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 要:从2010年开始,教育部每年都要举办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目的是以赛促教,把信息化融入课堂,本文以《多功能控制器的装配与维修》为例,阐述该课内容的设计思路及应用方法,展现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优越性。
关键词:信息化;实训;思维导图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种信息化手段在课程中的应用让课程内容变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被提高。然而有些人认为,实训课程中没有必要引入信息化技术,本文以《多功能控制器的装配与维修》为例,介绍信息化技术在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课前下发工作任务单,让学生登录校园网站的相关模块系统,对实训任务进行预习。模块系统提供包括:电路实物图、组成框图、原理图、电路介绍、常用元器件检测视频等信息化资源。学生在预习后应对实训任务有了基本的了解,并具备基本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能力,同时完成部分工作任务单的相关内容,也可将预习中的一些问题归纳总结,通过系统向老师提问。
由于多功能控制器电路属于综合应用型电路,其组成和工作原理相对比较复杂,我利用Focusky软件将抽象的原理动态化,复杂的结构简单化,之后将课上讲授内容在线生成微课视频,分享至微信朋友圈,方便学生随时查阅知识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一款“三看”系列游戏:“切切看”、“连连看”和“拼拼看”。“切切看”通过交互动画要求学生根据电路组成结构图将电路原理图切割成若干模块电路,单击每个模块电路会显示该模块电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学生要正确完成巩固练习的题目,才能进入下一个游戏环节,这样强制学生必须认真学习模块电路的知识内容,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可能。“连连看”是将已分割的模块电路原理图与学生实际焊接的PCB电路板一一对应连线,目的是帮助学生将电路原理图中的模块电路与实际PCB电路板紧密联系,再次熟悉模块电路。而“拼拼看”则是将分割成块状的PCB电路板重新组装成为一个完整电路,帮助学生再一次巩固各模块电路在整个电路板中的位置。利用信息化技术弥补实际实训中不能将复杂的电路板分割重组的不足,添加游戏元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帮助他们掌握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为后续实训奠定理论基础。
电路焊装过程我将其分为模拟仿真和实际焊装两个部分,先利用交互动画模拟焊接,学生可以根据操作步骤选择元件库中的元件,拖放到电路板的相应位置,如果拖放位置不正确元件将自动弹回,系统后台自动记录失误一次。等学生熟悉元件在电路板的正确位置后,我再让他们以小组比拼的方式进行实际焊装,利用信息化手段避免插错焊错造成浪费。
完成焊装任务后进入电路调试环节,在这一环节里,我利用游戏动画让学生自主探究调试电路的顺序,梳理完成后填写在工作任务单中,然后再进行实战调试,在调试过程中学生难免出现问题,此时恰好引入排故环节。
中职生对排故任务本身容易产生为难情绪,此时利用信息化手段——趣味交互式排故软件帮助学生进行排故。该软件设计时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符合中职生喜好特点,下面以灯亮蜂鸣器不响的故障现象为大家进行说明,怀疑蜂鸣器报警模块电路有故障,按照电路中的提示,测量蜂鸣器负极是否接地,通过测量发现蜂鸣器负极与接地点断开,在备用元件库中选择导线进行连接,故障排除,功能实现。利用信息化技术让学生先模拟再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了一个老师不能同时为多个同学解决不同问题的尴尬局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之后再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iMindMap7,归纳总结故障现象及造成故障的原因,生成完整的思维导图。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重构了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信息化学材,促使他们自主预习;利用Focusky软件、Flash动画等信息化手段,解决传统教学中电路原理抽象难懂的问题;先模拟再焊接,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焊装电路的成功率;利用好玩有趣的交互式排故软件,排解了学生排故的为难情绪。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原本较为单一的实训课堂变得丰富而多彩。
參考文献
[1]袁纳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与研究——以“NAT技术应用”为例[J].职教通讯,2016,9.
[2]蓝芳芳.信息化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科学创新,2014,4.
作者简介
王子琪,女,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电子专业教师,职称:讲师,从事电子专业教学热爱信息化技术,曾获得2010年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2011年天津市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教学设计项目一等奖,全国二等奖,2014年天津市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信息化实训项目三等奖,2015年天津市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信息化课堂项目一等奖,全国二等奖;2016年天津市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信息化实训项目二等奖;2017年天津市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教学设计项目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