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一河:在失落与堕落之间
发布时间:2020-05-2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知天命之年,离退休不远,吃老本也将就,然心犹不甘,哀莫大于有一种理想正在远去。
报载,成都张先生勒紧裤腰带省出70余万元,送儿子去了德国,两年下来,这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和一帮同样来自国内的朋友吃喝玩乐,德语一窍不通,成了“留学垃圾”。这等“垃圾”知多少?
国内,近6000万家长坦承自己是失败的家长,不少家长都有一本“血泪帐”。
每个教师有梦:揽天下英才而教之。做到了吗?
这些年来,中小学“教育改革”折腾个不停。一会儿取消三好生,一会儿取消班主任,闹了半天才明白,那也不是个好东西。在中考、高考的压迫下,“怕当班主任”的呼声日甚一日。对教师教学成绩的量化考核,精确到分数中的“小数点后几位”。一张表打出来,人手一份,校长在大会上公布这份“帐单”,将教师的待遇、职称统统与分数“挂钩”。有的老师不惜帮助学生考试“作弊”,师德人格都丢了。
教师中有不少顺口溜:小学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初中“掐着学生的脖子”搞应试教育,高一时搞点“研究性学习”,高二便分文理科,分班后学生就是你的人,学生的分数就是你的一切。学生迟到一次,扣班主任的津贴。你说,这把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变成了什么关系?教师怎么不把学生当作升学的工具,当做自己的“饭碗”,当作自己评先、提干、晋级的“本钱”呢。难怪,刘海洋用硫酸泼狗熊,马家爵一言不和杀死他的同学。全国因心智不全而自杀、他杀的中小学生,有多少?
学生没有考上大学是一种失败;
重点中学的老师,没有把学生送进北大、清华,那也是一种失败。而今社会只认北大、清华是名校。这种状况气得高三教师吐血。
做校长,日子就好过吗?说得难听点,校长可以不是好人,但一定要是能人。什么叫能人?从银行里套得出大笔贷款,在政府各个部门里走得通顺,每年有不少领导给你批来“条子”。要做到这一切,校长必须搞好“两口子”:一是进口(招生),二是出口(高升学率)。缺了那一口,校长就“翘杆”了。我亲眼见到一个校长,一届没满,领导考察,群众投票,票上有三栏:升职、罢免、交流。群众公认他是好人而不是能人,一致通过他“交流”。你看,今天的群众也不好“伺候”。
每年进入六月,媒体便鼓吹,多少大学生争当教师挤爆门槛,说教师地位提高了,吃香了。这还不是就业压力给逼的。看看有几个教师子女想当教师?我相信,今后就业形势一走好,年轻人便走掉一半,正如升学高峰过去,那些“穿鞋戴帽”的大学要垮掉一半,不少高中也要垮。不信,走着瞧。
附带说一下大学,“一入侯门深似海”,家长不知道孩子在大学四年表现怎样,不知道孩子的班主任是哪路神仙,不知道大学学费为什么那么高,花了几万大洋出来还找不到工作。我的学生回来说,大学的辅导员没有初中、高中的班主任负责,书也没有高中老师教得好(当然不是全部)。记得杨振宁不久前对媒体说,“华人科学家获生物医学诺贝尔奖,我相信这个时间不会超过10年!”但是,他说的“华人”指的是海外华人。与人家比,我们科研、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有这样一段文字:“你们都是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如果最优秀的分子丧失了自己的力量,那又用什么去感召呢?如果出类拔萃的人都腐化了,那还到哪里去寻找道德善良呢?”(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因此有人断言:最绝望的腐败并不是官僚,而是知识分子。官僚的腐败只能误一个党派,一个朝代,而知识分子的腐败却误国误民,流弊深远。因为,知识分子的堕落败坏的是整个文化,是思想,是道德,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操守。知识分子的堕落才是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彻底的和最后的堕落。
我由此想到我们的教师队伍。我敢说,这支队伍是比较“清白”、比较“过得硬”的,至少比某支“队伍”要好得多。这支队伍绝对多数没有堕落。我见到许许多多的老师,平时任劳任怨,憋急了也发发怨气,但只要一站上讲台,面对学生,依然激情澎湃,文才飞扬。多好的教师啊!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民族复兴的希望”。
但也正是他们,有一种深深的失落,“失落”的是崇高的教育理想,失落的是一种理想的成就感。当一种教育只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为自己服务的目标,这样的教育还会有什么前途?在“劣师杀人”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问题学生”也在“杀良师”。当学生因违纪而受到批评时,明明老师在理上,在情上,但就是没有一个学生敢说,“老师,你说得对,我们支持你。”他们不跟着起哄,老师就要烧高香。因此许多老教师怀念过去,逢年过节,学生盈门,一张简陋的贺卡,能把老师感动得热泪盈眶。
制度是做事的保障,也是做人的保障。当教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时,把培养一个健康、全面、正常的‘人’作为教育的目标时,教师,才能真正高兴,高尚得起来。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