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宪院士、王忠诚校友包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发布时间:2020-06-1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1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徐光宪院士,北大校友、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王忠诚院士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北大教授和校友继2001年度王选、黄昆院士获奖之后第二次包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徐光宪,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195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旋即回国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在北大工作至今。1980年,徐光宪当选中科院院士。他创建了北京大学稀土化学研究中心和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担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名誉主任。他曾任第四届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中国化学会第22届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和名誉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一、二届化学科学部主任。徐光宪院士始终坚持“立足基础研究、面向国家目标”的研究理念,将国家需求和科学发展前沿紧密结合,在稀土分离理论及其应用、稀土理论和配位化学、核燃料化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科学贡献。几十年来,他不仅培养了博士生和硕士生近百人,还为我国稀土产业界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
参加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北大化学学院黎乐民院士自上世纪60年代初起做徐光宪院士的研究生。谈起徐先生,他表示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徐先生的“执著的科学精神”,即使在遇到困难时,他都能坚持不懈,从未中断。“勤奋过人”是黎乐民院士对徐先生的另一个评价,“徐先生总是抓紧一切时间做科研,碰到他时总是在工作。”
跟随徐光宪院士从事稀土研究多年的严纯华教授则用“众望所归”来形容对徐先生获奖的感受。他认为,徐先生自1950年代回国后,时刻把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特长与国家的建设发展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没有局限于书斋理论,而是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独具慧眼地提出串级萃取理论,身体力行地在全国推广。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这个并非“显学”的领域,坚持研究数十年,值得我们学习。
王忠诚,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忠诚院士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神经外科专家,也是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在半个世纪的医学生涯中,他为建立发展我国神经外科事业做出了许多创新性贡献。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以其权威性和高达5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引起海内外的极大关注。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
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迄今为止,已有14位科学家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其中王选院士、吴文俊院士、黄昆院士、叶笃正院士、刘东生院士、吴征镒院士、徐光宪院士、王忠诚院士八位为北京大学教授或校友,而王选院士、徐光宪院士是全国仅有的在高校中任教的获奖者。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