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习的特点及教学对策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 要: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着眼点和依据。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等针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教学对策,可以使幼儿学习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幼儿学习;特点;教学对策
蒙台梭利曾说,旧的教育包括教师和儿童两个因素,教师教,儿童听。新的教育应当包括教师,环境和儿童三个因素,教师不仅和儿童有关系,也和环境有关系;儿童不仅和教师有关系,也和环境有关系,教师和环境的作用,教师要帮助儿童用自己的力量使自己得到发展。使幼儿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参加活动的机会,取得更佳的发展效果,改变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的消极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在活动中学习,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采取以下相应的教学对策。
一、激疑与猜想
“疑”就是幼儿原有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的矛盾,教师要善于抓住矛盾,利用矛盾激起幼儿的疑问,鼓励幼儿猜测出答案和结论,让幼儿在渴求答案的心理状态下开始探索。例如,“空气游戏”我是这样开始:首先,先将手绢塞入杯底,把杯口向下放入水中,让幼儿猜一猜“手绢湿了吗?”“湿了!”这是幼儿凭生活经验做出的猜想。然后,我又把手绢塞入杯底再次放入水中,歪倒杯子,让气泡冒出,又提问幼儿:“猜一猜,手绢湿了没有?”这时产生了矛盾,疑问出现出了,“没湿”“湿了”(依据平时经验)。“到底湿还是没湿?”“同意湿的请举手。”“同意没湿的,请举手。”两个意见僵持不下,幼儿迫切的期待着结果。我拿起杯子,取出手绢是湿的。“为什么第一次是不湿的而第二次又是湿的呢?”新的矛盾出现了,幼儿要求解答问题的疑问愿望越来越强烈,开始了对空气的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和经验。教师的这种不断激励、强化,可以激发幼儿跃跃欲试,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和热情。
二、游戏法
美国精神分析医生埃里克森、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都强调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教师价值,都认为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发展。要想使儿童生活的快乐,就要重视幼儿的游戏。儿童通过游戏活动可以满足他们的内在的需要和冲动,同时给以发展他们的自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游戏是一种正确而又有坡的教育方法,游戏在解决各种矛盾中体现出现自我治疗和自我教育的作用。儿童在游戏中独自扮演角色或共同游戏中演出内心矛盾,其冲突就得到了缓解:作为幼儿教师每天几科都要和孩子们玩很多游戏,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和兴趣,组织的一次计算游戏活动——《小兔采蘑菇》,开始部分用兔奶奶过生日想吃鲜蘑菇,请小兔帮忙。“可是去采蘑菇一路上会很辛苦,要过小桥、翻山坡你们愿意去吗?”“愿意。”大家带上小兔头饰开始出发,前面有两座桥,一座桥又细又长,一座桥又宽又短,请幼儿通过目测说出两座桥有什么不同我们该走哪座桥,幼儿选择又宽又短的桥,理由桥面宽比较安全,桥短可以节约时间;过了小桥穿过树林停下休息,“要到对面的山坡上采蘑菇必须选择一条路,而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听兔奶奶说要走路旁树比较粗的那条路,可是看上去两条路旁边的大树一样粗,怎么办呢?“如果路走错了就会被大灰狼吃掉。”大家开始想办法,大家有的拉手量树的粗细,有的用线条量……最后大家比较后发现右边路旁的树粗,于是大家高高兴兴的走过小路到山坡上采蘑姑,采完后大家提着满满一篮蘑菇沿原路返回,给兔奶奶送去了鲜蘑菇,兔奶奶可高兴,夸我们是勇敢的小兔。本次活动从开始到结束大家都在玩游戏,气氛很轻松,而在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比较粗细、长短,并且还学会了想办法测量大树的粗细,学会了帮助别人。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兴趣浓,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活动学习效果好,看来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多组织游戏活动,让幼儿尽情享受游戏的乐起。
三、操作与尝试
充分利用环境材料,引导幼儿参与活动,鼓励他们动手操作,运用多种感官,获得直接经验和感受,包括操作、实验、种植、饲养、采集、绘画、制作、记录、拼插、构建等活动。环境材料的色彩、形象、声响、气味是吸引幼儿活动的外部诱因,但是有意识的操作探索活动需教师的鼓励与引导,努力将幼儿低水平、无意识的“操作摆弄”上升为有意的,持久的、主动的探索。例如,一个看似简单的活动“比较长短”,材料是一张普通的纸,幼儿可能会剪、撕、画、折,这些只是孩子们的玩法,然而通过老师的引导情况就不同了:“你能将纸撕成纸条吗?”“有办法把纸撕的更长些吗?”幼儿尝试着、比较着、出现了以下撕纸方法:
“比一比,哪根纸条长、哪根纸条短、哪根纸条最长、哪根纸条最短”“把全班的纸条粘起来,试试能绕教室几圈”“把纸条拿到院场玩,大家想想有几种玩法”,玩“揪尾巴”、揉成纸团“踢球”、“投篮”……一张普通的纸,幼儿玩了很长的时间,玩得津津有味,玩的过程就是幼儿探索学习的过程。
在活动中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带领孩子去活动、去操作摆弄,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享受童年的欢乐。
四、交流与讨论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对于幼儿,活动中的语言伴随尤为重要。它可以作为幼儿活动主动程度的一个标志,因此,应鼓励幼儿互相交流,然而,幼儿园里限制说话的现象很普通,以致幼儿躲在厕所里聊天,但上课时,教师希望幼儿说话时,孩子却闭口不语,这是为什么呢?怎样让幼儿从张口说话呢?
