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智宏:这10年北大发展最好
发布时间:2020-06-1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昨天下午,66岁的许智宏告别北大校长的职务,正式退休。这位一天只能睡6个小时,一直在说做中国校长“太累”的老人终于可以卸下重担,好好休息一下。这位永远脸挂笑容、不会疾言厉色的亲切老人,在他上任的9年时间里,给北大的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
这一周来,许智宏基本走遍了北大每个教学和行政部门,和老师学生依依道别。在学校的BBS和校园里,到处可以看见和听到学生们向他们心中的“许爷爷”感谢的留言和声音。
赴任
初到北大时一头雾水
“当时回到母校工作,我凭的是一种激情,一种对母校的感情。”从中科院副院长到北大校长,许智宏需要完成角色的转换,“在中科院,毕竟只是当副手,大树底下好乘凉。但到了北大,我就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就是学校的第一责任人了。”而且因为北大的特殊地位,往往使北大校长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许智宏真正意识到了“北大无小事”。
到北大的第一个学期,他用“一头雾水”来形容。当时北大刚刚经过百年校庆,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但是学校土地面积紧张、教学楼破旧、学生住宿条件差,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许智宏走访了学校的各个机构,特别是看见学生宿舍的时候,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和我当年读大学时简直差不多,东西还是那么多、那么挤。再去教室、餐厅走走,也都很破旧,我们文科的许多教师连办公室都没有。”这一切,让刚刚上任的许智宏意识到,北大需要改革。
变革
改革从元培计划开始
元培计划的酝酿是从1999年开始的,那时候北大启动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明确了本科教育的任务是进行基础教育。经过两年的准备,北大于2001年正式推出元培计划,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在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
从试点到如今,元培班已经走过了8年历史。从最开始只招收了80名学生,到了2007年时升级成元培学院,目前已经招生218人。“刚开始的时候,国内很少有学校那样做,我们可以说是一个开拓者。如今,几乎每个月都有其他院校来元培学习,希望能借用这样的体制。”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说,许智宏从元培计划一提出就非常支持,并一直推动元培的发展,不仅有时间就会来参加元培学院的毕业典礼,还常常直接找元培学生了解情况。
许智宏在离任前,到教务部告别时还特别叮嘱要继续发展元培,希望能循序渐进地继续把改革进行下去。
基建
亲自拍板促成新楼建设
北大校园9年来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盖起了许多新楼。理科楼群、大讲堂、新国关、政管、法学、光华等新教学楼和宿舍楼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校园中,其他被保留的老楼也全部得到了翻新。
在北大基建部部长莫元彬的记忆里,至少有三栋楼,如果没有许智宏的一手推动,是很难建成的。2004年,为了从美国引进著名数学家田刚,需要在未名湖北建立一个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可是由于涉及到文物保护区的问题,项目迟迟得不到批复。许智宏得知后两次出面给国务委员陈至立写信,然后通过国家文物局,获得了特批。
目前刚刚建成的天体物理研究所也得益于许智宏的拍板,“当时那里是一个专家招待所,如果改建,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安置那些专家。”幸好许智宏出面,顶住了反对意见,做出协调方案。
第三个楼就是因为资金以及搬迁等问题拖延了4年的工学院楼。北大工学院是新建立的学院,由于没有独立的工学院楼,老师和学生一直在其他学院“打游击”,但许智宏指出要发展综合性大学,必须要着力打造工科,在他的统筹下,工学院楼即将竣工。
许智宏最为关心的学生宿舍问题,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仅2002年到2007年间,学生宿舍用房完成总计为14.43万平方米。“另外,北大在昌平的那块地,也是许校长多次与当地政府商量,尽量为学校多争取的。”
争议
人事改革激起千层浪
“不进行改革,大学也会丧失活力。”许智宏多次这样表态,除本科教育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外,最棘手的就是人事制度改革。2003年的初夏,北大推出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这一次改革甚至被人称为“可能是自从86年前蔡元培改革老北大以来,北大内部进行的最激进的一次改革。”
其中较为敏感的措施包括,原则上不直接从本院系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新教员,学科实行“末位淘汰制”以及教员实行聘任制度和分级流动制等等。这意味着,一直被当做铁饭碗的北大教师终身制,在这次改革中被击破。
这一政策的出台立即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
面对种种反对的声音,作为改革推动者的校长许智宏一改以往低调的态度,频频站出来接受采访,重申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澄清争议中的一些误会。
目前,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年,虽然离第一批教师被淘汰还有些时日,但是改革在校内已经得到了全面认可。针对有人质疑改革方案会对人文社科类老师不公平,社科部部长程郁缀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的进程并没有错,而且事实证明北大人文社科在这几年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成就。同时改革方案也考虑到了文科的特殊性,给予了文科一定的弹性。
亲民
《隐形的翅膀》感动学生
在北大学生心中,许智宏不是高高在上的校长,不是雷厉风行的改革者,而是可爱的、会和同学一起唱流行歌曲的“许爷爷”。
在2008年的新年晚会上,许智宏上台演唱了歌曲《隐形的翅膀》。虽然他的歌声并不清亮,偶尔还会忘词,甚至还带着明显的江苏口音,却感动了那个晚上所有的北大学生。
很快,有学生把那天的视频发到了网上,立即引起了网络上激烈的讨论。在视频网站上,关于该内容的每则视频都有数十万的点击率,评论达到了数十页。绝大多数的网友都为此叫好,羡慕北大能有这样一名能唱流行歌曲的校长。一名今年刚刚考上北大光华的学生说,正是这段视频,让他打定主意要来北大。
其实,这并不是许智宏第一次唱流行歌曲,每年的北大新年晚会他都要来唱歌。2006年唱的是《老鼠爱大米》和《朋友》、2007年是《逍遥叹》。他的秘书曾说,虽然很忙,许校长还是会为了晚会抽时间练歌。
自评
北大近十年发展最好
3年前,许智宏在接受记者访问时曾经表示,他希望在离任时能够把北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北大培养的学生可以有更大的竞争力、有很强的社会责任心、有相对比较宽的知识面、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有这种理念。不管做什么事儿都能做得最好,都能够成为这个领域最优秀的人物,那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
在北大成立110周年前夕,许智宏表示,近10年来北大的发展还是很好的,应该说,这一阶段是北大发展最好的阶段。这里面当然有前任校领导的扎实工作作铺垫,也有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尽管有压力和挑战,但北大始终坚守了作为一个学术重镇的定位。“北大的老师学生也都很支持我们的工作,我对自己的工作也基本满意。”他同时表示,在某些方面,北大与国外知名高校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正式离任时,他不愿意再去点评自己的得失。他在公开信中写道:“今年我已66岁,已经完成了9年北大校长的历史使命,功过是非就留给后人去评说吧。”
京华时报 2008年11月15日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