杲文川:翰老,社科院学者怀念您

发布时间:2020-05-26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哀乐阵阵,撕扯着众人的心扉,泪珠闪闪,难以表达人们对陈翰笙老人仙逝的惋惜心情。今天,这位跨越三个世纪、四个时代的世纪老人就要远行了,人们难以抑制内心极度的悲痛,纷纷把一枝枝洁白的玫瑰花敬献到老人的胸前。

  翰老不但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人,也是舍生忘死的革命老人。1927年4月,翰老是李大钊被害前最后一位去监狱看望李大钊的人。1926年的“3.18惨案”和1941年的“皖南事变”,翰老是第一个冲破反动派的封锁,用英文把反动派血腥暴行公布到世界上的人。1929年,翰老出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社会学组主任,他组织大批有志青年对中国农村社会进行调查。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98岁的秦柳方老人回忆说,30年代对中国农村的大规模调查是翰老发起和亲自组织的,我和钱俊瑞都是当时调查团的小组长。我们对无锡地区22个村进行逐户调查,对55个村进行概况调查,对8个市镇1204户的经济生活进行调查,同时作了详细记录。后来,我们在宋庆龄的帮助下,又对广东16个县进行详细调查,对50个县335个村进行通信调查。对工商业不发达的保定地区的农村、市场进行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调查报告虽然国民党反动政府不让公开发表,但翰老用英文在国外发表,在世界上影响很大。这次大规模调查,一方面用事实驳斥了托派认为中国早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正确,另一方面为我党培养了许多经济干部,同时团结了一大批进步青年。秦柳方说,是翰老指引我走上革命道路,我一生受他教育和影响,获益很多,他永远是我的恩师。

  已故原工业经济所副所长薛葆鼎曾对记者谈过翰老流亡美国期间的许多往事。薛葆鼎说,1936~1939年,翰老受党中央委派,在美国帮助饶漱石办《华侨日报》,联络海外华侨,为中国抗日战争筹集援华物资。在此期间,翰老与美国名记者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简称“三S”)成为好朋友。翰老不但自己写稿,还为“三S”提供写作素材。几十年后,薛葆鼎接待的一位美国学者说,后来美国才搞清,当时是陈翰笙影响了“三S”,而“三S”又影响了美国舆论。可见翰老在美国影响之大。1938年初,太平洋学会加拿大分会邀请翰老去向加拿大人民演讲西安事变真相。在两个多月时间里,翰老从东到西,横穿加拿大十几个城市,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决心和力量,赢得加拿大朋友的赞扬,许多美国人开着车穿越国境,来听翰老的演讲,翰老为保卫祖国,争取了大量的援华物资。1946年9月,在蒋介石逼迫下,冯玉祥被迫退伍,到美国“考察”水利。不久,冯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公开反对蒋介石在国内打内战。翰老听说冯玉祥要冲进国会演讲,怕冯遭国民党特务暗算,就请冯夫妇吃饭。席间,翰老讲了美国的国情不同中国,要采取适合美国国情的方法,演讲才能奏效。翰老给冯出了一系列点子,冯依计行事,先拜会曾在中国搞过军事调停的国务卿马歇尔,在引起美国新闻界重视后,冯立即举行了5次记者招待会,并组织了“旅美中国和平民主联盟”。冯在美国发表了数百次报告演说,一时在美国刮起了一场“冯玉祥旋风”。终于像翰老预想的一样,国会找上门来请冯去国会作证。冯用亲身经历痛陈了蒋介石的独裁政策,对蒋作了全面揭露。冯讲的有气势,浦寿昌(我院原副秘书长)翻译得也好,产生了很大影响。美国总统杜鲁门原计划以5.7亿美元的飞机、军舰、弹药援蒋,由于许多议员反对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1947年4月下降到4.63亿美元,6月又降到4亿美元,气得蒋介石直跳脚。冯玉祥说,没想到,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竟能有如此奇谋,真是张子房式的难得人才。冯知道翰老属鸡后,当场为翰老画了一幅大公鸡,还写了一幅对联,送给翰老留作纪念。

