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胜利:高速中国经济新变速
发布时间:2020-06-10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海水与火焰,是人类两种截然相反并存的事物形态。当前中国经济就面临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两难。中国改革开放30年到2008年今天的国情是:一边是中国外汇储备2008年底超过2万亿美元,形成中国60不曾有过的外汇“堰塞湖”;
一边是2008年热钱净增超过5000亿美元。而更严峻的是:中国股市猛跌及盛大的29届奥运会也并没有让中国人看到实实在在的拉动,却使中国经济高速30年来到今却乏力到达低谷的效应,令不少人对未来经济失去信心、甚至摸不到头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韩时也承认,经济的确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央行副行长苏宁在接受最近媒体专访时表示担忧,不排除未来可能出现外汇资金集中流出,致中国经济下行的巨大风险。
中国央行副行长苏宁在访谈中指出,目前有一定比例的异常外汇资金,主要通过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利润汇回、侨汇、外商直接投资、金融机构、地下钱庄等渠道流入中国境内。由于外汇资金大量流入,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增加,不仅加剧流动性过剩的矛盾,也同时加大了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的压力。苏宁表态被视为决策层已经高度关注热钱“大进大出”所带来的风险。针对近来,美元重新走强、中元返回,一位金融界人士说:“中元对美元汇率不断走低,中国人都担心是由于外资撤离的抛压所致,都开始将手头的中元重新换成美元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学者张明此前曾进行过“热钱”相关的研究测算,分析说目前潜入中国的热钱可能多达1.75万亿元之巨。即便按照市场上最保守的估计,热钱也约有4、5000亿美元的规模。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如果突然流出,是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也不容乐观,是近30年不曾有过的。“热钱”突进突出对前景不明朗发出担忧的信号,选择离开也可能更为现实,从全球第一次最大名的1997年国际金融危机来看,经济放慢往往先于外汇资金大规模的流出为先导标志。
现在,对习惯于指令性计划经济、却实施市场新体制的中国转轨期来说,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制度救市”,而不是直接投入资金“托市”的说法,这使得大量投入中国资本市场的热钱开始考虑“掉头”流入中国,但这就要中国政府必须要实施“建树”,不然“再掉头”跑将不可估量。以吸引外资为拉动的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年中获取了大量、大规模的资本流入,但外资不能正常“进出”中国经济迟早要面临这一“进”一“出”的历史时刻——也只有正常“进出”才能生成中国未来经济的良性生态环境。
8月27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对媒体表示,在世界经济金融市场严峻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可能面临更大挑战。对此,政府应将做出政策回应。当日中央央视台《新闻联播》报导说,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例行报告时,朱之鑫表示,当前国际环境更趋严峻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对中国的不利影响还会继续显现。
受“从紧”政策和外部需求减弱的影响,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从2007年的11.9%下降到10.1%。同时,关系到全国性居民生活的电、油、煤、水、食品等依然面临着商品物价正常化上涨的风险。朱之鑫向全国人大报告分析说,物价上涨压力依然在增大,特别是居民长期使用、30年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必须的油、电、煤、水等,依然市场难以到位,各行业和公司在运营中面临许多困难。朱之鑫还表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政府还要新对策。
现在,中国对“投资”和“热钱”面临两难的策略抉择,29届奥林匹克后,更加紧迫。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用外汇储备增量与直接投资(FDI)和外贸顺差之差来衡量资金的净流入或“热钱”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因之近几年外汇资金的净流入致中国经济超“两位数”的高速突飞猛进,但现在外人资金又要大规模逃离,中国经济成本增加、经济减速、环境依然无法常态,则形成了中国外汇暴增与投资聚集后又撤离的两难国策选择。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