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纤维支气管镜护理配合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6-2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3--01
纤维支气管镜[1]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在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的同时,患者极易发生多种感染,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因此,加强对纤维支气管镜的护理管理十分重要。本次研究中,对于观察组患者实施品管圈护理管理,而对照组实施普通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护理人员选取的100名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之间到院就诊接受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的标准:①排除出现严重意识障碍、肝肾等重大器官疾病的患者;②均符合需要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疾病范围内;③对于本次研究中所有的操作步骤、实验研究时长、操作方法等均属于知晓状况;④我院科室以及病人家属均属于知晓并支持的状况。对照组患者中,女性人数为28,男性人数为22,年龄分布29-59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9±2.58)岁;观察组患者中,女性人数为26,男性人数为24,年龄分布在3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93±2.49)歲。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通过数据分析比较后,所得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护理人员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则将品管圈护理运用于临床工作的方方面面,具体措施如下:在科室建立品管圈[2]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成员,制定护理计划与护理目标,并对本次管理的主题进行探讨,分析对比患者在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易发的各项并发症,并对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给予针对性的措施,并在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各项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
1.3 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通过对本次研究中的观察指标进行制定,将自制的评分表发放至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其中,住院满意度评分的考核指标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各项操作技术、对疾病的知晓程度等;护理质量评分以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对器械的清洗消毒合格度、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护理措施、检查前护理措施等,评分中以100分为最优,90-100之间则为非常满意,80-89之间为比较满意,79分以下不满意。同时统计患者在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在评估完患者的各项指标后,护理人员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护理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整理,采用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实验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卡方检验与t检验,其中,患者评价护理人员工作满意程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数据采用t检验,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数据采用卡方检验,通过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a=0.05为检验水准,(P<0.05)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下列表格数据所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6%)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30%),而护理满意度评分(96.29±2.38)、护理质量评分(88.64±2.4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82.34±2.58)、护理质量评分(78.29±2.53)。(见表1)
3 讨论
纤维支气管镜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操作方便以及准确性高的检查方法,常用于患有肺部疾病患者的检查,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在给患者带来不适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影响患者疾病的好转[4-5]。因此,加强对纤维支气管镜的护理管理十分重要。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将品管圈护理模式运用于观察组患者,建立品管圈小组,由护士长制定品管圈的主题、护理计划与护理目标,通过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易发、多发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将护理措施落实到临床护理工作中,与实施普通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相比,实施品管圈护理管理,在提升科室护理质量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了患者在检查过中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患者疾病的好转。
综上所述,将品管圈运用于我院纤维支气管镜的护理配合中,大大降低了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有效的提升了患者对科室、医院的整体护理满意度,能有效的提升我院科室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吴瑞华,赵金燕,许绘.舒适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4):6543-6544.
陈伟,陈春梅,刘娜.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ICU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2(10):81-82.
刘新生,嵇小平.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19(3):53-54.
陈淑霞.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舒适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0):1-2,4.
何国伟.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对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力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5):1182-1184.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