
区内的岩浆活动主要表现为中酸性脉岩贯入断裂中,并时常与区内的金矿(化)体相伴呈现,个别蚀变的中酸性脉岩本身就是金矿(化)体,主要类型为闪长岩、闪长玢岩等。
2.2控矿因素
区内老岭群珍珠门组和花山组,对Au、Pb、Zn有专属性控矿作用(初始矿源层),尤其在两组地层的接触带及两侧。另外珍珠门组上部层位的条带状白云石大理岩等是区内铅、锌矿赋存层位,如荒沟山铅锌矿。
沿老岭群珍珠门组和花山组过渡带长期活动的荒沟山“S”韧脆性断裂及平行分布的次级断裂是重要的控矿容矿构造。
中生代侏罗纪形成的中酸性岩体为该区的最终成矿提供了热液及部分物质来源,尤其同期形成的构造脉岩多伴随着金矿体分布,个别中性脉岩本身即为金矿(化)体。
2.3矿体特征及空间展布形态
老三队金矿目前由10条金矿(化)体组成,其总体分布形态呈向东收敛,向西撒开的趋势,金矿体赋存于珍珠门组中大致平行次一级控矿断裂中,总体北东向展布,倾向南东,倾角60°~75°,与其控矿断裂产状一致。10条矿体中Ⅱ-1、Ⅱ-2、Ⅱ-5、Ⅱ-10号金矿体具有一定规模,其中Ⅱ-2号金矿体规模最大。
Ⅱ-1号金矿体地表控制长270m,真厚度2.95m,金品位在0.18×10-6~4.26×10-6,平均品位:1.47×10-6,矿体产状300/75,含矿围岩为构造破碎蚀变闪长岩及角砾状白云石大理岩。见表1。
Ⅱ-2号金矿体地表控制长130m,真厚度5.52m,金品位在0.11×10-6~26.56×10-6,平均品位:5.23×10-6,矿体产状160/65,含矿围岩为破碎蚀变岩及白云石大理岩。
Ⅱ-5号金矿体地表控制长度200m,真厚度1.08m,金品位在0.54×10-6~3.34×10-6,平均品位:1.85×10-6,矿体产状120°~165°/60°~65°,含矿围岩为白云石大理岩及蚀变闪长岩。
Ⅱ-10号金矿体地表控制长240.00m,宽0.50m~3.40m,金品位0.71×10-6~3.24×10-6,矿体产状130°~160°/50°~ 60°,含矿围岩为白云石大理岩。
2.4矿石的物质成分及其特征
2.4.1矿石矿物成分及其特征
矿石中的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主要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钾铁矾、石墨、石英、绿泥石、方解石、白云石及云母等。
金与微细粒黄铁矿、磁黄铁矿及硅化石英关系较密切,主要赋存在微细粒黄铁矿、磁黄铁矿等矿物中;黄铁矿:呈半自形晶—他形晶,矿物颗粒较大较粗大。
黄铁矿0.3mm~0.5mm左右,较细小0.01mm~0.02mm左右,在矿石中星散分布,与磁黄铁矿、黄钾铁矾、脉石互连生,部分呈脉状分布,脉较宽0.3mm左右,晶体外围包一圈黄钾铁矾,含量1%左右;磁黄铁矿:他形晶,较细小0.01mm~0.02mm左右,连生黄铁矿、黄钾铁矾,含量微;黄钾铁矾:呈他形晶,常沿黄铁矿周边或晶粒间及周边裂隙处分布含量1%左右;褐铁矿:呈半自形晶-他形晶,晶粒较细小0.05mm以下,一般0.1mm~0.2mm左右,较粗大(下转69页)(上接58页)0.3mm~0.4mm左右,在矿石中星散浸染状分布,含量2%以下;石墨:他形晶,晶体较细小含量微;炭质:在矿石中少许,炭质无定形含量微。
2.4.2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石类型
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晶-他形晶粒状结构斑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细脉-网脉状构造、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
矿石类型主要为硅化蚀变岩型、构造角砾岩型为主,蚀变闪长岩型次之,品位相对较高,其次为硅化白云石大理岩型,最后为断层泥型,断层泥型分布较少,其品位相对较低。
2.5矿体的围岩蚀变
矿体与围岩界限不清,容矿岩石主要为断层构造角砾,次为蚀变闪长岩、蚀变白云石大理岩。近矿围岩为白云石大理岩。
矿体围岩蚀变及矿化主要为: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
3.找矿标志
3.1老岭群珍珠门和花山组(初始矿源层),尤其两组地层的过渡带及附近,是找矿的有利部位。
3.2沿断裂充填就位具金矿化的中酸性脉岩,是直接找矿标志。
3.3沿控矿断裂构造基本吻合分布的低阻高极化异常,土壤金异常带,是找矿的间接标志。
3.4围岩蚀变是找矿的主要标志,特别是硅化、黄铁矿化、毒沙化、褐铁矿化等,可作为找矿的主要标志。
4.结束语
老三队金矿是近几年老岭成矿带找矿新突破,本文通过对老三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研究,对老三队金矿的地质勘查有一定意义,同时对老岭成矿带寻找老三队式金矿床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吉林省地质矿产局.吉林省区域地质志[M].地质出版社,1988.
[2]陈毓川等.中国金矿床及其成矿规律[M].地质出版社,2001.
[3]吉林省集安-长白成矿带(老三队-杉松岗)铅锌金普查(六)报告[R].2016
[4]王诗元,范继璋,王淼,等.吉林老岭成矿带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地),2008,38(2):211-216.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