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和韩国人说韩战

发布时间:2020-05-20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从字面看,"在韩国讲"韩战""颇有点"班门弄斧"和"孔夫子门前卖百家姓"的嫌疑。金庸先生到北京大学演讲时,调侃说有叁件不自量力之事:草堂题诗、兰亭挥毫和北大讲学。但调侃归调侃,字他也写了,学他也讲了。到人家家里讲人家的事,似乎有点煞风景,但其实往往正是人家求之不得。谦虚点说是旁观者清,实际点说是雪中送炭。医生不就是常常对着我们的口耳鼻舌身大讲我们的心肝脾胃肾吗?电视里不也经常启蒙你应该补钙隆胸买豪宅吗?我们很多渊博的学者不是都到洋鬼子那里宣传过民主自由吗?而所谓"汉学"不也恰恰是洋鬼子发明的吗?那么我到韩国讲讲"韩战",似乎也不能看作"大话西游"那般罪不容诛,何况咱中国还是"韩战"的主角呢?

  

  我在韩国客居两年,日常交谈、授课、演讲和接受采访等场合涉及到"韩战"无数次,另外专门给研究生讲过若干次。我感到,在这个问题上,中韩人民的认识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除了民族立场的不同之外,主要是中国人民得到的信息是多渠道的,中国人可以看到并客观看待中国的书、美国的书、英国的书、日本的书、俄国的书和韩国的书,所以能够做到"兼听"。而韩国号称民主国家,其实人民得到的信息主要是来自美国的,甚至是经过美国有意选择的。再加上韩国学生普遍历史地理素质比较低,所以交流之初,是十分艰难的。大部分韩国人关于"韩战"的基本知识是:野蛮落后的共产主义侵略我们繁荣富强的自由世界,英勇的美国人民主持正义,号召全世界人民帮助我们,最后在上帝保佑下,我们消灭了禽兽不如的敌人,民主最终获得了伟大的胜利。我每节课之前先请学生准备材料,概述韩国的官方见解,那官方材料中说,解放军在韩国被打死了90多万。我当时伸了伸舌头:中国军队最多时才来了100多万,光被打死的就90多万,那叁八线肯定要划到长江去了。

  

  为了使讲课能够顺利,我只好多用美国、英国和日本方面的材料,这样学生才会信服。关于谁"侵略"谁的问题,我首先指出,南北双方本是一国,假如没有外国进入,无论南打北还是北打南,都属于内战,不能叫做"侵略"。我们能把美国南北战争叫做谁侵略谁么?能把中国的国共内战叫做谁侵略谁么?使用"侵略"一词,等于在前提上承认南北是两个国家,那你们还搞什各南北统一?北方使用"侵略"一词时始终是指美国侵略,他们可没说你们南方侵略北方。

  

  韩国官方现在把"韩战"叫做"6.25"战争,这是由于1950年6月25日这一天,朝鲜军队越过叁八线南进。韩国故意称之为"6.25"战争,就可以借此把战争定性为"侵略"。我指出,在"6.25"之前,南北之间的军事冲突已经无数,北犯南有几百次,而南犯北达上千次。韩国汉城国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金贵玉在他最近出版的一本书中披露,早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的1949年6月29日,一支隶属于韩国军队的虎林大队--有252名队员的游击队就越过"叁八线",袭击了靠近雪岳山和金刚山的一些朝鲜村庄,有些队员甚至还渗透到位于北纬39的元山市附近的安边地区。他们在朝鲜活动了两个星期后,大部分被歼灭,只有50人回到了韩国。韩国联合通讯社援引韩国一位陆军官员的话证实了金贵玉的说法。这位官员说虎林大队创建于1948年。所以说要追查到底是谁打响了第一枪,就好比要追查是谁先起了杀机一样困难。当时北方的领袖金日成主张"和平统一"、"全民选举",因为金日成是举国拥戴的抗日英雄,用民主方式肯定会大得人心。直到"韩战"结束后,金日成仍然呼吁全民公决,而美国和南方坚决不同意。与金日成相反,南方的领袖李承晚主张"武力北进","军事统一",因为李承晚在祖国沦陷期间,长期躲在美国当逍遥派,在"二战"期间又曾主张朝鲜由列强托管,因此民愤很大。美国实在找不到更有能力的傀儡,才扶持这个李承晚统治南方的半壁河山。而在南方统治集团中,最有威望的是追随中国国民政府转战各地、颠沛流离、长期致力于祖国光复的金九先生。我在梨大图书馆查到了金九先生多次写给蒋介石的真挚诚恳的信件,展示给学生,学生都大为惊叹。李承晚嫉妒和害怕金九的威望,便派特务把金九暗杀了。蒋介石为金九题写挽词曰:"为国家求独立为民族争自由伟哉斯人兴灭继绝取义成仁见大节于颠沛昭正气于千秋",这是非常高的评价。美国对李承晚的流氓作风也十分不满,但只有他能够收编那些日本人留下来的兵痞无赖,而且反共态度坚决,所以对他只好敬而远之。美国把朝鲜和台湾都划到了一线防御圈之外,任凭共产党解放台湾,希望叁八线保持现状就好。这样,李承晚就必须发动战争才能为自己的政治生涯赢得新生的机会。而且,1945年光复之后的军事对比是南方明显压倒北方的。

