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视角下武术与跆拳道现代化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5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 要:武术与跆拳道现代化发展中同是受到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但出现完全不同的境遇。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基于文化学视角,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文化特征、内在调节、认知态度、思维方式等是其现代化殊异的文化学因素;武术应树立文化自信,保持文化个性,逐步进行现代化。
关键词:文化学 武术 跆拳道 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2—0035—0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党在十九大的报告。在当今社会中,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中国也正以“文化立国”来奏响强国兴邦的时代强音,武术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亟需解决自身转型和发展的问题。跆拳道与武术具有同属东方文化的基因,在现代化进程中都受到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但其已将自身民族文化传播到全世界,甚至获得了“世界第一搏击运动”的美誉,这启发我们可以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探索文化深层的原因,总结武术的发展路径。
1 武术与跆拳道的现代化
1.1 对现代化的认识
从社会形态转变角度进行分析,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器物技能、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组织行为、民族国家、心理态度、生活方式等领域所发生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全方位转型。简明而言,“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涉及社会生活诸领域深刻的变革过程,这一过程以某些既定特征的出现作为完结的标志,表明社会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武术与跆拳道的现代化发展是以其社会现代化发展为背景,对其自身及原有社会存在形式的填充、丰富与更新,使其能够与时俱进。
1.2 武术的现代化发展
伴随着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中国禁锢的大门,西方体育与武术交融对抗,武术的现代化便拉开了序幕;中国武术与奥运会第一次“亲密接触”于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11人组成的国术表演队向世界展示了东方体育文化的魅力;1959年诞生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标志着武术中的一部分正式向竞技体育变革。而在当今社会的传播中,竞技武术套路因它追求的“高、难、新、美”令多数人望而却步,成为精英运动;武术散打虽得到了大众市场的青睐,但被人称之为“四不像”,没有赢得国际世界的认可;相比而言,传统武术伴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声,在21世纪逐渐受到世人的关注,呈现出复苏的发展态势。
1.3 跆拳道的现代化发展
跆拳道本身就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其诞生于1955年,由韩国崔泓熙将军结合日本空手道与传统武技跆跟、手搏等创立;1973年金云龍成立世界跆拳道联盟并进行“西化”的改革,改革后的跆拳道成为一项几乎只用腿攻击的运动项目,与此同时,在大众跆拳道的传播中,极力简化自己的技术,建立起标准化的段位制晋级体系;1988年韩国借汉城(现称首尔)奥运会成为示范项目,直到2000年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进入奥运会令跆拳道更加国际化,加之韩国人精美的“包装”宣传,使跆拳道运动风靡大街小巷,全球习练人数过亿。
2 武术与跆拳道现代化殊异的文化学分析
2.1 “内核与外缘”:文化特征的比较
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孕育于各自传统文化的母体中,在文化共性意义上存在着“内核”与“外缘”两种文化类型及其特质的差别。中国在近代以前是世界的文化交流中心,中国武术是东方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核,因此长期处于文化的“高势位”,在传播与交流中强势输出各种兵法典籍、武艺技法等,同化和辐射着周边。然而,这种内核文化所带来的是对外来文化的抵触和防御,也因此陷入了传统与现代的纠结之中。而韩国跆拳道作为东方传统体育文化的外缘,一向处于文化的“低势位”,这种“受容文化”的文化特质使其很容易接受外来先进文化,便于嫁接移植,糅合成自己的“合金文化”。
2.2 “遗传与杂交”:内在调节的比较
近代以来,中韩两国在“西学东渐”的刺激下对自身文化进行着革新,但二者在更新的进程中步调不一。中国武术历史悠久,植根于华夏文明数千年的沃土中,与文、史、哲、理、医诸科学有着相互渗透的关系,与儒家、道家思想,阴阳、八卦学说等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在技术动作中暗藏着哲学蕴意,练拳习武的同时可以体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像是一种修身修心之旅。具有这种深厚文化遗传的中国武术无法顺应西方的体育文化,因此处于博弈的态势,在不断的碰撞中思索,在不断的试探中徘徊,这必然影响到文化的更新速度。而韩国跆拳道不足百年的历史,使其没有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文化遗传传递力较弱,也使其具有高度的文化更新力。
2.3 “后知后觉与主动迎合”:认知态度的比较
在对待西方体育文化冲击的问题上,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认识有所不同:中国武术因自身准备不充分,且有较大的民族心理落差,对西方“体育”有一个循序渐进的了解过程,即使改革派也是意义不一,从戊戌变法时“师夷长技”到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旧体育”或“土洋体育”的争论,武术现代转型之路坎坷曲折,时至今日,对武术应是“体育学下位概念”还是高于体育的“文化学”定位也是有诸多争辩;与武术不同的是,韩国人对东西方体育文化都持有主动迎合的态度,尤其为进奥运会不惜大刀阔斧地“削足适履”,在寻求“引进来”同时积极“走出去”的方式下,韩国跆拳道也必然具有了双重文化的属性,并随着社会的趋势变化呈现出“两头倒”的态度。
2.4 “追求和谐与急功近利”:思维方式的比较
中韩两国历史的差异导致两国人的思维方式必然有所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必将对事物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也体现在了武术与跆拳道之中。韩国人做事方式简单直接,为了追求最终结果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行为标准,非常注重形式感;韩国人还求“快”,跆拳道腿法就是以快著称,但却不求力道,主攻上盘而忽略下身平衡;韩国人善于运用新事物制造嘘头,比如在跆拳道教学中加入动漫和电子游戏教学,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宣传自己的机会。而对传统的中国人来讲,做事更多讲究的是自然和谐,和谐即平衡,即阴阳,注重习武过程的修炼,注重修炼过程的体悟。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