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睿:诗人的真面目:读昆德拉的小说《生活在别处》
发布时间:2020-06-16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昆德拉的小说《生活在别处》是一部描述诗人,探讨诗人的存在和本质的小说。小说回答的问题是:诗人是什么,诗人是什么样子的, 怎样感觉的,诗人与社会,诗人与生活,诗人与死亡的关系是怎样的。是的,这是一部诗人研究学。这本书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一个天才的诗人雅罗米尔的身上,考察这个天才和家庭、和母亲、和艺术、和社会、和政治、和朋友、和自己的身体的诸种关系。这部小说用充满悲悯与同情但不乏讥讽的语调给我们讲述诗人与世界的故事,讲述一个天才诗人的出生,成长和死亡。
雅罗米尔是一个典型的诗人,一个真正的诗人,一个在现实的世界里感到左右不适的诗人,但是在纯净的语言里得到永生和光荣。这样的诗人,这样杰出的诗人,我们知道得很多:比如李贺,他写“剑光照空天自碧,”“露压烟啼千万枝”,“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豪情,悲凉的历史感,杰出的才气和想像力,干净的语言,这样天马行空的诗人,只能是永恒的少年。他活了二十六岁。法国诗人兰波二十岁之前就把生命的活力都爆发光了,把才华也挥霍尽了。兰波活到三十七岁,人人都知道二十岁以后作为诗人他已经什么都不是了。诗歌照亮了青春。出生在布拉格的雅罗米尔就是这样的一个诗人。他是人类所有的短命的杰出的诗人的化身。他是纯粹的诗人化身。他是古往今来的一切杰出而短命的诗人的灵魂的化身。
这样的诗人不是生的伟大的诗人,而是生在一个庸常的几乎庸俗不堪的中产阶级家庭里。他是天才,天才的光华庸常也遮不住,虽说庸常却自以为了解天才,以为自己与天才平起平坐并对天才进行母爱般无微不至的控制。这样的诗人的家庭破碎不堪。母亲虚荣,是小布尔乔亚中恶习的全部象征,她具有一切自私虚荣女人的弱点和缺点。这个女人从来没有明白她自己生活的意义和悲剧性。她把爱儿子(控制儿子)当成生活的目标。她爱儿子到了儿子都二十岁了,是大学生了,她还给他洗裤衩的地步。这个裤衩的细节多次引起诗人的羞辱感,最终成为间接地导致诗人死亡的原因。裤衩这个细节告诉我们的是庸俗母爱的巨大杀伤力。
这样的诗人也不是死的光荣的诗人。雅罗米尔的死源于一场受凉,源于那该死的裤衩,源于他的极度的自尊和笨拙。他去了一个晚会,因为他的极度敏感,自尊,不和群,被邀请的晚会不多。这次完全是个偶然。他暗自期待会有一点浪漫,有一点与漂亮的女人厮混的可能,还有就是他的诗歌开始受到承认了, 他刚刚被邀请去参加一个诗歌朗诵,他希望有人知道他的诗歌写得好。但是晚会的结果完全与他期待的不一样。晚会上没有人注意他。最终有一个注意到了他,还谴责他出卖了他人(他是无意识地做的),一怒之下,那个人把他扔到阳台上去了。他站在冰天雪地的阳台上,身上穿着薄薄的衣裳,幻想着自己如伟大的诗人莱蒙托夫一样受到了侮辱,幻想着自己的伟大的死,“哪个诗人没有幻想过自己的死亡?”昆德拉写到。雅罗米尔回到家,发高烧,死了。就这么平平淡淡地死了。雪莱当年幻想在革命的火焰中死去,结果是淹死在水里。他的朋友们在海边架柴,最后把他火化了,实现他死于火焰中渴望。我们的诗人也是如此,死得如此平常,不到二十岁,他就死于感冒。
