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中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2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tbjy/tbjy201803/tbjy20180332-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tbjy/tbjy201803/tbjy20180332-2-l.jpg)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tbjy/tbjy201803/tbjy20180332-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tbjy/tbjy201803/tbjy20180332-1-l.jpg)
【中图分類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3-0-01
颅脑损伤多因外力作用于头部而致伤,颅脑损伤患者在经过一定的治疗后通常需转运至其他科室进行检查或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因病情严重、进展快、管道多,在转运时极易发生各类意外事故,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1]。因此,加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我院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时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6年7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设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再将2017年1月至6月收治的5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5—78岁,平均(46.1±3.9)岁。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3—81岁,平均(46.8±3.8)岁。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显示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程序进行院内转运,做好各项转运准备,转运途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与接收科室做好交接工作。
观察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转运前准备。在转运前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考核,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认真核对患者信息,保证其身份准确无误;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并给予对症护理;提前准备好转运设备、急救药品等,规划好转运路线;在转运前与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其转运风险,在得到家属同意后方可转运;通知接受科室做好相应的准备,并简单介绍患者病情。(2)转运中的护理。在转运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遇异常随时准备急救;密切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如遇故障及时处理;在转运或搬动患者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发生碰撞、坠床等事故,加强对输液针和导管的观察,防止脱落、堵塞等事故;与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争取得到家属的协助。(3)转运后患者安置。护理人员需与接收科室的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详细介绍患者病情、治疗情况、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并嘱咐家属照顾好患者。
1.3 评价标准
1.3.1 对比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血压升高或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输液针脱落或堵塞、心率改变、管道脱落或堵塞等意外事件的例数和发生率。
1.3.2 对比两组患者死亡事件发生率和家属投诉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同类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开展卡方检验和t检验,在P<0.05时组间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0%,两组对比P<0.05,详见表1。
2.2 观察组患者死亡事件发生率和家属投诉率[n(%)]
观察组患者死亡事件发生率和家属投诉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患者在接受一定的治疗后通常需转至其他科室进行检查或治疗,患者的转运不是简单的科室之间的交接,而是一个单独存在的护理过程,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类意外事件,危及其生命安全[2]。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时加强护理干预利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常规的护理程序不利于规避风险,缺少对细节的关注,在实际应用中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死亡率、家属投诉率都很高[3]。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利于发现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可有效防范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4]。本次研究中,我院从转运前、转运时、转运后三个阶段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患者血压升高或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输液针脱落或堵塞、心率改变、管道脱落或堵塞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家属投诉率也明显降低,以上指标与采用常规转运程序的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结果类似于季丹[5]的研究结果。
可见,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纪欢, 徐琴. 预见性护理在危重症患者院内抢救转运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28):154-154.
葛东明, 王爱凤, 丁涟沭,等. 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高压氧疗安全转运的预见性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26):3205-3207.
崔梅, 夏虹.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18):84-85.
李崇娜.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内科, 2014, 9(3):327-328.
季丹.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32):72-74.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