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当“德国小姐”遇到了“中国先生”——透视中德新关系的新问题

发布时间:2020-06-06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本来是给我的学生讲授“谈判技巧”的内容,但是同学们急迫想知道默克尔会见达赖喇嘛 对中德关系的冲击到底有多大,所以,整堂课“不务正业”, 于“德国小姐”与“中国 先生”大家娓娓而谈。

  2007年12月2日默克尔再次强调,见不见达赖喇嘛有她作主。

  中德冰冻也涉及到我们的新闻界。德国歌德学院原计划在上海举办一个明镜周刊封面展览,日前中方突然通知德国方面,展览场地将不能使用。明镜周刊随即也宣布取消了一系列配套活动,其中包括 给上海大学生进行的封面设计的讲座,在上海犹太人教堂举行的关于三十年代犹太人在上海生活的讨论会,以及明镜周刊关于中国的封面报道的讲座。

  明镜周刊总编辑奥斯特( Stefan Aust )称,“明镜周刊将不会允许中方来决定,明镜可以参加哪些活动,不可以参加哪些活动”。奥斯特称,“明镜周刊绝不会允许外人干涉明镜的报道内容”。

  我跟我那些德国大学生说,中德冰冻最大的一个文化误区是,德国人把中国人的忍耐看成了忍让。“中国先生”温家宝先安排默克尔与著名异己人士李大同 见面并亲自谈话,再陪伴铁娘子“德国小姐”默克尔在公园里散步, 给德国人、给全世界人全新的感觉是,中国变了、中国人变了,中国人变得比以前忍让、比以前宽容。其实,中国根本没有变,中国人的忍耐力也没有变。

  忍耐 (endure)是指“把感情按住不让表现。”忍耐是文化与环境的结果,是我们中国人心理状态的一部分。我们中国人口稠密,经济有压力,迫使 中国人无盘旋的余地,尤其是我们中国的家族,过去四世同堂,一大群人朝夕相处,不忍耐,行否?!所以,中国人的相互容忍是世世代代训练出来的。中国人民曾忍受暴君、虐政、无政府,种种惨痛远远超过西方人。

  其实,忍让就是普世价值的宽容。忍让不同于忍耐。忍让包涵某种程度上权利的让与,忍让包括客观的容忍和主观的退让。所以,我认为,忍让就是西方人讲的宽容。

  宽容,在英语里叫 tolerance,在德语里叫 Toleranz。它源自拉丁语的 tolerare,原来是“忍受或忍耐”的意思, 但更广的意义 是“养育、承受和保护”。

  著名思想家拉斐尔( D.D.Raphael,1483-1520) 说:“忍让是审慎地允许或准许一个他不喜欢的事物的实践。只有当一个人有权不准许时,他才能有目的地表示容忍,即允许或准许。”

  所以说,宽容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可以享受自由。将错误进行到底的人很难养成宽容异己的雅量。

  在基督文化里,宽容的思想主要来自慈悲和容忍的基督精神。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到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宽容是指一个人虽然具有必要的权力和知识,但是对自己不赞成的行为也不进行阻止、妨碍或干涉的审慎选择。

  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 Juergen Habermas,1929- )曾指出:“民众作为国家公民相互之间的不断包容,不仅为国家提供了新的世俗合法化源泉,而且也提供了一个以法律为中介的新的社会抽象一体化层面。”

  美国布什也接见达赖喇嘛,但是美国人的做法很聪明,他们先给中国政府预告,所以中国无法过分光火。德国人不仅低估了中国人的忍耐力,而且细心的德国人却忽略中国人死爱面子的弱点。默克尔作为西方第一个首脑会晤了达赖喇嘛,而在此之前访问中国时一字未提。

爱面子的北京人 恼火, 当然可以理解。

  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又搞了一个主张改变对中国政策的所谓“中国文件”( Chinapapier)。按照我们广东人的说法:
默克尔,你有否搞错?!

