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掌握改善中美关系的主动权
发布时间:2020-05-26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美国总统布什于11月19日晚到达北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访问期间,他同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就中美关系、经贸合作、及其它两国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会谈。
会谈取得一定的成果是人们意料之中的,因为双方都有改善关系、加强合作的愿望。但我认为,更有意义的,是布什的这次访问本身,它标志着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
随着中国的振兴和崛起,中美关系越来越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问题。香港《南华早报》不久前发表蒂姆*约翰逊的文章《剑锋更利》,其中就指出:“21世纪的发展方向,将部分地取决于中美关系的走向。”俄塔社在10月18日发自莫斯科的电讯中也谈到:“当今世界上许多最重要的发展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北京和华盛顿双边关系的稳定程度”。因此,中美关系的走向,牵动着全球各界人士的心,也就不足为奇了。
进入2005年后,美国政界要人连续来华访问,先后有美联署主席格林斯潘、财政部长斯诺、贸易代表波特曼、太平洋美军总司令法伦,甚至包括两位著名的鹰派人物——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前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布什来访,使美国政要的访华热趋于高潮。
中美关系近期转暖,是同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分不开的。任何国家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都把自身的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美国当然也不例外。美国对华关系的改善,说明美国的政治家认识到,同中国保持友好关系,是符合于美国的国家利益的。近几年中美两国经贸合作的进展,把两国的国家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两国人民受益。据摩根斯坦利公司的一份报告透露,过去十年,廉价的中国商品为美国的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俄罗斯政治评论网11月16日在一篇文章里指出: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中,受益最多的是美国和德国。美国民主党众议员里克*拉登今年7月接受我国《参考消息》记者访问时说:他最近读到一篇文章,作者列举美中之间的38个不同的领域,认为两国在大多数领域都有着共同利益,只在很少的几个领域两国利益相左。正是对国家利益的清醒认识,导致美国对华政策的微调。据《洛杉矶时报》10月11日的文章透露,美国国务卿赖斯称自己奉行的是“实用理想主义”。这是对于美国对外政策的最好概括,也完全符合于对华关系。
从“实用理想主义”出发,美国政界在对华关系问题上不时发出比较清醒的声音。副国务卿佐利克9月21日在纽约发表讲演时说:对中国的崛起不应该持戒备态度,而应该敦促中国加入到国际体系中来,让中国在国际体系中承担责任。美国国际政策太平洋委员会主席加勒特最近在《世界新闻报》上撰文指出:打击中国最终将损害美国的利益,只有与中国发展经济往来,才是美国的正确战略。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戴维*兰普顿在10月出版的《国家利益》季刊上发表的文章也认为:如果奉行与中国对抗的政策,将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错误。
当然,在美国政界,反华势力的存在仍然是一个严酷的事实。据著名政治评论家南方朔在香港《明报》上撰文介绍,美国华裔精英组织“百人会”不久前委托组格比国际民意调查公司调查对华民意,美国公民对中国好感者由1994年的46%增至59%,而国会议员有好感者仅占19%,认为中国对美国有经济威胁者占54%,认为有军事威胁者占36%。这就是为什么从国会里经常传出反华叫嚣的原因。这股势力是危害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是说,在美国国内,在对华友好、主张改善中美关系的力量不断加强的同时,还存在着以中国为敌、反对改善中美关系的政治势力,值得我们注意。
