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从强迫喝彩到收买喝彩
发布时间:2020-06-1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古罗马皇帝尼禄,向以荒淫闻名。不过,这个荒淫的皇帝却有一个很雅的爱好,喜欢文学,尤爱诗歌。为此,特意设立“尼禄诗歌节”,每五年一次,举行诗歌朗诵比赛。每逢节日,皇帝开场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一首,然后各路诗人骚客先后上场竞技,优胜者不仅有一笔奖金,还可以得到保护人的奖励,而且像奥林匹克竞赛一样,可以挣一顶桂冠戴戴。
不过,罗马的普通百姓,对这种御制的阳春白雪把戏,不怎么感兴趣,很不踊跃。看台上没什么人的盛会,让主办者兼表演人脸上无光。于是皇帝下令,让士兵把市民从家里驱赶出来,驱赶到会场上来捧场。为了防止罗马市民出工不出力,心思缜密的尼禄还特意每排座位上派出一些士兵看住盯牢,如果有谁打瞌睡,不喝彩,拉出去给一顿拳脚。
相形之下,中国自古号称诗之国,皇帝喜欢诗歌的也不少,远的不说,只说距离我们最近的清朝,那个前一段被捧上天的乾隆皇帝,就是一个作诗的超高产作家,单流传下来的就有四万多首,被有关部门印成乾隆御制诗,一部卖到几万块钱。然而,这些中国的皇帝,硬是想不起来办一个诗歌节或者类似的活动,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臣民的欢呼和膜拜(那怕是强迫而得)。还好,中国人在后来的后来,终于明白过来了,在一个特殊的年月里,全中国几乎每日都有某一个人的语录歌,这个人的诗还被谱成曲,被各种级别的“宣传队”传唱。
在我的记忆里,好像中国的皇帝,比较大规模地强迫人们做出某种姿态的事件,只有王莽做过。那是他统治的末期,遍地烽火,起义军逼近长安,他实在没有招了,突发奇想,想要用哭来感动上帝,让上天拉他一把。于是,命令所有文武百官,齐集露台,一起仰天大哭,周围有人看着,谁要是不哭,或者哭得不哀,则罚,谁要是哭得如丧考妣,呼天抢地,则奖,连升三级。这种奖惩分明的做法,效果奇佳,那日的哭声,的确惊天动地,连王莽自己都给感动得不得了,接连奖了几百人,那日的声音效果,估计比尼禄节上的喝彩响亮多矣。
可惜,后来这样奇妙的活动,就不多了,只有南北朝齐朝的东昏侯小规模地搞过一回,要周围的人哭他的爱妃,而且是有奖无罚。得奖之人后来还得意地说,其实我不过是哭自家的亡妾耳。其实,不管哭的是谁,但哭得出效果来就好。中国人搞仪式或庆典之际,不太懂得让人一起喝彩,吊丧之日,却要求有哭声一片。皇帝老儿不用忙,老皇帝死了,自然群臣哭声一片,大家一起低着头,大放悲声,有泪无泪反正也看不出来,声音效果足够,仪式自然壮观。可是民间办丧事,没法子用权威来逼迫人哭,只好以东昏侯的招来收买,出钱雇些人来哭丧。于是民间从此多了一个职业:哭丧人,或者叫哭丧娘(因为干这行的都是女人),一有丧事,便来卖哭,有时一天要赶好几个场子,比当今的歌星还忙。还别说,人家的哭,硬是有水准的,所谓有声无泪谓之嚎,不仅嚎,而且唱,有声有调,丧礼上有了这么一帮卖哭的,仪式就比较像样了。
无独有偶,古罗马也经历过类似的转变,不过人家那边不是哭,而是喝彩。只是喝彩不再是由士兵的拳脚逼出来的,而是一群职业喝彩人嚷出来的。这是古罗马市场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达官贵人和一些大有产者,终于发现强迫人前来喝彩,成本太高,而且喝彩声言不由衷,不够精彩,于是采用市场方式,凡是自家要开诗歌朗诵会的时候,就花钱雇人前来喝彩。看在钱的份上,加上这些人经过“职业训练”,喝出的彩声响既大,而且总在点子上,让朗诵者听起来那真叫一个爽。
市场经济真是个好东西,不仅可以催生一些莫明其妙的产业,让一些闲人有了饭辙,而且可以使有权有势的人们,如虎添翼,让暴政看起来不那么横暴,沾了些许市场交易的味道,至少在外观上,让人看起来比较可以接受。惟一美中不足的,是把所有正经事,都变成了作戏,而且是马戏,那种只有小丑翻跟头插科打诨的马戏。久而久之,看客也学会了作戏,这种做法被现在的人们称为“恶搞”。
到了全民都恶搞的时候,什么人,什么事,也就都正经不起来了。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