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炜光:乌眼鸡和冷漠

发布时间:2020-05-2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我居住的是在世界上都称得上的超大城市,说它超大,首先是指人口巨多,到处人山人海,而且不知什么年月起,人们的“革命警惕性”总是提得高高的。“文革”时期嘛,据说是防止“阶级敌人破坏”,现在呢?据说是为了“治安”和“稳定”的需要。记得有一次兜里装了几千块钱公款,走在路上想清点一下,于是想找个安静人少的地方,以免招来贼。可是我走啊走,走了许久,也没有找到“理想”之处,总感觉“到处是革命群众警惕的眼睛”。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小片矮树从,于是乐颠颠地赶了去,刚把钱掏出来,一位老大爷就闪了过来,那看我的眼神分明是高度警惕的:这人拿着大把钱在这里干什么勾当?一个老汉引来了数个好事者,大家都往这里张望。我立马有了心虚的感觉,好像自己在做着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只得狼狈逃窜。

  

  这只是一件有几分可笑的小事,但我由此想到,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相互不信任可是到处都存在的,可以说到处都充满了一双双“警惕的眼睛”:买东西怕上当,走路怕被劫,吃饭怕中毒,睡觉怕进贼,。收人民币时人们也总要拿起来捏捏,对着亮光处照照,防着收了假币。说实在的,每当售货员当着我的面“检验”我交给他的那张50元以上的人民币时,就有一种受到侮辱的感觉。这些事似乎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但见怪不怪的事情就是正常的吗?人们不把警惕性提得高高的能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吗?在这样的社会里活着累不累?民众的生存成本是不是太高了?

  

  在缺乏互信的社会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一个个跟乌眼鸡似的”,总是把别人当贼看,而与此相伴随的则必然是冷漠,对别人的事漠不关心,缺乏互助的精神。当人在路上遇到困难或危险(每个人都不能完全避免这种可能性),比如生病了,受伤了,受到威胁了,又怎么能及时得到众人的帮助?冷漠,像魔鬼一样,正徘徊在我们周围。于是,有人落水了,众人旁观;
有人生病倒在路边,无人理会;
有人被强奸了,众人装作没看见;
有人受伤急需救治却几个小时没人管,直到那可怜的人悲惨地死去……。这样的事我们见到的、听到的还少么?

  

  这就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了。一个信用缺失,道德水准低下的国度,有什么资格谈“和谐”?

  

  我们的纯朴、善良的民族性格哪儿去了?我们的诚信及温和中庸的文化传统哪儿去了?我们的天使一般的孩子们哪儿去了?

  

  “到处是革命群众警惕的眼睛”不是好事,“到处是革命群众冷漠的眼睛”更糟,要扭转这种社会现象,恐怕是很难的。因为社会中人和人之间一旦失去信任,一旦陷于冷漠,要恢复它,其难度比登天小不了多少。

  

  但愿我不是过于悲观。

相关热词搜索:冷漠 李炜 乌眼鸡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