  1950年.有人带信告诉翰老,周恩来希望他回国。翰老回国后,婉拒了总理安排他作外交部副部长等职务,被任命为外交部顾问和外交协会副会长,他积极从事民间外交活动,为新中国赢得了许多国际支持。196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聘请翰老来筹备世界历史所。原世历所副所长程西筠回忆说,翰老抓工作讲究务实,从不说空话。他在两年间主要抓了三件事,一是明确办所指导思想,解决了当时研究世界历史的理论导向问题。翰老提出的指导思想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世界历史,反对歪曲历史,还历史本来面目。用马克思主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接受先进历史文化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在当时是有针对性的,含意非常深刻,这些真知灼见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二是注重人才的吸纳与培养。翰老要求研究所有关同志一定要自己去挑选科研人员,最好进留学生或研究生,不能等着国家调配,进本科生要选专业基础扎实,有独立思考能力,至少能通一门外语的学生。翰老十分重视青年学者的进修提高问题,教大家怎样熟悉国外学术动态,怎样补习外语,为研究所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良好的所风。翰老还经常深入到研究人员之中,与他们逐个谈心,解疑释惑,或是鼓励他们积极努力进步。三是注重图书资料建设。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翰老常常亲自圈定购买外文书刊、报纸的计划。他还主张我们用油印的方式创办了《外国史学资料》,供大家了解国外史学动态。可以说,没有翰老为我们打下的基础,就没有世界历史所的今天。

  谈到翰老的为人和工作作风,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原世历所所长廖学盛说,在翰老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翰老做事务实,一生都注重调查研究。他要求我们调查我国研究世界史有多少人,研究现状怎么样等等。翰老一直强调,做学问要想到一定要对人民有用,他曾动员和鼓励青年学者研究拉丁美洲经济,说拉美经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翰老为人谦虚,待人平等。虽然他有那么高的学术地位,又德高望重,但我们这些晚辈学者可以大胆地与他平等讨论问题,我们“小字辈”的文章请他看,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帮我们逐字逐句修改润色。我们每次到他家请教问题,临走时,他都要坚持把我们送到电梯门口,而且亲自为我们按电梯按钮。翰老毕生坚信马列主义,毕生都在实践马列主义,所以他从不追求浮名私利,总是踏踏实实地为人民做实事。翰老教育了我42年,他的言行告诫我,要当不说空话、假话,求真务实的所长,不要当只想出国、到处开会的所长。斯人已去,风范长存,翰老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谈到翰老对青年学者的关心,许多学者都深有感触。世历所孙成木研究员说,翰老在世历所草创时期,与每个青年人都谈过心,他对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业务都了如指掌,使我们每个青年人都感到他重视、关心我们。我先后几项研究成果都与翰老讨论过,他帮我出主意、定思路,使我受益匪浅。当我在他指导下写出《列宁是怎样反对官僚主义的?》一文时,翰老看了十分满意,说他表示钦佩。直到90年代我写有关俄罗斯文化史前去拜访他时,翰老已经接近100岁了,他听了我介绍的情况后,建议书名改为《俄罗斯文化1000年》。在我评职称时,翰老在推荐书中,写了许多肯定我成绩的话语,使我深受感动。他不但爱护青年人,还严格要求青年人。翰老的一个工作特点是十分遵守时间,迟到的人会受到他的批评,所以我们全所那时谁也不敢迟到。

  谈到翰老对我院图书文献资料建设的贡献时,文献中心93岁的王易今编审说,1934年,我在安徽和县作小学校长时,看到翰老领导的《中国农村》月刊上征求“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会员的通知和“研究会章程”后,就交纳会费,加入了研究会。直到“皖南事变”之后,我才在桂林结识了翰老。翰老1950年从美国回国后,我也常去看望他。社科院成立之初,社会科学研究资料和社科文献专业人才十分缺乏,在组成文献中心学术委员会时,我建议聘请翰老来作学术委员,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都很赞成,大家担心的是,翰老是“文革”前学部委员,学术地位这么高,能来吗?但我与翰老一说,他很愉快地就答应了,此后还帮文献中心出了不少好主意。翰老乐于助人是一贯的,“文革”期间,翰老遭受严重迫害,但他甘冒风险,在家为上门求教的青年人免费开设英文、日文学习班。其中许多是当时被打成“走资派”的干部子女,包括刘少奇、万里、王炳南等人的子女共计300多人。翰老双目失明后,我去看望他时,他还嘱咐我,有需要学习英文的请你介绍他来找我。我与翰老结识63年,惊闻他不幸逝世,内心的悲痛难以表达,翰老,你为社科院所作的这么多好事,社科院的人永远会铭记在心的。

  告别仪式结束后,许多学者挂着泪花分别走到翰老跟前,在他老人家耳边轻轻诉说着告别话语,他们中许多都得到过翰老的恩惠,此时此刻有多少话语哽咽难言。

  恩惠常留众口颂,高德堪作后人师。翰老的音容犹在,风骨永存。翰老,您一路走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4-4-6 )

相关热词搜索:社科院 学者 怀念 文川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