  

  那么,军事实力较弱的北方却怎么能够势如破竹、把李承晚一举打到釜山海边的呢?我向韩国朋友揭示了一个国际学术界皆已知晓、而韩国学者却大都不知的"绝密内幕"。原来,金日成的人民军主力,是从中国调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叁个"朝鲜师",是横扫大江南北的林彪的部队!据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研究员和中国史学会理事沈志华先生的介绍,1945年后东北的朝鲜人约有120万,其中大约5万参加了四野(即东野)。金日成迫于南方军事挑衅的形势之严峻,致信毛泽东请求让这些朝鲜师"回国保卫家乡"。毛泽东是共产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而且中国革命即将胜利,解放台湾也用不了那么多人,解放军即将大批复员,便指示林彪把这叁个猛虎般的雄师连同全部装备移交朝鲜政府。当1950年4月18日最后一个朝鲜师回到元山时,李承晚还不知深浅地继续向北方进犯。金日成迅速以这叁个师为骨干,组建成十五万精锐大军。6月25日,在斯大林的默许下,瞒过毛泽东,一举越过叁八线,破汉城、拔水原、克仁川、陷大田,一眨眼的工夫就解放了90%以上的南方,把残余的美韩联军追杀到洛东江以南的狭小区域。那些老八路和四野出身的人民军,曾经打四平、困长春、战锦州、夺营口,曾经31小时拿下天津,让傅作义乖乖交出北平,曾经"宜将剩勇追穷寇",把小诸葛白崇禧的二百万江南子弟兵打得灰飞烟灭,眼前这点芝麻仗哪够他们打的?金日成兴奋得已经把祖国统一大会都筹备好了。

  

  然而战略伟人毛泽东闻讯后大为担忧。他知道美国必会插手,叁八线突破的不是半岛南北的边界,而是东方与西方的边界,美国岂能袖手旁观?果然美国"二战"名将麦克阿瑟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打动了国会。年过七旬的麦克阿瑟重披战袍,就任联合国军总司令,要把大韩民国"从共产主义的魔爪下拯救出来"。老麦克冒着五角大楼的一致反对,以1比5000的赌胆,把宝押在了仁川登陆上。因为从军事上看,仁川登陆的成功几率只有1/5000!那里的潮水涨落差最高时达11.2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涨落差。退潮时,几百年所淤积的泥滩延伸近4公里。因此登陆冲锋只能在高潮时进行,可仁川的高潮只有早上6时59分和下午7时19分各一次,每次时间不到两小时,如果两小时之内不能突破岸防,那搁浅在泥滩上的舰队就会成为炮火的活靶子。就在这两小时之内,还要攻占控制全港的要地月尾岛,还要冲过潮速达每小时11公里的而且可能布满水雷的飞鱼海峡……然而麦克阿瑟坚定地说:越是不可能,就越会保证奇袭的成功!老夫指挥过11次登陆作战,诸位专家都说不可能,可老夫11次都成功了。关键在于,诸位专家都想不到的,那愚蠢的共产党就更想不到了。休再罗嗦,看老夫马到功成!