迄今为止,改善中美关系的趋势主要是由美国方面促成的。从布什第一次当选总统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到这次来访以改善关系、加强合作为目的,改善中美关系的主动权基本上是操在美国的手里。我们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夺取中美关系的主动权,应该成为我国在处理对外关系、特别是改善中美关系问题上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外交政策的一切动向,都可以在国内的政治现实里找到根据。因此,要在对外关系中取得主动,就需要看清我国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所在。
我国最大的优势是经济发展迅速,开创了二十多年来GDP平均增速达9%的世界记录,并且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溶入了全球化,从而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振兴作出贡献。正是有目共睹的国力增长,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我国在国际问题上的话语权。但是,我国的政治现实却远没有经济实力那样受到尊重。布什在这次东亚之行的第一站日本时,曾在讲话中对我国的政治民主和人权状况提出批评,可以说是击中了我们的软肋。其实,这个指责表现的不是布什个人或美国一个国家的观点,它反映了几乎所有民主国家的共识。民主和人权,这两大问题是中国人民的心头之痛,也是在对外关系中、包括中美关系中难以变被动为主动的根本原因。例如,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问题,虽然有法德两大国为我们力争,但仍然一再被否决而推迟。反对者所持的最大理由,便是中国的人权状况没有显著改善。
我国缺乏政治民主和人权状况不佳,确实是我们备受诟病的重大缺陷。没有充分监督制约的现行政治体制,使那些掌握一定权力的官吏有可能为所欲为;
宪法已经明确规定的公民各项自由权利,几乎每一项都遭到无情的蹂躏。民主不足与蔑视人权,带来社会的极不稳定、极不和谐。与遍地腐败同在的,是数不尽的冤假错案,关在监狱、拘留所里的,不但有真正的罪犯,而且有大量因炼功、传教、上访申冤的无辜公民,甚至还有揭露真相的报人、仗义执言的律师;
各地派遣到北京来捉拿上访群众的公安队伍,更为共和国首都抹上耻辱的印记。尽管近年查处腐败的力度有所加强,法制建设有所进步,但民主和人权的现状,同联合国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要求,还相距甚远。更为严重的是指导思想上对这个问题的漠视,或视而不见,或封锁消息;
更有甚者,则是文过饰非,巧言诡辩。几次关于人权问题的白皮书和最近发表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都是这种思维定势的产物。如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前言里,就大言不惭地说,中国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这岂不是自欺欺人吗?至于所谓“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究竟产生多大效果也有待于实践检验。即以白皮书和近一两年来媒体大加赞颂的基层民主——村委会民主选举来说,且不谈许多乡镇党委指定候选人的事实,就以明文规定民选的村委会须受党支部领导这一条,就暴露了以党主代替民主的假民主实质。
我们近一两年来不断宣传“和平崛起”,国际上却仍然疑虑重重,根源就在于缺乏政治民主和人权记录不佳。它为各国反华势力提供了反对我们的把柄,使我国在全世界面前丧失了更多的尊敬和支持。改变这种状态,将会大大改善我国的国际形象,使我们在对外关系领域获得更大的主动权,不但中美关系可以大为改善,而且将会有效地加强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据路透社10月9日报道,拉姆斯菲尔德当天在中央党校讲话时曾说:中国可以通过开放政治体制来打消各国对其战略意图的疑虑,并确保未来的繁荣。这句话说得比较含蓄,它不是好战的美国鹰派的恫吓,而是反映了民主国家的共同期望。
由于现行政治体制的专制性和特权化,加强民主和改善人权状况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可以先从难度较小而影响较大的事情做起,例如,放松对新闻出版的控制,加强舆论监督;
平反彰明昭著的冤假错案,如《华南都市报》案、郑恩宠案等;
释放无辜的炼功、传教的公民;
允许持异见的知识分子归国效力;
废除村委会受党支部领导的规定;
彻底查处全国人民瞩目的两大要案——福建远华案和上海周正毅案,严惩涉案高官------等等,都是有助于推进民主,改善人权记录的好事,虽然做起来难免会有阻力,但只要下定决心就不难实现。以此为开端,不断加强政治民主化,改善人权状况,就会剥夺一切反华势力的借口,获得全世界的尊敬和信任,在应对国际关系、包括中美关系时能够取得主动,进退裕如,并且在国际上充分发挥一个民主大国的应有作用。这才是真正的和平崛起!
2005年11月22日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