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课堂洋溢生活气息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一、生活融入情境中——教学情境生活化
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点的内容。如何创设情境?笔者认为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拥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出符合小学生特点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情境中学会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掌握问题的解决技巧。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由于知识掌握水平的不同,在设计生活化情境时也要有所区分。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时、分、秒》为例,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小芳上学老迟到,今天妈妈又叫她起来说:“已经7点lO分了,再不起来就要迟到了。”小芳看了看时钟说:“不是才6点零2分嘛,让我再睡会儿。”妈妈对小芳的说法哭笑不得。我及时问大家:“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芳改掉这个坏毛病?”一个学生马上反应过来:“老师,教她认识时间就会不迟到了。”我趁热打铁:“怎么教她认识时间呢?你认识时间吗?看看这个钟表,是7点10分还是6点零2分呀?”这样的教学情境生活化,充满童趣,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集中起来,个个都希望帮助小芳改掉迟到的坏毛病,整个课堂活泼生动,具有生命力。
二、生活融入教学法——教学方法生活化
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是获得高效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验,并把他们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学习平台。以一年级上册中的《认识图形》为例,在讲解完知识点后笔者和学生进行交流,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图形。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十分喜欢,争先恐后举手回答问题。有些学生表示家里有很多球;有些学生表示牛奶盒就是一个长方体;有些学生表示教室外面的柱子就是圆柱。通过这样的交流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于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图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对生活中关于数学的知识进行自我体验,认识学习数学的作用。数学学科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学习数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三、生活融入练习中——练习设计生活化
以五年级上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在讲解完知识点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道练习题:小东的弟弟要过生日了,他想给准备上一年级的弟弟买一些文具作为生日礼物,他身上有20元钱,现在知道一本数学本1.5元,一支铅笔0.5元,一本语文拼音本1.5元,一块橡皮0.5元,一个削笔刀1元,一个文具盒3元,一支水性笔2元。问:(1)请你帮小东的弟弟买—些必备的文具,应该买些什么,买多少好?(2)如果小东想给弟弟买多一点拼音本,2个文具盒,怎么样选择可以不超过20元?这样的练习设计正印证了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生活实用性强。有很强的探索性,高年级学生喜欢刺激的东西,那么在这洋生活化的练习下那种探索欲望、急切知道结果的欲望就被激发出来了,每个学生都在为小东“出谋划策”。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思考和探索的氛围。
四、生活融入作业中——设计生活化的作业
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45分钟的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在课堂中接受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但课后的作业则可以成为教学的拓展。设计生活化的作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在学生认识了元、角、分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拿着2元钱去文具店买2本数学本、1支2B铅笔,结账时算一算一共给售货员多少钱?售货员有没有找回钱?第二节后进行交流。这样就把生活中的数学场景搬到数学课堂中来,使数学课堂自始至终都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学生在这样熟悉的生活场景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所以数学课堂不需要枯燥乏味的数学作业,需要生活化、趣味化的数学作业。
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多收集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和问题,并把这些材料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有用的生活化数学素材,使小学数学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便于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这样的数学课堂更具生命活力、更具朝气、更加丰富精彩。
编辑 姚思雅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