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质奶粉事件中的劣质行政
发布时间:2020-05-20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那么多的婴儿死亡和终身残疾,阜阳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究竟该不该负责
阜阳劣质奶粉源头究竟在哪里?有人说在生产奶粉的大省黑龙江和内蒙古,也有人认为是在浙江省苍南地区,也有媒体称是乡下本地的一些手工作坊。但综观阜阳劣质奶粉市场的运行和管理全过程,或许人们会得出另一个结论:阜阳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存在的虚假行政行为,是酿成劣质奶粉事件的另一“恶源”。但是,这些部门在记者发稿时尚未受到追究,还没有一人受到处理。
工商:“没有接到工作安排”
据记者了解,劣质奶粉在市场上最早被发现是2003年的3月份。这年4月份,阜阳电视台有过相关报道。就在那个时间,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农民李喜从三合镇商贸超市连续购买80多袋内蒙古牙克石市思汗乳业公司生产的“贝佳利”牌奶粉,喂养出生不久的女儿萌萌,萌萌食后不久即出现特别爱睡觉、头脸变大等发育不良现象。
今年劣质奶粉被曝光后,李喜才投诉到阜阳市颍州区工商局主管的消费者协会,希望得到一定的伤害赔偿。5月2日,颍州区消费者协会作出调解终止协议书让双方签字。消费者协会称:“经调查,超市店主不承认卖过‘贝佳利’牌奶粉,投诉人李喜提供的奶粉空袋证据,店主也不认可,但李喜又不能提供有力证据,不能继续调解。”
据阜阳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2003年7月8日的一份《检验报告》记载:“贝佳利”牌婴儿奶粉蛋白质含量仅为3.8%,细菌总数超标8000个/克,大肠菌群超标近6倍。委托检验单位是阜阳市工商局,抽验送样人则是颍州区工商局的两位工作人员。5月8日,记者向颍州区工商局的工作人员提出疑问:早在2003年7月8日,你们就发现质量不合格的“贝佳利”牌奶粉,为什么没有上报列入阜阳市劣质奶粉名单?回答:“我们没有接到工作安排。”
最早揭开劣质奶粉黑幕的太和县三堂镇农民高政,其妹妹9个月的婴儿韩奥强因吃了劣质奶粉患了营养不良综合并发症死亡后,投诉到该县工商局消费者协会,经多次调解都没有结果,经销商扬言:“我卖假货,工商部门罚多少钱都愿意出,但婴儿损失费,叫他到法庭上要”。高政介绍说,卖假奶粉的人当着工商局人的面都敢这样猖狂,不知原因何在。
在此次劣质奶粉事件过程中,被查处的林祀明、陈岳权(在逃)均系浙江省乐清市人,自2001年1月15日成立“阜阳市赛诺乳品有限公司”时就一直生产“骏马”牌系列奶粉。2002年第一季度,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部分质量较差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及企业名单,赛诺乳业有限公司被列为较差行列。林祀明、陈岳权却在2003年向阜阳市工商局注册了“吉原”牌商标,开始在阜阳市颍西办事处租房加工生产“吉原”牌劣质奶粉,销往兰州市、武汉市及南昌市等地。
阜阳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的一位领导显得很委屈:“阜阳的劣质奶粉都是由外地流入的,要想从源头上加以遏制,就涉及管理权限问题。我们只能从奶粉送货渠道上了解企业所在地,然后联系当地工商部门协助调查。但是包装上标示的厂址和电话根本不存在,因此也就不查了。”
对此,一位失去女儿的父亲说,包装上标示的厂址和电话不存在就是线索,如果立案查处,上查进货渠道,下查销售范围,也可能对劣质奶粉的泛滥起到限制作用,更可能避免女儿死亡结果的发生。
质监:“你到法院去告厂家吧”
劣质奶粉事件曝光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要求各地质检部门将质量不稳定的企业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切实保护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可某些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事前监督又怎样呢?
据阜阳一位长期在基层工商分局工作的人士介绍,只有厂家所在地的质检部门严把每一批次奶粉的出口关,才能从源头上治理劣质奶粉的泛滥。据介绍,三里工商分局在抽查中发现,一个全国知名品牌的奶粉去年10月检测合格,11月就不合格,12月质量更劣。对此,这位人士说,卫生合格证、质检合格证都在产品还没有生产出来就先印刷了,合不合格由厂家来决定,职能部门根本起不到监督作用。她反问:“如果当地质检部门能按规定严查每个批次,怎会是这结果呢!”