  

  不过,老麦克的诡计,共产党人其实算到了。8月下旬,解放军总参作战室不但料到了仁川登陆,而且把登陆时间精确计算到了9月15日凌晨。毛泽东听完汇报,立即通知了金日成。可惜,"金日成忽视毛的警告,认为不值得考虑,并命令对此保密"。(陈兼《中国走向朝鲜战争之路:中美冲突的形成》)

  

  9月15日凌晨,成千上万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几百艘舰船、数百架飞机的助攻下,蜂拥上仁川海滩。准备不足的人民军顽强抵抗,无一投降,全部阵亡。麦克阿瑟一刀将朝鲜半岛拦腰截断,形势当即逆转,人民军主力陷入重围。待金日成拼死杀回中朝边境时,手上只剩叁个多师,麦克阿瑟向他广播"最后通牒",命令他"无条件投降"。斯大林此时不但不出兵救援,反而通知中共中央:"金日成同志到中国东北组织流亡政府。"讲到这里,我对学生说:这就是弱国无外交啊。叁八线本来就是美国的一个小参谋在地图上轻轻一划问世的,金日成、李承晚,打来打去,都以为自己是为了民族统一大业,实际上都是大国的政治筹码。连当时的中国,在苏联眼里,也不过是个大点的筹码,美国就更不把中国当回事了。毛泽东说得很形象:"让中国人把腰弓起来当座桥,让美国人踩着到苏联,让苏联人踩着到美国。"仰人鼻息的滋味,中国和韩国可都是尝够了的。

  

  学生问:那你们中国,为什么要来侵略我们呢?

  

  我说,美国打到了鸭绿江边,尖刀连已经对着中国这边撒尿了,飞机炸了东北,炭疽鼠疫都洒过来了,不打行吗?中国侵略你们干什么?中国是要保卫自己的安全。现在公布的毛泽东给周恩来的电报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中国今天在朝鲜驻扎了一兵一卒吗?美国军事史家约翰·托兰在1989年5月5日说:"中国出兵朝鲜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是不得已的。如果苏联打到墨西哥,那么美国在5分钟之内就会决定出兵。"然后我与学生一起回顾了历史上中国军队参与的四次"韩战"。

  

  中国军队大规模进入朝鲜半岛作战迄今共有四次。第一次是唐朝帮助新罗统一。当时朝鲜半岛分为新罗、百济、高句丽叁国,与倭国交好的百济和高句丽不断进攻新罗,阻隔新罗朝贡之路。新罗请求唐朝天子救援,唐高宗先后派遣薛仁贵、苏定方等大将出征。这便是民间传说中有名的"薛仁贵征东"。唐罗联军大败倭寇,灭了百济和高句丽,使朝鲜半岛完成了统一,新罗文化达到了辉煌的高峰,产生了崔致远这样的杰出文豪。

  

  第二次是朝鲜中期,日本的"关白"丰臣秀吉为实现"直捣大明国,迁都北京城,远征天竺"这一吞并世界的民族梦想,首先吞并朝鲜,史称壬辰战争。已经二百年没有战乱的朝鲜号称"小中华",歌舞升平,文恬武嬉,两月之间,连陷叁京。朝鲜国王逃到中朝边境,准备过江"死于天子之国"。明朝政府闻奏朝鲜求援,马上认识到:"关白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这话实际上就是:"抗倭援朝,保家卫国。"明朝万历皇帝派大军水陆并进,痛歼倭寇,朝鲜各路"义军"也奋起抵抗,战争前后进行了七年。朝鲜老将李舜臣和明朝大将邓子龙都在激战中殉国。最后倭寇大败溃逃,丰臣秀吉气病而死,朝鲜重整河山,视大明为再生父母。儒家文化从此在朝鲜半岛被尊奉到无与伦比的程度。朝鲜国王宣祖说:"中国父母也,我国与日本同是外国也,如子也。以言其父母之于子,则我国孝子也,日本贼子也。"(《宣祖实录》卷37)中国军队的胜利,又一次维护了朝鲜半岛人民的和平,促进了朝鲜半岛文化的发展。

  

  第叁次是清末甲午战争,大家都清楚。腐败的清朝军队一败牙山,二败汉城,叁败平壤,最后北洋水师也全军覆没。不要说保卫朝鲜,连中国自己都保不了,赔款割地,丧权辱国。当时等于是把朝鲜和台湾拱手割让给了日本。中国的失败,导致朝鲜人民当了50年的亡国奴。韩国在政治上可以说自古就是独立国家,但在民族命运上,从来就是与中国的兴衰息息相关的。二战末期西方列强企图阻挠韩国独立,要联合国"托管"韩国,是蒋介石先生和毛泽东先生不谋而合地力主韩国独立,要求还朝鲜人民以自由,这才结束了朝鲜半岛半个世纪的殖民地历史。

  