仅二十年的生命,我们的杰出的诗人对世界的感悟不是通过生活,而是通过想象,通过他的敏感的眼睛和感觉。他看到了生活,却没有真正地进入生活。他几岁的时候画的画就已经肢解了现实的世界,使世界显得非常荒谬。他还没有看到现代派的作品,自己就靠天才已经成为一个现代派的画家和诗人,让他周围懂得现代派的人不可理解。他是天才,天才是横空出世的。他是天才,天才也极度敏感。所以杰出的诗人雅罗米尔被自己的天才驱使,用语言表达他对世界观察和思考。但是他没有走出过母亲的怀抱。他跟一个红头发的女孩子在一起,并不是出于爱情,而是性欲的驱使,他渴望美丽的女人,渴望伟大的爱情,得到的是姿色平平甚至庸常的女人。他渴望逃离他的平庸的没有疾风暴雨非常舒适的生活,他认为这种生活不是生活,生活应该是风,大风,疾风,狂风,暴风,是革命,是喊口号,是感觉自己是个英雄,而现实呢,他的裤衩还是妈妈洗了叠好,让他穿什么就穿什么的。生活是自己的做爱的技巧实在太糟糕,女孩子怀着悲悯看着他。生活是平凡的,诗歌是纯粹的,诗人是高贵的,母亲是琐碎的。我们的诗人对自己没有信心,十分不确定自己,因此嫉妒;
我们的诗人只愿意听赞美,可是现实是平凡的人们看不出他的伟大。我们的诗人与世界格格不入,没有人知道这个天天躲在房间里的害羞的少年正在写作杰出的诗歌,歌唱永恒的爱情,向往激烈的革命,抒发青春的感伤。
青年时代是抒情诗的时代。真正的诗人雅罗米尔就在这现实的种种关系中默默地困窘地活着,通过自己的笔创造了一个辽阔美丽奇异的世界。他的诗歌是可爱的,可是现实中他毫不可爱。他瘦弱秀气,身材瘦小,不吸引女人,但他自己却被美丽的女人吸引。他看见美丽的女人就充满幻想,好像自己是唐璜一样的浪荡公子,回到自己的房间则抑制不住地手淫自慰,然后又责备自己的不坚定,不能控制自己的下身。哦,诗人,就这样在想象与现实中奇怪地存在着,他道德高尚(内心里),追求崇高,实际上却出卖自己女友,女友因他被捕,关了很多年。他着迷于性的想象,各种各样的性想象,性比喻,但是现实中没有什么性经验。他渴望成为一个救世的英雄,现实中却是一个连自己的利益都不能维护更甭说维护任何其他人的利益的卑微的人。他所拥有的,除了母亲给他提供的舒适绘画绣花一样的让他厌恶的生活外,就是想象和语言。
这样的诗人注定了是早夭的。莱蒙托夫,马雅可夫斯基,雪莱,兰波,沃尔克,哈拉斯, 叶赛宁,(李贺,海子)――这些人都如此,他们都是雅罗米尔,雅罗米尔也是他们。雅罗米尔是一切天才的诗人的化身。他们被天才驱使,他们是现实的失败者,是语言的胜利者。他们活得非常窝囊,很不高尚,但是通过自己的诗歌他们建立了自己崇高美好的形象。他们可能为多花一分钱而心疼,非常算计,但是表面上却是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他们的敏感多疑窝囊无能为力,正是他们诗歌中的明亮的阳光,房子,鲜花,和爱情。
昆德拉的笔对诗人充满的着深刻的理解,博大的悲悯和同情,但是也包含犀利的嘲讽,讥刺和批评。昆德拉为什么写这样的毫不留情的研究诗人和诗人生存的百科全书?我感到震惊。昆德拉对诗人是冷酷的,没有情面的,嘲讽的,也许因为这样的诗人活得太轻了,活得没有重量。
这本书,如昆德拉的每一本书一样,写得很好看,很有深度。《生活在别处》,是的,对天才来说生活只能如此,只能在别处。
4/3/2009
(以此纪念昆德拉80岁寿辰。)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