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春节的当下意义

发布时间:2020-06-1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又到了过年的时刻,人们开始过这个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无论如何,春节寄托了中国人的最为深沉的感情和最为核心的价值,它一方面是一个全家聚会的时刻,另一方面又是清理过去的一年并展望新的一年的时刻。它是“团圆”和喜庆的时刻,又是中国的文化认同得到体现的时刻。

  

  “春节’作为传统文化的积淀是从中国开始使用公历纪年后才开始的。正是由于新的公历的“现代”的国际性的纪年方式的广泛被接受,传统的新年才变成了一个从正式的纪年方式中抽离了其实际的纪年意义的“春节”。在现代中国,春节曾经多次引起过争议,曾经被视为落后和无用的传统民俗,对于现代化并无积极意义。民国时代,国民政府就尝试过取消春节,将这作为“现代化”的努力,虽然这种努力没有获得成功,但当时这种要求是相当普遍存在的。而在我们记忆中,“过革命化的春节”就是一个曾经贯穿了整个计划经济时代的口号。“移风易俗”地改变整个春节的意涵,也是当时社会的目标。这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是一个生产型的社会,人们的生活中消费和休闲被高度压缩,而传统节日有被认为和“现代”生活存在差异,因此必须将其传统的意义降到最低。虽然春节假期仍然是最为重要的家庭团聚的时刻,但它已经是一个消弭了民俗和文化意味的新年,一个缺少内涵的新年。而当时在普遍的匮乏时代,春节是一个生活改善和人们享用较为丰富的食物的时刻,是一个相对放松,可以让人感受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性”满足的不多的时刻。我还记得当年像花生、瓜子这样的食品在平时是不可能吃到的,而春节则有了一点按人计算的配额可以购买。春节在这一时期实际上起到了一个在物质匮乏中获得一种快感和物质满足的难得的机会,也是一个难得的放松和休息的机会。虽然还有放鞭炮等传统的形态的遗留,但也越来越抽调了其文化的涵义。人们在理解春节这样的节日上其实存在着一种相当的简化。为了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对于春节的传统文化 涵义 进行了压缩,其中的一些文化内容还被视为落后的和具有封建性的。

  

  这其实也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的选择。中国百年来所面临的民族危亡和积弱贫困的处境,使得在“具体”的文化方面的“反传统”,一直是社会的重要主题。而这种在具体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的拒绝的态度和在民族精神方面的高扬正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一种内在的特点。这是由于一方面我们认为中国的落后是由于我们自己的“具体”的传统的束缚造成的恶果,而另一方面,我们由迫切地需要以“抽象’的民族精神的振奋来给自己的奋斗一个前提和基础。“春节”实际上是这样的时代氛围中我们对于传统的矛盾态度的一个表征。由于我们对于抽象的民族精神的高扬的决心让我们必须保留春节作为我们的文化认同 的一个来源 ,但我们又对于它的很多来自传统的仪式和文化积淀采取忽视的态度。

  

  在文革结束之后,伴随着社会的逐渐繁荣和活跃,社会对于个人的生活满足的追求和物质条件的改善有了更多的肯定。这时,春节的团圆和欢乐的意义被凸显出来,在 “小康‘的追求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而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则更加将一个电视时代的到来和人们通过电视获得的新的认同感凸显得格外清晰。从1983年开始,这一晚会经过了二十六届的努力,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民俗。而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经济的繁荣,“过年”在中国内部和全球都有了一些新的展开。在中国内部,过年越来越不仅仅是匮乏时代难得的物质满足的时刻,而是其文化的意味和中国内部的认同的展开的意味更加明显和清晰了。“春节”在现在有两个方面的文化意义最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家庭的认同在这一刻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因为当下的生活中人们已经越来越忙碌,而传统的大家庭所面临的生活的剧烈变化和人口流动造成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动的冲击已经相当明显,春节对于人们巩固家庭和亲友的感情和建立具体而微的 生活纽带方面的意义已经越来越重要了。春节所展现的传统的习俗和文化方面的趣味其实都包含着对于家庭和亲友的关系的重视。其次,春节其实是整个社会通过这种具体的过年习俗和文化的强烈的兴趣的表达,凸显一个和平发展的社会对于自己的具体的传统的强烈的守候和认同。同时伴随着中国崛起,一方面海外华人对于春节的习俗的保留使得春节其实已经成为全球华人最为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随着华人和对于中国文化感到兴趣和对于多样的中国文化尝试了解的外国友人的数量的急剧增加,也伴随着“中文热”和’中国文化热“,春节也已经开始超越了华人区域的局限,而是在一个共同的文化和社会空间里突破限度,共同努力。春节的意义当然被再度凸显了。无论如何,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春节仍然是我们的最为重要,最让我们付出情感的一个节日。我们还在期待新的春节和新的生活的开端。

  

相关热词搜索:意义 春节 张颐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