  第四次就是"抗美援朝"。金日成越过叁八线,美国不答应。那么麦克阿瑟不但越过叁八线,而且打到了鸭绿江,东北是全中国的工业基地,中国以后怎么搞建设?中国能答应吗?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大外交》中写道:"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理由去做出相反的结论。"按实力,中国根本不是美国的对手,国家满目创痍,百废待兴。1950年6月30日,即美国决定全面介入朝鲜战争的当天,中国颁布了《土地改革法》,同一天,中央下达了毛泽东和周恩来共同签署的《军委、政务院关于1950年复员工作的决定》,土改、复员、剿匪、稳定物价、恢复生产、解放台湾,哪件事都不容许中国与美国开战。是美国,逼得中国非战不可了。(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出征前对中国军官们说:"咱们叫志愿军,其实我也不是志愿的。要不是美国军队压到了鸭绿江边,我也不会是志愿的。现在他打到了咱们家门口,我志愿挂帅出征,你们志愿不志愿?"中国军官们齐声呐喊:"志愿!"这志愿是不愿也得愿。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员乔纳森·波拉克在一篇论文中指出:"北京决定参加朝鲜战争是受形势的支配,而不是按计划。"要是按计划,1950年四野的任务是解放台湾,然后回家娶媳妇,生儿子,种庄稼。所以朝鲜战争的爆发,最高兴的人是谁?是蒋介石。朝鲜战争不仅保住了台湾的蒋家天下,而且使台湾成为军需后勤基地,直接带动了台湾的经济复苏。

  

  可是中国不出兵则罢,一出兵就震惊了世界。两次战役就把"美李匪帮"推过了叁八线,解放了整个北方,五次战役就让美国打消了胜利的希望。美国叁易主帅,一个比一个更气馁。美国前国防部长马歇尔坦白承认:"神话揭穿了。别人以为我们是一个强国,而事实证明,我们并不是。"美国不可战胜的历史终结了。

  

  我逐次讲过了大小战役后,有的学生说,中国就靠人海战术,是用死人获得的胜利,而我们是民主国家,最珍惜人的生命。我说,那我们算算账吧,看谁死的人多。1953年10月25日美联社发布的联合国军被歼数为147万余人,韩国国防部编写的《韩国战争史》和日本《军事史杂志》公布的被歼数为116万余人,1988年出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统计数字为,中朝军队共歼敌109万余人(含朝鲜人民军独立作战歼敌13.6万余人),其中美军39万余人,韩军66万余人,其他仆从军2万余人。无论根据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和中国的统计数字,联合国军方面都损失了100多万,而志愿军的伤亡共36万余人(其中阵亡11.5万余人,战伤22.1万余人,事故伤亡和病故等非战斗死亡2.5万余人),失踪、被俘2.9万余人。无论怎么夸大,也不超过50万。加上朝鲜人民军的数字,中朝一方共损失大约六七十万。比美韩等17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一方少得多。中国的多数伤亡不是由于战斗不利,而是由于后勤太差。比如长津湖一战,溃逃的美军已经进入了志愿军的伏击圈,可是志愿军却一个也站不起来,整整一个连的志愿军全部冻死在零下40多度的阵地上。后来志愿军改善了后勤,想了很多办法,武器也越来越好,经验也越来越多,伤亡就越来越少了。

  

  韩国的战争纪念馆中有一幅战场油画,画的是共产党用铁镣把土兵固定在战壕内,所以士兵只好拼命。我笑着说共产党真傻,这幅画的作者更傻,用这样的办法让士兵拼命,土兵还不先拼了你的命?当时中国的参军热潮是你们无法想象的,100人报名,只要1个,老百姓说"比挑女婿还严"。士兵的勇敢、机智和献身精神,是上帝都要感动的。我讲了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李家发和一人俘虏了63个英国兵的刘光子、一人打退6次冲锋的孤胆英雄高守余以及奇袭白虎团等战例。我说,认为中国武器差就会使用人海战术,这是军事上的无知,是美国为了遮掩自己的失败而散布的自欺欺人的谎言。面对现代化的火力,再大的人海有什么用?那不是集体自杀吗?上甘岭战役联合国军的伤亡是志愿军的两倍多,其中70%是被志愿军的准确炮火所杀伤的,这是人海还是火海?中国军队最讲究战术,最讲究杀敌效率。中国军队擅长的包围、穿插、伏击、近战、夜战,都是通过灵活地利用时间空间来以最小的伤亡消灭最多的敌人。特别是战争后期,志愿军越战越勇,也越战越油,加上人民军也恢复了元气,中国经济也有了好转,苏联看到形式大好,军事援助也到位了,美国如果再不讲和,那就连叁八线这个面子也不给你们了,用志愿军的话说,是"从北到南,一推就完。"根据现在公布的资料,美国也早想和了,是李承晚非要打到底,节外生枝地策划战俘事件,还声称美国投降了他也不降,逼得双方打个没完,结果又多死了十几万人。上甘岭战役之后,联合国军已经再占不到什么便宜了。美国人是聪明的,虽然第一次在没有胜利的协定上签了字,但这总比彻底失败、在那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字要好啊。

