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建:“政府与民争利”应当成为纠风的重点

发布时间:2020-06-07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全国纠风工作会议于4月8日在杭州召开。从有关报道的情况来看,会议重点强调要着力解决涉农负担、教育收费、医疗卫生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继续巩固和扩大教育收费、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不正之风专项治理的成果,以及强化监管,促使政风建设和行风建设有明显好转等。这些内容太过简略,以至于令人怀疑,如果会议只有这些原则性的提法,限于“重申”、“强调”之类,没有针对性的具体举措、目标以及保证这些举措贯彻的方法和纪律措施,则对此次纠风工作的开展和结果,人们有理由表示担心。而我的另一个感觉是,除了纠风会上着重指出的不正之风之外,根据中国实际,引起社会公众强烈不满、遍及城乡各地的一股风潮特别应当予以关注,这股风潮就是“政府与民争利”。

  这股风其实由来已久,根源在于体制。中国与西方国家和世界其他绝大部分国家不同,政府不仅只是政治实体,而且还受国家委托履行经济实体的职能,直接掌控国家主要资源,大量的土地、矿藏,大批国有企业,都在政府掌握之中。国家所有制企业,实际是政府所有制企业。双重身份使得政府不仅是社会的管理者,而且在经济方面又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难免于追求自身利益的冲动。官商一体化的进程中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垄断并滋养了特殊利益群体,而这种特殊利益群体的壮大反过来又强化官商一体体制和政治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这就是我们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面临的最大障碍。

  这股“政府与民争利”之风在房价问题上是一个典型的表现。一方面,作为人民政府,必须关注人民住房问题的解决,各级政府首长一再声明要采取各种措施,另一方面,房价多年居高不下带来的滚滚财源中有一半进入了政府的腰包。建筑常识告诉我们,住房的建筑成本并不高,包括建材和人工,一般不大会超过一千元/平方米,房价中的最主要成本是地价,国内一般水平在50%—60%。

2001年,我国开始实行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起,所谓的“经营城市”成为一种时髦,主要内容即是,地方政府通过土地收购储备机构成为了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供应者,直接推动地价上涨,拍卖地价不断创出新高,以致很多新拍出的地价比周边正在卖的楼盘房价还高,老百姓苦心积攒的辛苦钱由于政府的“经营”进入了财政和开发商的腰包。正由于政府在房产市场的巨大利益,使得更多的人坚信房价上涨的势头不可遏制,迟买不如早买,于是无论中低收入者乃至包括他们的父母家人都要忍痛割舍自己一生或者半生的辛劳所得,换取一块安身之地,其中的相当部分只是用来购买这一块土地使用权的,从个人和家庭来说,这是一笔巨款,现在双手捧给政府和开发商作了贡献。人们不明白的是,农村人的宅基地是集体无偿分配,视为“天赋人权”,城市人难道只有拿出大笔钱来才能获得“立锥”这一本来应属于“天赋人权”的权利?

  “政府与民争利”的另一大特点就是高度垄断。仍以住房而论,如果你在城市本已有一所住房,你想原地翻建,但不可能获得批准,因为大约这块地已卖或将卖与开发商“成片开发”了,即使你提出完全按照政府的规划、要求、外观设计来建造,都不行。这体现政府的利益刚性,任何社会个人或群体在政府刚性利益面前只能处于服从地位,即有新的物权法也同样无补于事。类似的例证很多:譬如你想开出租车,你只有进入那些大型企业名下才有可能,甚至如果你自己有辆车,与几个朋友商量每天顺便带上一程,然后大家贴补一点汽油费,有关方面说不定会给你扣上一顶违法经营的帽子;
你想在广州办个民办高中,那是千难万难;
也许你家里多出一些家俱想摆出去变卖,工商和城管必然会找上门来。因为这些问题事涉政府企业事业的垄断,或者虽然与垄断无关,但政府部门管制已经习惯成自然,你还是动辄得咎。

  “政府与民争利”所危及的是社会公众的自由和利益,政府垄断以强权为后盾,垄断愈多,公众自由愈少,政府与民争利愈多,则百姓愈穷。所以,为了人民利益,为了国家长治久安,这股风非纠不可。老子说过,圣人为什么能长处上位得到百姓的拥戴呢,因为他从不与民争利,“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而所谓天之道,乃是“损有余以补不足”。反其道而行之,必定不是长久之计。政府现在抓纠风,应当深思此理。

相关热词搜索:与民争利 纠风 重点 政府 信力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