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龙:印度「特区」其路还长

发布时间:2020-05-25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经济全球化浪潮映射出一个早已被世人所接受的事实:印度人正缔造着「印度崛起」的神话。新世纪之初,当看到经济特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引擎后,印度政府正式引入了「经济特区」这个概念。今年5月12日,印度议会通过了包括减税政策在内的《经济特区法》,旨在利用经济特区来吸引外资并增加出口,由此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早起鸟儿却饿肚子

  

  众所周知,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经济特区战略」帮中国吸引了巨额的外国资本,给中国经济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但鲜为人知的是,印度的「经济特区征程」却起步于中国之前,且始终没有停止过努力。印度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就设立了类似于经济特区的「出口促进区」,其目的是利用这些享受优惠政策的专属区域来促进印度产品的出口。然而,这些带有经济特区性质的出口加工区并没有对当时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印度经济起到多少推动作用。随后,在新世纪之初,当看到经济特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引擎后,印度政府正式引入了「经济特区」这个概念。当时,印度的不少经济学家提倡向中国学习,创办经济特区,以刺激长期萎靡不振的贸易出口。更有人主张不但政府可以创办特区,还可以鼓励私有企业参与特区的创建和基础设施的修建。在「经济特区放飞经济」的呼声中,印度政府决定,修改进出口政策,并将在印度国内新建6个经济特区。尽管印度政府为创建特区开了绿灯,并且建立了几个试点特区,但「早起鸟儿」却在饿肚子。因其特区的规模较小,诸多问题争议较大,终究没有能够为印度经济的发展起到预想的推动作用。中国2004年吸引外来直接投资600亿美元,印度只吸引到35亿美元。2003年,所有特区和出口促进区加起来的出口贸易只占印度当年出口的5%,特区内的出口平均增长率只有7%。

  

  2004年5月,印度国大党上台后大力推动经济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时,不少工商界人士都认为,印度总体经济实力在20年前与中国差不多,而现在却被中国遥遥领先,就是因为经济改革不力,制造业不发达,产品不具备竞争力。中国的制造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印度的制造业却只占到1/4。中国吸引外资比印度多十几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基础设施完善,吸引外资的政策优惠,而这些方面,经济特区发挥了先驱性作用。印度政府开始意识到,有了完善的法律机制,经济特区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建立特区靠法律奠基

  

  在印度各方面的合力推动下,印度的《经济特区法》终于在辛格政府上台一周年之际得到了议会上下两院的一致通过。《经济特区法》旨在鼓励国有和私有企业投资在特区创建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来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刺激经济发展,增加出口和提高就业率。依据该法,在特区内,所有的手续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全部办齐,不必像过去要跑几十个地方,花3~6个月时间。而且特区内的企业可以在15年内享受减免所得税的优惠,其中头5年所得税全免。特区企业在服务税和进口税等方面也有减免优惠政策。

  

  印度商业部和工业部认为,《经济特区法》的出台必将带动印度经济的发展,预计今后3年内经济特区将为印度吸引2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第一年就可以为印度提供5万个就业机会。此外,新法案也将推动进出口贸易,充分发挥印度劳动力价廉质优的特点。印度政府已经设定目标,要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实现出口年均增长20%,这对于就业形势严峻的印度来说意义重大。截至今年3月底,印度出口额达到800亿美元,呈现50多年来的最好水平,在经济特区的带动下,本财年印度出口有望达到920亿美元。

  

  尽管印度政府对《经济特区法》充满信心,但从印度国内外一些专家的分析来看,印度特区建设的前景仍不乐观,政府赋予特区的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促进其发展。目前特区内许多完全可以由区内官员执行的事务仍须由中央政府批准,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臃肿的官僚机构和低效率的公共管理,使繁文缛节和办事效率低几乎成为了印度公共管理的代名词。

  

  劳动力政策欠灵活

  

  另一个大问题是其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印度在诸如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领域,远远落后于中国,例如中国高速公路的总长是印度的10倍,每1000人拥有的移动和固定电话则是印度的6倍。过去中国搞经济特区时首先是进行「三通一平」(通电、通水、通路、平整土地),但印度却长期绕不过这四大瓶颈,一方面因为外来投资不足,另一方面当地政府或私营企业也不愿意进行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其次,苛刻的劳工法是印度经济特区建设的一大软肋。根据印度现有劳工法,雇员超过100人的公司如要解雇工人,必须得到所在地政府的批准。然而,鉴于工会力量的强大和政治选举的需要,当地政府通常不会批准这样的解雇行为。此外,公司雇用合同工的劳动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否则即需提供永久雇用待遇。不少外国公司正是由于如此严格的劳工规定而踌躇于印度国门之外。如果增加劳动力政策的灵活性,印度可能会更快地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可惜印度在这次的国会议案中否决了允许放松劳动力限制的提议。过去的十几年中,印度经济的平均年增长率为6%,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印度需要以更快的经济增速将它10多亿人民拉出贫困的深渊。截至今年3月,印度的贸易逆差已达320亿美元。尽管印度14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降低了这一贸易逆差对印度经济的威胁,但这无疑将为今后经济的不稳定埋下伏笔。印度的发展需要更多外国资本的帮助,印度应通过多种渠道来平衡其正在增长的贸易逆差。目前,印度的对外开放力度有下降的趋势。然而,任何程度上的开放不彻底都将使印度无法获得其需要的外国资本来平衡当前的贸易逆差。(2005-6-24大公报)

相关热词搜索:印度 特区 智龙 路还长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