  

  学生们说,这么说我们不是胜利者呀?

  

  我说,什么叫胜利?从军事学上讲,战争胜利包括两个要素,一是有没有达到战争目的,二是付出的代价是否过大。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的目的就是把美军打回到叁八线,恢复朝鲜的独立,保卫中国的和平建设,这个目的完整地达到了。而美国的目的只达到了一半。那么付出的代价呢,无论人、钱、物,中朝一方都比对方要少,都比预料要少,而且少得不成比例。美军在战争中消耗各种作战物资7300多万吨,开支战费830多亿美元。而中朝军队消耗各种物资560多万吨,开支战费62.5亿元人民币。全国5亿人民平均每人12块钱,基本没有影响中国的经济建设。还有另外的无法换算的价值,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洗刷了中国的百年耻辱,高涨的爱国热情转化成巨大的生产力,大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东北成为国家建设的总基地,使新中国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中国恢复了大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人也开始在世界上扬眉吐气。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回忆说,朝鲜战争前他在欧洲旅行,到处遭受歧视,可是新中国出兵朝鲜并连获胜利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李光耀从此开始认真学习汉语。所以说中国是大大地胜利了。

  

  最后一次课上,学生们说,现在我们明白了,"韩战"叁年,中国胜利了,美国也不算失败,还是第一强国,就算是花钱买个教训,苏联也得到了好处,日本和台湾都发了战争财。只有我们"南韩"和"北韩",什么目的也没达到,死了一百多万人,满街是残疾和乞丐,家家没有男的,每天到美军的垃圾堆里去拣剩饭。战后是几十年的军事独裁,打倒了李承晚,又来了朴正熙、全斗焕,直到80年代的光州事件还屠杀了那么多人民。现在虽然民主了,可是还有叁万多美军驻扎在韩国。听说"北韩"还要侵略我们呢。

  

  我说,你们还用"侵略"这个词,那美军怎么能不驻扎在你们这里呢?人家是帮你们"打击侵略者"呢。最后,我给你们讲一首李承晚博士的诗吧。我参观大韩民国首任大总统李承晚故居"梨花庄"的时候,抄了一首他赠给美军司令范弗里特的五绝:"半岛苍黄际,将军万里来。叁师声势壮,胡虏自崩颓。"李承晚博士年轻时中过秀才,汉诗写得不错,书法也很漂亮。他这首五绝写得气韵威猛,笔法纯熟。诗中深情歌颂了美国大军在南方生死危亡的紧要关头拯救了他们。但该诗在观念上似乎有些问题。诗中用了"胡虏"一词,请问胡虏是谁?岳飞的《满江红》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那胡虏指的是异族的侵略者。而美军帮助李承晚打败的是金日成。金日成虽然被打得"崩颓"过,可他是"胡虏"吗?李承晚和金日成,南方和北方,不是同文同种的一个民族的同胞吗?用了胡虏一词,不但包含着"非我族类"的意思,而且还有种族歧视的韵味。其实,如果尊重词义的话,美军才是"胡虏"。这位李大总统,为了讨好大救星,连民族立场都搞错了。这种观念,我觉得才是南北统一最大的障碍啊。

  

  学生们说是的,提到共产主义的北方,虽然是一个民族,总觉得有些凶神恶煞的恐怖。而美军虽然可恨,可看惯了也觉得毕竟是个人。我说关键就在这里啊,看惯了就什么都能接受,宣传惯了也就不去反思。鲁迅说,要吃人必先宣传那人是恶人,妖魔化从来就是战争的前奏啊。自从抗美援朝一战,我们东亚已经和平了半个多世纪了,但谁能保证哪一天不会再来一场战争呢?你们是基督教学校,愿上帝保佑这叁千里锦绣河山吧!

相关热词搜索:韩国 人说 韩国和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