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琴,曾国屏:知识资本全球化与当代跨国垄断

发布时间:2020-06-15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知识资本化。知识资本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是知识的共有性与知识资源的所有制形式不断矛盾运动的结果。从知识生产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运动,到工业实验室的出现和产业界R&D(研究与开发)的不断发展、跨国公司R&D活动的全球化、智力资源的全球性流动和配置,知识资本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范围、方式以及影响也在不断地变化。正如全球化进程与科技革命相关联一样,知识资本化的历史过程与全球化进程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目前知识资本化已经进入了知识资本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知识资本全球化是指知识资本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体现、知识资本组成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以及知识资本化的规则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渐趋一致的发展过程。当知识资本全球化遭遇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就显现出当代跨国垄断的实质是垄断全球知识和技术并进而垄断其资本化。

  

  一、知识经济时代国际垄断优势的来源

  

  知识经济使知识的商品属性得以凸显。知识是一种严重稀缺的资源,这种稀缺资源在经过资本化运作之后,转变成了知识资本。知识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则成为最基本的资本形态。这是知识作为一种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作用日益显著的结果。

  知识资本是指将知识用于生产、传播和利用的投入,其核心是特定的人才和技术组合之后的创造能力和这种能力的持久性。它与一般资本的区别,体现在它的自然属性方面,即由其自然形式决定的效能(如生产率)的差别。它作为价值增值和价值分配的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这一过程就是将知识资本的潜在生产力发展成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知识和技术。迄今世界产业界对知识和技术的研发大体经历了下列五代:第一代研发以从现有知识向新知识跳跃为特征;
第二代研发以新知识的适用性为重点;
第三代研发以连续革新为特征;
第四代研发以新知识的合成与融合以及不断革新为特征;
第五代研发的核心是研发知识管理。五代研发管理模式的演进体现了知识的地位日趋重要,知识的生产力属性日益显现,知识与资本结合以及知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其中内含着一个知识资本化的进程。

  正如关贸协定乌拉圭回合经过激烈交锋最终达成的协议所表明的,当代全球化的一系列“自由化”趋势中,发达国家主导着游戏规则,发展中国家被迫接受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协定》;
知识产权和知识壁垒问题具有了空前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凸现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即,资本主义正在进入以“知识垄断”为核心的全球扩张时期。如果说自由资本主义主要靠商品输出,一般垄断资本主义主要靠资本输出,那么,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主要靠知识和技术输出。

  世界银行发布的《2007年全球经济展望》指出:目前的预测表明,在未来25年,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会继续快于发达国家。基于此设想,就全球经济份额而言,预计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GDP将由目前占世界的23%上升至31%,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从占发达国家人均收入的16%增长到24%。但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绝对差额将会继续扩大。原因何在?英国政府《建设知识经济,挑战竞争的未来》白皮书指出:竞争的胜负取决于能否充分利用独特的、有价值的和对手难以模仿的资产。在当代经济中,这些独特的资产就是不断丰富的知识、技能和创造力,而不是传统观念中的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占有绝对优势。

  有数据表明:富国和穷国的人均产出的不同主要源自他们的技术水平不同。由于各种原因,穷国还不能消除技术上的差距。大约有1/3的世界人口在技术上是匮乏的,他们没有能力进行创新和技术进步,也不能够接触其他国家的技术。全世界15%的人口提供了几乎所有的技术创新。这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因为发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R&D,能够推动技术快速发展。全球95%的科技能力集中在经济合作组织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的R&D费用所占的份额微乎其微,科技水平极其落后。

  目前发达国家财政研发经费的投入占GDP的比重达2%以上,其中美国、日本、韩国接近3%。在全球研发的投入量当中,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就占了86%。从国际技术贸易方面来看,发达国家获得了全球技术转让和许可收入的98%。凭借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发达国家以及跨国公司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技术市场的垄断,并从中谋取大量的超额利润。[1]最近,英国《金融时报》文章指出,“暗物质(darkmatter)”在填补美国赤字。这“暗物质”有多种来源,而附带了许多技术诀窍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专利两项所获得巨额回报则是其最大的来源。作者认为美国的“暗物质”是一种稳定的资产,约占美国GDP的40%。由此不难理解,美国对保护知识产权会比“命根子”看得还重。[2]