  德国人误 判了中国人的忍耐力。外来的八国联军,中国人忍着耐着,内造的闭关锁国,中国人忍着耐着。

一九八九年西方各国的经济制裁,中国人忍着耐着,使得西方世界没有奏效。中国人就是靠着这忍耐力支撑住五千年的中国文化。

  但是,中国人很难有忍让对方、宽容异己的雅量。

2007年11月28日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要求德国联邦总理默克尔承认接见达赖喇嘛“是一个错误,朋友和伙伴有时也会犯错,发表不正确的言论。”温家宝说,“只要她意识到错误,并改正自己的行为,我们还是会继续把她当伙伴和朋友对待。”

  同日,德国总统克勒表示他对默克尔在总理府会晤达赖喇嘛能够理解,克勒说,每个人都知道,德国在外交政策方面要保持敏感的平衡。但他又为默克尔辩护道:“联邦总理并没有偏离传统的一个中国政策。这一点中国也是知道的。”德中关系冰冻三尺有很多原因,最根本的 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对于德国人,中国人不用忍耐了。德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年前,十几年前,中国是一个西方世界经济界开拓的对象,而中国积极吸引来自全世界的投资,虚心向西方学习方方面面的经验,尤其是经济方面的。现在呢?对境外来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正在取消,中国企业开始向境外投资,且规模将越来越大。可以说,从多多拿来的阶段转入了来往均衡的、相对平等的阶段了。

  现在德国企业到中国去投资的势头不减,但不用政治界再化大力气托一把了,就跟到美国、日本去投资没有什么区别。

  中国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地位之间的关系 也变了。经过最近十几年此不长彼大长的发展,中国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在人均收入上还落后西方国家很多,但在总体实力上已经至少是平等的了。巨量的税收,最大的外汇储备,这些都让人觉得,现在已经不是中国需要帮助,而是它可以解决自己国内的经济问题,也有余力来帮助其他人的时候了。

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就将超出德国,2008年可能夺走德国的世界出口冠军的地位。在军事上、尖端科学方面,中国能把卫星打下来了,探月卫星也上了轨道了。这么一个地位变化,也在西方广大民众心中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中国现在是伙伴兼对手,或者不是伙伴就是对手了。

  曼海姆 Ipos社会研究所做了一个民意测验。受调查的1000名德国人中62%视中国为德国企业的最大竞争对手,排在第2位的美国只有24%的票数,第3位日本21%。目前只有13%的人认为印度(排在第5位)是德国企业最大竞争对手。但人们认为印度将来会成为最大竞争对手。

44%的人认为,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繁荣给德国带来的主要是坏处,只有15%的人认为会带来好处。尽管有近54%的人认为,德国经济顶得住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竞争,但毕竟也有41%的人认为顶不住。53%的德国人认为低工资是中国等亚洲门槛国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

  默克尔不可能在意识形态方面180度大转弯。而中国也不会认为需要跟德国过于套近乎。反正生意归生意。中国对德国可能会采取一种不冷不热的态度。

  德国联邦工业协会BDI (各领域工业协会的最高组织)主席图曼( Thumann) 日前说:“在不愉快之后,我们需要有一个建设性的对话。我相信,联邦政府会坚持以伙伴关系和互相尊敬为基础的中国政策。当然存在着人权话题,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有着明确的经济利益。”

  德国工业界主要考虑到中国的大项目,担心招标别受到影响,在中国的那么多投资别受牵连, 总之,经济界有求于中国的因素很多。经济关系又是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总体上看,不存在谁有求于谁的问题,或者说,双方都有求于对方。德国和中国自然都希望保持良好的经济关系,这牵涉到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利益,也牵涉到中国企业在德国和欧洲的投资。

  还是 那句著名的话“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中国人已经忍耐了五千年,就这样继续忍耐下去呗!德国人,别那么呆板,聪明点 !

相关热词搜索:德国 中国 新问题 透视 中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