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我们的大学有问题

发布时间:2020-05-2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这不仅反映在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上,更重要的是,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度大大增加。教育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对于教育来说,这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就如“眼球经济”如果不注意其内核的建设很容易转眼就成为泡沫经济,“眼球教育”也同样孕育着危机。

  我国过去几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其焦点是外延规模的扩大,很多事例十分刺激人们的视神经,先是在教育产业化为主的观点支撑下,普通高等教育规模按每年30%的增速扩大,大多数高等学校在过去几年时间中,学生规模增加了1倍甚至更多;
接着是各类在国人看来新鲜的教育项目,诸如MPA、工程硕士、EMBA,接踵面市。具体到大学办学者身上,追求“眼球效益”的事例也不鲜见,为了近期的显示度,对论文数量、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的畸形追求在某些地方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本不应该出现“炒作”字眼的平静校园里,“作秀”也成了家常便饭。

  教育需要理性的回归。在精英教育时代,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关注,更多是外部的,是站在城外看城内的风景,只要能把子女送进大学门槛,就把风景放进了家中。如果基于这种“时代背景”,那么,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品种的增加,就是最大的教育进步,就是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而且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促使教育更大程度地实现公平。但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任务,绝不是单纯地增加教育资源那么简单。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度过了其规模快速扩张期,而且这种扩张,已使高等教育的格局逐渐从精英时代走向大众时代。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这种快速扩张,也同时影响着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提升。在大众教育时代,大学已不再是令人眩目的风景线,人们有了更多的教育选择权——选择接受适合自己的高质量教育的权利。面对选择,高等教育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正确定位,二是提高核心竞争力。每所居于不同层次的学校,从北大、清华这类名牌,到大批民办大学、高职高专,均面临这一问题。教育者应该做教育的事。

  当外观视觉上的吸引力降低时,所有问题的焦点,现在转移到了内部。中国高等教育将从数量时期全面进入一个质量时期,将从注重外延发展到打造内涵实质。拥有了更多选择权的人们,开始试图关注大学城内的风景,关注所接受教育的质量,也关注整个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这是一个对教育议论鼎沸的时期,无论是教育圈子内的人士,还是教育圈外的市民,对于教育,都发表着自己的感知和见解。这是教育的幸事,也折射出教育的不安。毫无疑问,教育将一直吸引人们的关注。但教育不能一直“招惹”人们的议论,来自市井小巷对教育问题的议论,体现出教育对国民生计的重要,也深刻反映出我们教育模式、体制的不成熟、不健全。一个成熟的教育体制、一个完善的教育体制,不该引发如此众多的议论,当然,也正是这如此众多的议论和民声,促使教育走向成熟和完善。

  3个月前,我的朋友,文汇报教卫部主任、《每周演讲》主编王捷南先生向我推荐了这本书稿。案头的这本书,让我有机会亲历高等学校目前存在的一系列热点现象与问题,这些问题无一不是社会民众所议论所关注的。作者充分而立体地展示了来自教育前线第一手的信息与资料,有肯定,也有批评,有争议,还有矛盾……对于教育的发展来说,这十分可贵,因为它有助于教育的决策者、管理者,展开系统、科学的思考。

  是为序。

相关热词搜索:大学 吴敬琏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