生产所在地的质检部门失职、渎职,在市场流通领域,质检部门又是如何表现的呢?据受害亲属高政介绍,去年他在质检部门鉴定劣质奶粉时,按规定要700元,结果视其受害只收了400元,鉴定的结果虽然是质量不合格,但也就给打发走了。
阜阳市阜南县段郢乡的汪本成更是耿耿于怀。2003年1月汪本成家生了个女儿,因妻子缺奶水,从该县王堰镇张楼集汪善彬的小商店为女儿买了两箱“乐自纯”牌奶粉24袋,花了270元。可是没吃上几天,汪本成发现女儿有些不对劲,先是全身出现红肿,继而开始腹泻,哭闹不止,就到附近个人诊所治疗,花了2000多元,也没有个所以然。
6月8日,汪本成发现女儿全身浮肿得厉害,并伴有发烧、抽搐,就立即送阜南县人民医院,医院诊断结果为“营养不良、上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住院期间,医生怀疑汪本成买的奶粉有问题,建议他去质检部门化验一下女儿吃剩的奶粉。于是汪本成找到了阜南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交了500元化验费后,6月17日,汪本成拿到了化验结果: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达不到国家标准的一半,大肠菌群超标近6倍,而这时他的女儿已被送进了县医院太平间。
阜南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通知该奶粉生产厂家的有关人员赶到阜阳。汪本成要求与厂家见面,希望对方能够给予一定的赔偿,但被质量技术监督局拒绝了。奶粉生产厂家认可了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化验结果,但在向该局缴纳了罚款后就离开了阜南县。而此后造成汪本成的女儿死亡的“乐自纯”牌奶粉,依然在乡间的小卖部继续销售。
汪本成也曾向当地工商部门反映过情况,但对方说:“质监部门已经罚过款,我们就不太好再管了。”
“质量技术监督局把消费者的投诉当成了创收的手段,根本没有为受害人挽回一分钱的损失。”汪本成告诉记者:“我父亲去找他们问急了,他们就说你到法院去告厂家吧。”
从去年获知劣质奶粉情况后到今年4月全面清查的近一年时间里,主管生产领域的质量技术监督局,没有查处过一家加工制造劣质奶粉的厂家,但在此次全面清查开始后,该局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发现一家前店后院用假奶粉换上新包装的制假黑窝点。
汪本成说:“如果早这样查的话,我的女儿也许就不会死亡了。”
卫生:一点都不知晓?
2003年,阜阳市卫生局下属的疾病控制中心检测了13个品牌的奶粉,均为不合格产品。按照国家卫生标准,婴儿一段奶粉的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18%,二、三段为12%—18%,而这些奶粉的蛋白质最低的只有0.37%,大多数只有2%、3%,钙、磷、锌、铁等含量也普遍不合格。
阜阳市疾病预防中心食品监督科科长齐勇介绍:“这些奶粉基本没有营养,比米汤还要差,婴儿吃了哪能不出事。”儿科医生解释说,这些奶粉细菌、铁元素超标,长期食用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甚至心脏、肝、肾等器官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很容易产生并发症、综合征,如果发现抢救不及时,就会因器脏功能衰竭而死亡。既然结果这么严重,阜南县劣质奶粉最早发现在2003年6月17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早发现在2003年7月8日,是没有及时报告还是阜阳市卫生局从不收集如此信息,直至2003年检测13例13种奶粉均不合格而一验了之?
劣质奶粉事件后,阜阳市卫生防疫站对奶粉市场进行了专项调查,发现无一店能提供两种以上的产品检验单。经销商只注意奶粉的价格和销售利润,对奶粉质量并不在意。
从阜阳市人民医院的记录来看,早在2003年3月1日就有受害婴儿前来就诊,3月21日临泉县谢集乡农民陈一道抱着6个月的婴儿也来到市医院,随后接二连三的家长抱着各自的“大头娃娃”出现在市医院的病床上。自2003年以来,市人民医院共接诊“大头娃娃”66名,其诊断结果几乎完全相同:“重度营养不良综合征”,其中勾注死亡的就有8个。受害者家属愤怒地对记者说,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在获知这么重大的病况时,为何不及时向卫生主管部门提供重大疾病信息,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病情恶化蔓延?阜阳市卫生主管部门难道真的一点都不知晓?
在阜阳这场近似非典的灾难性事件中,那么多的婴儿死亡,几百个儿童终身残废,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虚假行政行为,究竟该不该对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负责?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