  可见,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力和垄断优势来源于知识和技术。

  

  二、跨国垄断的实质是对知识和技术的垄断

  

  技术的本质是对一般知识或科学知识做进一步加工后的知识产品,而在知识资本全球化的今天,技术已然成为一种比知识更为稀缺的资源,其本身的商品属性决定了它本身就是一种巨额财富。

  据统计,技术贸易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中占的比例在20世纪90年代初仅为1/3,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即接近国际贸易总额的1/2,目前已超过国际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1994—1998年国际技术贸易平均年增长率为17.5%,从1978年至1998年的20年间世界技术贸易额增长了26倍多,其增长速度之快,是一般有形商品贸易所无法比拟的。[3]国际技术贸易主要集中在经合组织国家,形成美、日、欧盟三足鼎立的格局。美国占有国际技术市场的1/3以上,美、英、法、日、德五国的技术贸易额占世界技术贸易额的70%以上;
发展中国家成交的技术贸易额只占世界技术贸易总额的10%,而且大多局限在几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国际技术贸易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4]技术垄断的局面已经形成。

  当今世界,跨国公司是全球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垄断势力。目前,全世界有61582家跨国公司,926948家海外子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高达70000亿美元。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占全球的90%,并且控制着全球贸易和投资的60%,拥有世界上80%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生产的产品占全球的40%。现在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与跨国公司无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战略逐步由劳动密集的生产加工型向技术密集的研发生产型转变,由单纯的技术转让向技术研发本土化转变。[5]跨国公司已垄断世界技术市场份额的80%,高新技术产业的85%,高新科技人才的80%以上。[6]其中500家大型跨国公司垄断了发达国家90%的先进生产技术和75%的技术贸易量。据统计,美英两国跨国公司向海外子公司转让技术大约分别占其技术出口额的80%和85%。[7]

  以上数据表明,当前,跨国公司是国际垄断资本的主要形式。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今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及其对全球经济的统治力度。而跨国公司作为全球科技研发和国际技术贸易主体对知识和技术的垄断彰显了当代跨国垄断的实质。跨国公司的本性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必须将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资本化,最大限度地使其知识产权成为能够增值的知识资本。在知识和网络经济时代,技术资本作为知识产权资本的核心组成部分无疑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甚至已经超过了物质资本。

  

  三、国际技术垄断是技术资本化的必然要求

  

  技术资本化战略是当代跨国公司的首要经营战略。罗伯特·罗恩斯塔特对埃克森(Exxon)、IBM等7家美国巨型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的42家研发分支机构的调查表明:这些分支机构的功能都是围绕着如何通过技术资本化来实现其产品的垄断优势而展开的。[8]如今,技术更是跨国公司垄断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资本化与产品的垄断优势之间的关系更趋明显。

  技术贸易、技术入股是直接的技术资本化方式。比如,在中国的“许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实际投入30%资本,加上技术入股等就能占有50%的股份,并通过对每一批产品都要收取专利费等可以获得企业实际利润的70%。”[9]实际上,除了这种直接的技术资本化方式之外,还有更为隐蔽和重要的间接方式,可以说,国际技术垄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技术资本化过程的一部分。技术资本化过程中渗透着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意识与行动。

  在研发方面。即使在研发国际化的今天,整体看来,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仍在母国,母国进行的技术活动占跨国公司研发支出总额的绝大部分。母国处在研发链的高端,从事基础性研究与核心技术研发工作。设在东道国的研发机构基本上处于研发链的低端,只从事一些适应东道国市场的配套技术服务,很少从事创新研究。《商业周刊》发表的《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产业投资趋势调研报告》指出,跨国公司往往把基础性研究置于其总部附近,以便管理和控制,而那些计划在中国进行生产与研发投入的跨国公司更愿意通过独资形式来投资,以便自主管理、保护知识产权并据市场情况和总公司战略决策来调整生产与研发方向。

  在生产方面。跨国公司在母国进行核心零部件和产品的生产,而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含量低的零部件和产品的最终成品组装。