寻找话题并且是有趣的话题。幼儿其实是爱说话的,只是当没有感兴趣的话题时,无话可说,他们才不想说话。“梦”是每个孩子都有的经验,有的梦可怕,有的梦有趣,有的梦奇怪,有的梦高兴……孩子们有话说,喜欢说。因此教师可以在教育活动中设计说“梦”活动,“聊天”活动,聊天的主题可以是:“昨晚的电视”“我喜欢的人……”倒如:“老师,你几岁了?”“你猜”“10岁”“不对”“20多”“不对”“50岁”“不对”“100岁”“哈哈!”“长命百岁,你该长长胡子了吧!”……这样和幼儿边开玩笑边聊天可有意思了。采用活泼的形式。为了让幼儿有机会说话,从说话,应多采用讨论的形式,针对教学重难点提出问题,让幼儿七嘴八舌的讨论。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充分思考。为了让幼儿活跃谈话的方式和气氛,还可组织许多有趣的活动。如“我是小小播音員”“娃娃家”“超市”“医院”“故事会”……活动中要允许孩子说错话,孩子说错话往往是有原因的,幼儿不是迎合教师的意图,而是实事求是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是多么可贵的科学态度,教师应充分肯定和表扬他们,并做出必要解释,如果教师都能这样对待幼儿,他们才敢说话,不怕说错话。
五、发现和创造
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幼儿,而是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带领孩子去寻找答案,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例如:中班上学期幼儿用书当中有一个活动“太阳和影子”。活动是在室外进行的,“在院子里找一找,找到了什么影子”:孩子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找到了“花、草、树、房子、人……的影子”,追问孩子“只有在阳光下才有影子吗?”幼儿思考,想起灯光下、月光下、蜡烛下……都有影子。通过画影子发现“太阳在这边,影子就在那边”“太阳和影子的方面是相反的”……再要求幼儿站在原地,早晨、中午、停晚三段时间画出自己的影子,比一比三个影子有什么不同,从而发现太阳位置与影子位置、长短的变化,这些答案都不是教师直接告诉的,而是孩子们通过自身活动发现的。
六、参与和体验
鼓励幼儿参加活动,与环境直接接触,与周围人进行交往,产生情感的体验,萌发有益的兴趣与情感。
让幼儿在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通过幼儿之间,幼儿与父母、与教师的亲切交往,感情交流,可使幼儿获得特别的情感体验。例如:“三·八节”活动的目标重点是情感体验,它不可能通过一次庆祝活动,给妈妈做红花、卡片就能奏效。而是要围绕教育目标,组织儿歌、故事、联欢、画妈妈、我帮妈妈做事等一系列活动:一次我们举行了一个亲子活动——我给妈妈送礼物。幼儿有的做汤圆、有的包饺子、有的用彩色面团做蛋糕……忙的热火朝天,到了送礼物的时候孩子们搂住自己的妈妈亲了又亲,“好妈妈我爱你”“祝妈妈节日快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们也高兴抱起孩子亲了又亲,“谢谢的我好孩子”场面真是令人感动,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自发的萌发了,这是我们教师讲千遍万遍都不可能产生的效果。
激疑与猜想、游戏法、操作与尝试、交流与讨论、发现和创造、参与和体验等教学对策可同时交叉使用,教师要根据教育的需要选择某种教学对策或几种对策综合运用,这些对策是激励幼儿主动学习的好方法。但不是全部方法,教育有法,教无定法,我们每位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和创造出更适用,更有效的教学对策,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万福.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