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6-2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众多研究及临床结果表明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DPN)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探讨中医外治法对DPN治疗的优势,对近年来使用中医外治法的临床治疗进行概述。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2-0082-0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所导致的生理病理改变,可致外周神经系统损伤及神经病变产生[1],是糖尿病患者致殘的主要原因。好发于四肢末端及躯干部,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治疗以扩张微管、改善循环、营养神经为主,除内治法,外治法在治疗DPN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目前仍系统临床诊疗标准。中医外治法包括针灸法、熏法、熨法、热烘疗法、溻渍法等,现将近几年常用的中医外治法在DPN的临床治疗做出综述。
  1 DPN中医病名和病因病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中医古籍文献无确切对应病名,但根据临床症状及其表现,后世医家将其归属于中医“脱疽”、“痹症”、“痿证”、“血痹”、“不仁”等范畴。《中藏经》记载:“痹者闭也,五脏六腑感于邪气,乱于真气,闭而不仁,故曰痹也。”在《灵枢·痈疽》有关于本病的记载:“发于足趾,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张文永等[3]认为糖尿病神经病变多因素体阴虚,饮食不节,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阴精亏损,导致脾胃蕴热化火,病久则气阴两伤,经络失养。陈海燕等[4]认为气虚血瘀,肝脾肾亏虚,痰瘀互结为其主要病机。现代医家多认为本病的发生以肝脾肾亏虚为本,寒湿痰浊为标,气虚血瘀、气滞湿阻兼瘀为其主要病机。
  2 DPN的中医外治法进展
  2.1 针刺治疗法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节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用针刺法使瘀阻的经络通畅,气血运行通利,而发挥正常生理作用。崔瑾等[5]认为患者在接受对症治疗的同时,针刺取主穴:太溪,三阴交,足三里,辅穴:曲池,合谷,阳陵泉,阿是穴,后施以回旋灸。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且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有一定的改善,减轻了DPN患者急性发病期的躯体疼痛,但对恢复期没有肯定作用。吴名等[6]对30例DPN患者在给予口服降糖药、维生素B1,静脉滴注疏血通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为实验组治疗90d,总有效率达90%,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未见不良反应,疗效明显,提示了针灸介入DPN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疗法。侯玉铎等[7]对单纯西药和针灸治疗DPN的总有效率进行了统计,其中针灸治疗总有效率为76.4%~97.94%,单纯西药治疗总有效率为29.1%~86.2%。姚晓文等[8]选取40例患者针刺八脉交会穴作为治疗组,与口服甲钴胺、尼莫地平的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为95.0%,主侧肢体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提高。邱学梅等[9]对4892例DPN患者的取穴组方规律进行了分析,足三里,三阴交的出现频次≧50次,使用频次以膀胱经、胃经、大肠经的穴位居多。
  针刺疗法在临床应用中操作安全简便,若应用得当可取得良好疗效,在临床应用上应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2.2 中药熏洗法 中药熏洗法是通过药物浸泡,使药物直接作用到病变部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且操作简单,易于接受。清代医家吴师机对药物熏洗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认为其基本作用为“枢也,在中兼表里者也,可以转运阴阳之气也”,“最妙,内外贯通在此”。苏文博等[10]将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加用中药熏洗的观察组,治疗14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4%;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中药熏洗在改善DPN临床症状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腓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也得到改善。邱晓堂等[11]对80例患者在口服弥可宝胶囊500μg/次,3次/日基础上进行了中药熏洗方治疗(大黄、金银花、苏木、薄荷、威灵仙、黄芪、牛膝),治疗8周后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均有一定改善,但主要改善的仍是局部用药疗效。范广岩等[12]采用中药熏洗治疗患肢,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治疗20天后,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为44.8%。在左莹莹等[13]的研究中,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口服配合中药泡足,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和维生素B1片口服,治疗30天后,治疗组下肢麻木疼痛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明显。
  2.3 艾灸疗法 刘海芳等[14]在用甲钴胺治疗作为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艾灸双侧足三里、太溪、三阴交为治疗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1.6%。李树霞[15]用DAJ-8艾灸仪治疗DPN70例,与只应用α-硫辛酸、甲钴胺治疗做对照,结果2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1.2%、79.3%。现今,艾灸仅作为DPN辅助治疗,应用并不广泛,且对此相关的研究并不多。
  2.4 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我国推广和普及,因为能提高毫针疗效,扩大治疗范围,准确控制刺激量,应用越来越广泛。叶翔等[16]取合谷、太冲、曲池、太溪、足三里、涌泉,选用5Hz断续波治疗,与单用弥可保治疗做对照;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6.7%、66.7%。张雅琴等[17]应用硫辛酸配合取手足阳明经穴位电针治疗3周后,肢体刺痛、麻木、灼热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刘铭等[18]以口服甲钴胺片为对照组,加用电针取穴双侧曲池、外关、合谷、丰隆、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作为治疗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70.0%。赵凌艳等[19]对40例DPN患者在服用甲钴胺的对照组进行了电针治疗作为治疗组,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5.0%和87.5%。董勤等[20]的实验结果表明电针的效果优于穴位注射,但单独应用于降糖仍有局限性,应考虑针药结合。

相关热词搜索:周围神经 研究进展 病变 临床 治疗糖尿病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