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铭葆:封建的本质
发布时间:2020-06-09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革命,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1949年以后,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官僚资本被人民政府没收了,而在反封建方面,仅仅实行了土地改革,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却被保存下来,并且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
所谓封建,也就是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各该区域内建立邦国。《诗.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这大约是封建一词的最早出处。相传黄帝为封建之始,至周制度始备。《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孔颖达疏:“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封建,立郡县。汉自景帝平七国之乱后,虽行封王侯建邦国之制,但集权于中央。《史记.三王世家》:“昔五帝异制,周爵五等,春秋三等,皆因时而序尊卑。高皇帝拨乱世反诸正,昭至德,定海内,封建诸侯,爵位二等”(司马贞索隐:“谓王与列侯。”)。唐柳宗元《封建论》:“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由上可见,封建首先是一种政治制度,与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相比,封建的本质特征是世袭和委派。
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即皇帝、国王、天皇等等,其地位是世袭的。汉高祖刘邦说过:“非刘氏不得王。不如约,天下共击之。”这就是说,皇位是皇帝一姓的专利,是父传子,家天下,代代相续的。此外,皇帝所封的同姓或异姓王、侯等,其爵位也是世袭的。《红楼梦》中,贾府的先人因随皇上征战有功,其所封爵位就是代代相传的。在官员队伍中,尽管隋朝以后实行科举制度,平民百姓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员的行列,但是,能够考中的大多数仍然是官员的子弟。因为官员有着各种优势,其子弟会受到更为良好的教育,进而通过考试进入官员队伍。虽然宰相的儿子不一定都是宰相,但宰相的儿子肯定会是官员。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世袭。
封建时代的官员,没有民主选举一说,统统是朝廷委派任命的。只要是官,即使是七品县令以及比县令还小的县丞,都要由朝廷任命。官员自己所能任命的,仅仅是一些办事人员,也就是所谓吏。这样一种制度,是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朝廷通过对人事任免权的掌控,以推行中央政府的政令。其弊端:一是任人唯亲的在所难免。清代多用皇亲国戚,而明代则重用皇帝身边的宦官;
二是官员眼睛向上。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惟朝廷之命是听而不顾老百姓的死活;
三是官员腐败的泛滥成灾。贪官们相互勾结,官官相护,共同对付朝廷,最后把朝廷拖垮。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一个新的社会里面,仍然存在旧社会的痕迹。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残存的旧社会痕迹就更加突出,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就是一个集中表现。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他指出:“我们进行了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成功的,彻底的。但是,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这个任务,因为我们对它的重要性估计不足,以后很快转入社会主义革命,所以没有能够完成。现在应该明确提出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并在制度上做一系列切实的改革,否则国家和人民还要遭受损失。”(《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95页)。
今天,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在现实社会中,世袭的现象依然存在。说白了,所谓世袭就是权力垄断,不允许竞争。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奇特现象,比如,朝鲜的金日成将权力交给儿子金正日,古巴的卡斯特罗将权力交给自己的弟弟。毛泽东也曾经在“文化大革命”中极力扶持江青、毛远新接班,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最后希望落空。现在,官员子弟从政的比例居高不下,有人称之为“集体世袭”。虽然人人都有从政的资格,但是,不经过民主的选举,而是由少数人指定,这样的官人民怎么能够信服?此外,官员的委派任命制也没有实质性的改革。近年来,由于很多地方推行党政一肩挑,即使在乡村两级,选举也变成了一种形式。与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政治民主化出现了明显的倒退。种种迹象表明,反封建仍然是任重道远。改革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2008年8月27日)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