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自学习惯
发布时间:2018-06-25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在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方面应以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为主要目标。美国心理学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巩固,学习等于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这些话充分阐明了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培养;小学语文;自学习惯
什么是自学习惯呢?它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形成的一种近乎自动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良好的自学习惯,则是指那些科学的、规范的、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及学生认识规律的自学习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强化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否则,就不能圆满完成培养自学能力的改革任务。根据我校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认为,应主要培养学生以下七种自学习惯。
一、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
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它们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要及时地查阅字典词典,借助这些工具书,自己弄懂字词的意思。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能避免读错字、写错字、望文生义等不良倾向,确保知识掌握的正确性。参考书为学生提示阅读思路,提供阅读的有关背景知识、常识性知识及其它小资料,能扩宽知识面,启迪思维,是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1、保证“三个一”。即人手一本字典、一本词典、一本合适的参考书。上课置于座位的左上角,伸手可及,随时查阅。
2、掌握三种方法。查字典的三种方法,即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可通过竞赛等形式巩固强化,以提高使用速度;
3、提倡活学活用。有些学生使用参考书,不是“参考”,而是“照搬”。
二、认真阅读的习惯
阅读,一般指看(或者读)作者用书面语言写出来的文章,阅读的核心是理解意义,即理解文章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获取作者传递的信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认真阅读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以心到为核心,四者协调,共同作用,促进对文章正确地理解,深入地领会。古人朱熹提到了读书要“三到”。他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温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认真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在这里加入“手到”,是强调学生要有动笔批划的习惯,这对于阅读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1、读通。一篇文章摆到面前,首先要做到字词通、语句通、内容通,即读准字音,弄清词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意。这朗读与理解两方面的要求是读书的初步要求。
2、读懂。即在读通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特点,明确中心,了解一些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这是读书的根本要求。
3、读熟。它是加强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复述、背诵是读熟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
4、读活,把这篇文章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那篇文章上,熟练地进行分析,甚至得心应手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上,这就叫书读活了。这实质是知识的举一反三,能力的正迁移。读通是基础,读懂是根本,读熟是深化,读活是升华,这四点是对阅读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概括化了的要求。我们读书,不仅要读通、通懂,还要读熟、读活。
三、边读边批划的习惯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说法,我们强调学生自学时必须动笔批划,以起到突出重点、提纲契领、促进思维深入、弥补记忆不足等作用。教学中,我们根据需要教给学生批划的方法,规范了批划的符号,指定了批划内容。如批划内容就包括十个方面:生字(多音字)注意,生字注释,文内段序,段内句序,分段(层)及段(层)意概括,重点词评点,重点句(中心句)批注,重点段批注,全文主要内容、写作特点、中心思想批注,疑难问题批注。
1、思考为主,批划为辅,不可喧宾夺主,让大量的批划挤占了思考时间。
2、批划要简明扼要,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符号能代替的,绝不要赘述多言。
3、批划最好在课文中进行。有些教师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复习。
四、质疑问题的习惯
学贵存疑。一个学生,如果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出问题,对知识的获得没有产生过疑问,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不善于学习,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只有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开掘难点,不断地产生疑难,又不断地解决疑难,才能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1、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敢问”。传统教学总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容易处于被动,受到压抑,产生一种上课就是答问的定势。要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的“问”,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为他们创造研究探讨的自由天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2、要紧扣教材训练学生“会问”、“善问”。有些教师担心学生“不会提”、“乱提”、“提不好”,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限制学生提问。其实,只要紧扣教材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的训练,学生是能达到“会问”、“善问”,从而形成独立的质疑问难能力的。
五、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知识应用的一种形式。它对于学生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它能提高和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巩固程度,它能促使所获得的知识通过形成技能而转化为能力,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意义。
1、教育学生树立独立完成作业光荣,抄袭作业可耻的观点,在班级形成良好的作业风气。
2、建立严格的作业制度,如尽量在课内作业,以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作业收缴要及时,作业不得雷同,反馈及时等。
3、教师应增加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减少机械性作业。
阅读后写读書笔记的习惯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锻炼作文能力,接受思想教育。
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式的读书笔记,应该注意:1.要教给写读后感的方法。要求根据原文的内容和写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读”有“感”,夹叙夹议,以“感”为主,不要过多地抄录原文。2.深入理解原文,领会实质,抓一两个方面写感受,不要面面俱到。3.以练为主。训练初期评点可适当多一些,具体一些,学生掌握方法、适应上路后,可少评不评。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