  在技术转移方面。跨国公司利用知识产权保护,采用“分级推广”、“局部策略”、“技术锁定”、技术专利、技术标准以及技术的逆向扩散等手段垄断核心技术,而转移那些大多是过时的、非关键性的、甚至是将被淘汰的技术,至于不愿和不能公开出售的技术、诀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则通过技术转移的内部化有偿转让给子公司,借此回避外部市场的高交易成本;
在保持技术垄断优势的同时合理安排国际生产;
在难以避免的技术转移外部化过程中,附以苛刻的“限制条款”,以攫取高额的技术垄断利润并保持产品的垄断优势。如跨国公司在转让技术时,要求受方必须接受许多限制条件诸如销售限制、购买限制、生产限制、技术反馈(“回授”)以及规定不准把购进的技术转移给第三方,并要求技术获得者严格按跨国公司技术的特点进行生产。跨国公司还通过构筑技术性贸易壁垒来防止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知识产权保护高度结合对可能的技术外溢构筑了双重“防波堤”。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还可以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扭曲比较利益,抵消多边贸易谈判成果,并且不断引发贸易争端。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多个协议,它将在未来多边贸易谈判中成为重要议题。

  简言之,当代跨国垄断企业正在从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单纯的资本输出转变为以技术输出带动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只要控制关键性的核心技术,就等于在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利益分配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跨国公司力求在技术与市场之间保持平衡,其对市场占有的多寡依赖于其对技术资本的垄断程度。与此同时,跨国公司所以热衷于占有和控制全球市场,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技术的大规模实现,也才能规避技术开发过程中的高度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从而保证从研发到生产到市场这一进程中的知识流(技术流)、资本流的良性循环流动,即在市场的垄断中完成知识的资本化过程。在知识资本化后,知识本身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的一个重要利润来源。

  以中国为例,跨国公司对许多行业已经实现了技术垄断或者已经处于垄断的临界点。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在软件行业,国内操作系统软件市场基本为国外所垄断,其中美国微软占有中国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95%以上;
在软包装行业,瑞典利乐公司控制了中国95%的无菌软包装市场,伊利、光明、三元等乳业巨头都在使用利乐公司的无菌灌浆生产线及相应的包装材料;
在感光材料行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其中美国柯达公司占有超过50%的份额,目前国内企业生产感光材料(胶卷)的只有乐凯这一家,这还是与柯达公司合资的中外合资企业;
在照相机行业,无论是传统相机,还是数码相机,跨国公司在市场上都占有绝对垄断地位;
在轮胎行业,法国米其林占有中国子午线轮胎市场的70%,米其林以及旗下品牌在各自细分市场上位居主导地位;
在零售业,80%以上的大型超级市场(高端零售市场)已经被外资占据,仅在法国在华超市家乐福购物的顾客即超过2亿人。此外,在手机、电脑IA服务器、网络设备、计算机处理器等行业,(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跨国公司都占有绝对垄断地位。在中国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跨国公司子公司的产品已占据中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有关专家认为,国家工商总局的调查只是“冰山一角”,目前国内企业已在许多行业“丧失阵地”。[10]

  

  四、结语

  

  当代世界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是跨国公司垄断全球知识资本并进行资本化运作,是知识的高度资本化和高度全球化。以知识资本全球化为核心的全球化和“知识垄断”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阶段,一方面促进和加速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
另一方面,也使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面临新挑战。当代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这种对无边界的“知识空间”的占领比对“实体空间”的占领更值得高度重视与关注。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对中国来说,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推动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发展,建设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成为必然选择。

  

  注释:

  

  [1]李希琼:《中国企业必须以创新打破跨国公司垄断》,《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8月3日http://www.cet.com.cn/20060803/YAOWEN/200608033.htm

  [2]、[9]李德水:《也谈“如何看待中国科技产品出口?”》,载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编著:《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2005-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代序第4,2页。

  [3]、[4]、[7]芮宝娟,许继琴:《国际技术贸易的特点与趋势分析》,载《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1期,第23、24页。

  [8] Robert C. Ronstadt.International R&D: The Establishmentand Evolu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broad by Seven U. S.Multinational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 9, No. 1.(Spring - Summer, 1978) , pp. 7- 24.

  [5]袁俊:《跨国公司研发战略的全球趋势》,载《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7年第5期,第50页。

  [6]马启功:《科技全球化与我国的对策》,载《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第22期,第189页。

  [10]烽言:《跨国公司垄断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年第11期,第56页。

相关热词搜索:化与 垄断 跨国 当代 资本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