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护理中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2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3--01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疾病,手术切除为最直接、有效方法,然而作为侵入性操作,可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损伤,可引起术后排尿疼痛、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1]。质量持续改进是指在当前工作质量的基础上,通过过程管理、环节控制,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为明确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在子宫肌瘤围术期的应用价值,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组,并给予不同护理干预,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入院时均经B超、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等确诊,行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按照平行对照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观察组: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6.36±5.28)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02±0.67)年。参考组: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6.70±5.31)分,病程1-6年,平均病程(3.08±0.70)年。排除宫颈管恶性病变、子宫内膜、宫颈癌患者,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理论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参考组接受常規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教育、术后预防并发症等。观察组则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作为指导,具体如下。
1.2.1 明确质量持续改进小组 护士长、护士长助理以及全体护士组成三级护理管理体系,明确各主体的责任,详细查阅、总结本科室护理评估情况,完善各项制度,共同商讨制定详细护理方案并实施。护士长、护士长助理共同监督质量改进实施情况,并加强细节管理。如每日核对医嘱单、体温单、护理记录单等。
1.2.2 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实施 (1)详细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评估其年龄、病史、家庭构成、文化程度、生活习惯以及性格特征等,全面了解患者身心基本状况,以更好的制定质量控制方法。(2)术前护理,通过总结经验发现,术前充分准备、消毒,能够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加速患者康复,因此在患者手术前,除常规消毒外,采用松子油擦洗脐部污垢,同时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道,保证阴道干燥。(3)术中护理。通过总结、观察患者护理资料,能够发现术中体位、无菌操作流程等均可影响手术效果,因此术前帮助患者选择舒适体位;手术操作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尽量减少患者身体暴露。严密监测各项生命指标,核对手术器械、物品等,预防特殊事件应急处理。(4)术后护理。术后6h为关键期,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其阴道、手术切口等部位,及时发现渗血、流血等现象,并紧急处理。术后6h内,腹部加压砂带,削弱切口张力。患者苏醒后,告知其咳嗽时,尽量不用腹压。
1.2.3 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每周组织科室内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总结,讨论一周内护理发现的问题及存在的问题,总结问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应对措施。每个月进行1次考核,尤其是护理中薄弱环节要重点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组织学习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术后切口疼痛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患者出院时,分发我院自拟患者对护理质量,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安全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功能锻炼5项,每项5道题,每题0-4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计量单位资料采用(±s)表示,以t检验,计数单位采用%表示,以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切口疼痛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后切口疼痛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未见并发症,参考组2例切口感染、4例排尿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15%(6/4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6.486,P=0.011)。
2.3 护理满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评分为(96.38±3.09)分,参考组护理满意评分为(90.11±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65,P=0.000)。
3 讨论
子宫肌瘤可导致不孕症、子宫破裂、子宫蒂扭转等,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由于发病早期为明显症状,因此发现时肌瘤瘤体较大,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手术摘除[2-3]。术后活动受限,同时疼痛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等,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感受更加敏感,这就对护理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模式近年来在临床普遍开展,作为有效、便捷、快速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对整个护理过程、服务进行全面、认真总结,全方位监督,及时发现、反馈并解决问题,实现护理质量呈现出阶梯式提高[4]。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将提升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主张经基础服务、病房环境以及护理技术等渠道,实现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5]。我科室将护士长作为管理者,构建三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并在每周、月进行讨论、考核,调动护理人员的热情,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疼痛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评分均优于参考组(P<0.05),表明采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质量改进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子宫肌瘤患者尽快康复,降低术后风险。
总之,子宫肌瘤护理中采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能够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对医院整体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意义。
参考文献:
郭云亮,王建设,胡楠,等.小剂量氯胺酮全身静脉麻醉对子宫肌瘤术后镇痛效果120例临床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5):970-972.
江静,单淑芝,吴燕菁,等.子宫黏膜下和肌壁间肌瘤合并不育患者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妊娠结局[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4, 10(2):118-121.
朱晓梅, 周鸿,周洋.彩超在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6, 32(1):70-72.
韦亮,陈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妇科的应用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 17(4):141-142.
赵静.质量持续改进应用于子宫肌瘤临床护理中的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5, 2(6):22-23.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