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的不对称之美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 要:阏伯台古称商丘,商族始祖阏伯一生不辞劳苦造福于黎民百姓,人们非常敬仰他,把他喻为“火神”所以此台又叫“火神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古城西南1.5公里处的火星台村,是帝喾之子阏伯所建造的观星台,距今4500多年的一处观星台,它比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洛阳建的灵台,还要早上22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观星台。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它又作为宋国故城遗址的一部分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章通过建筑格局的不对称来表现阏伯台的不对称之美。
  关键词:阏伯台;不对称;建筑
  一、阏伯台的历史背景
  在原始社会时,继颛顼以后,帝喾为商地的部落联盟酋长。帝喾看到商地人民没有火,就让自己的儿子阏伯到这里担任“火正”。一是管理火种,二是祭祀火星并观察火星的运行。古代人们为了观测日、月、金、木、水、土等恒星的运行,把天区分成大小不等的二十八个小区,称二十八宿,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用来说明日、月和五星运行所到达的位置。其中东方苍龙七宿有一个星宿对着商丘,它就是心宿,又叫火星、商星。这颗星在4200年前,每年都有運行不变的规律,它何时东出、何时南中、何时西落,每年再现的时间都非常准确。当时,阏伯就用这种最简单的办法用肉眼观天来定农时、分季节,告诉人们什么时候开始收割,什么时候开始耕种,用以指导农牧业生产。以便及时地告知人们防灾避祸并适时地播种收割。据说这种以大火星的变化来指导农时的观测一直延续到公元前11世纪。
  商祖契被称为阏伯,是由于太岁星在卯时出现叫“单阏”,在甲年出现叫“阏逢”,久而久之,观察火星与太岁星的火正就被称为阏伯,观测大火星的地方被称为阏伯台、火星台。由于阏伯一生不辞劳苦造福于黎民百姓,人们非常敬仰他,把他喻为“火神”所以此台又叫“火神台”。
  二、阏伯台建筑的整体布局
  阏伯台的建筑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它重视的是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阏伯台被专家誉为罕见的古代高台建筑,4500多年前,始建阏伯台。金代,台上的阏伯庙被毁。元代大德年间(1279-1307年),在台上建大殿、拜厅、钟鼓楼、东西禅门,台前建山门、戏楼。殿宇飞檐走兽,丹墙金顶,为典型民族建筑风格。明清时期,阏伯台经过几次修葺。正殿上有“离宫正为”四字。东为昭明殿,西为相土殿。明清以来,几经修葺。房舍宏伟,飞檐走兽,红墙绿瓦,色彩鲜艳。阏伯台毗邻燧皇陵,形如墓状,高35米,周长270米,为圆形夯土筑成。1981年,阏伯台又经历一次修葺。1996年,应当时的商丘县人民政府之邀,来自北京、南京天文台和全国的文物考古专家,通过研讨论证,确认这里是全国现存最早的观星台遗址。并从考古勘探中推知,最迟在东周时期这里已堆起了很大很高的台。2000年9月25日,阏伯台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阏伯台的建筑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是紧相连系的,而不是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发展贯彻了这种神人同在的倾向。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从而,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可以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等等,构成阏伯台建筑的艺术特征。在阏伯台建筑的空间意识中,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感、悔悟或激情,而是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调情。正和中国绘画理论所说,山水画有“可望”“可游”“可居”种种,但“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阏伯台的建筑也体现了这一精神。也就是说,它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个礼拜才去一次到位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经常瞻仰或居住的生活场所。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对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正是这种意识构成阏伯台建筑的审美基本特征。
  三、阏伯台建筑不对称的特征
  建筑的艺术如同诗文中的情感因素一样,在造型艺术部类,线的因素体现着中国民族的审美特征。线的艺术又恰好是与情感有关的。正如音乐一样,它的重点也是在时间过程中展开。这种情感抒发大都在理性的渗透、制约和控制下,表现出一种情感中的理性美。所有这些特征也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出现在以抽象的线条、体积为审美对象的建筑艺术中,同样展现出中国民族在审美上的某些基本特色。阏伯台建筑群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精美别致,其殿宇飞檐走兽,丹墙金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是中国少有的元代风格建筑和古代高台式建筑。整个阏伯台完全依据八卦建造,明天干(十间),暗地支(十二间),坐北朝南,建筑群外圆内方形如古铜钱,象征着天圆地方、阴阳合气,招财进宝。东、西禅门,配房,钟鼓楼都不对称(东配房较西配房靠前,钟鼓楼较鼓楼座后)。因西方为金,东方为木,金克木,有伤人之兆,故错开而逢凶化吉。火神台前面的禅门,二楼、戏楼这三楹古建筑与台上建筑形成了上下一条线、五门相照的古建筑群。火神台两侧为阏伯祠寺院,旗杆高竖,碑碣林立。过厅,经台正南登42级台阶,至台顶,台阶有个特点,最底层最簿越往上越厚,寓意为步步高升。临南沿建过厅,面阔三间,为单檐硬山式建筑。顶覆绿色琉璃瓦,上置龙纹花脊,中饰宝珠脊刹,两端置一对吻。前檐下有两根前檐柱和廊。明间门额上有横匾,上提“阏伯台”三个大字。大殿,面阔三间,单檐硬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覆顶,上装饰脊兽,古朴典雅。钟楼里有一个人吊着的漆金大钟,鼓楼里摆着一面牛皮大鼓,游客可以撞钟及敲鼓以保平安。东西禅门各有一处处台阶可以至台下,在人多时可以起到疏散游客的作用。台顶环绕建筑群,筑女儿墙一周,主台上下,遍植苍松翠柏,景色宜人。阏伯台的建筑有如《诗经》等古代文献中描述“如翚斯飞”,“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从“翼翼”“斯飞”来看,大概已有舒展如翼,四宇飞张的艺术效果。对建筑的审美要求达到了真正的高峰。
  总结
  阏伯台的建筑打破了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对称性,在多样变化之中又能保持统一的风格。把阏伯台的不对称性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整个阏伯台都是以八卦为依据来建造的,体现了当时人们建造阏伯台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斗拱、飞檐的讲究,门、窗形式的自由和多样,鲜艳色彩的极力追求,“金铺玉户”、“重轩镂槛”、“雕梁画栋”,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阏伯台是中原文化的生动写照,让悠久而又灿烂的中原文化从远古走向未来,风流遗韵,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三联书店,2009.
  [2]万青力.并非衰落的百年[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朱光潜.朱光潜谈美[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焦梦格(1993.7-),女,汉族,籍贯:河南商丘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油画,研究方向:当代油画。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浅谈 之美 不对称 建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