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院长:准备给人扔馒头包啦

发布时间:2020-04-1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随着台北故宫博物院周功鑫院长的到访,北京故宫博物院借展文物的商定,两岸文博机构的交流拉开序幕。这是对台独势力“去中国化”的有力反拨。      今年情人节,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是在北京故宫度过的。这一天,周院长率领一个小型团队到北京故宫参访,17日抵沪访问上海博物馆。此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的高层领导将回访。这是海峡两岸文物机构的高层首次互访,也是60年来两岸故宫文化交流中层次最高的一次。
  一枝寒梅当春发,坚冰注定会融成涓涓清流。半个多世纪来,中华民族共同的遗憾,有望通过两方联合策展、办展或者更进一步的合作而化为泪花纷飞的喜悦。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纪录片《台北故宫》,解说者以少有的柔软语调再次告诉观众:1948年至1949年初,有2972箱故宫文物被运往台湾。这些文物虽然只占故宫文物的四分之一左右,但大多数是精品。从此,故宫文物分置两岸,一水相望,暌违60年。
  两岸故宫文物合璧展现,一直是文物界人士的心愿,但在陈水扁当政时,为实现“去中国化”的阴谋,有意将台北故宫博物院办成亚洲博物馆。庆夫不死,鲁难未已,在此背景下,两岸故宫的交流是不可想象的。去年起,台湾地区政治格局发生向着好的方面的转折,两岸经济、文化和人员往来出现更加可喜的局面。去年5月,周功鑫出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开始制定办馆新方略,其中重大的议题就是如何推动两岸故宫发展正常关系。
  去年年中,台北故宫策划2009年10月举行一个以皇帝为主题和线索的“雍正展”,从雍正其人、其政绩、艺术品位、信仰及臣属关系等五大子题切入,但他们发现一个遗憾,现存与雍正皇帝有关的文物不足以全面反映那个时期的历史风貌。于是在年底,台北故宫借参加在北京举行的文博会之机,投石问路地向北京故宫博物院提出借若干件与雍正有关的文物,当时拟定了43件文物。
  北京故宫博物院把握时机,立刻给予了正面、积极的回应。后来台北方面考虑到展览的场地等因素,再次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商谈,最后确认商借17件珍贵文物。
  北京出借的文物包括雍正的朝服像,雍正穿喇嘛装、道装、西洋装的画像,雍正读书图、行乐图,帝妃像及雍正款金银器、漆器等。虽然北京故宫出借的文物与此次台北方面呈展的165件文物比起来只是一小部分,但其中有一方雍正十分珍爱的“为君难”闲章弥足珍贵。正是受这方闲章的启发,台北故宫博物院正考虑把展览取名“为君难――雍正其人其事及其时代”。
  “为君难”三字,无论是窥视雍正皇帝在位14年的心路历程,还是暗喻当下两岸沟通时必须精准而果断的分寸拿捏,都有着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是两岸故宫文物分离60年来第一次重聚,应该具有特别的意义。
  
  “我准备回去给人扔馒头包啦”
  
  
  周功鑫院长一行于17日抵达上海,当天就在上海博物馆进行了走马看花似的参观,主要成果是在18日与上海博物馆方面会谈后达成的。
  18日下午3点是周功鑫院长的记者会,数十名记者早早地汇聚在会议室外,上博办公室主任李峰不时拉开门缝了解里面协议草拟和交换的情况,向记者通报动向。3点半,妆容与谈吐相当职业的周院长趁会议室排椅子的空隙走出来,在上博馆长陈燮君等人的陪同下参观图书礼品部,被记者一阵闪光灯“扫射”得够呛。
  在记者会上,周功鑫透露双方在八个方面达成的共识,其中包括:建立合作机制,由双方的副职汇整合作内容,每年会商一次,并不定期以视讯方式商谈具体执行方式;双方按各自需要及可行性安排馆员驻访,观摩、研究文物,设立共同研究课题,互邀参加学术研讨会;上海博物馆同意出借文物赴台办展,双方建立国际展览互惠制度及展览业务、设计人员的交流;建立合作出版机制,定期交换出版物,加强出版、摄影、文献技术和人员的交流;建立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成果通报、交流和共享机制,共同设立研究课题,加强文物保护、修复与考古人员的交流;建立艺术普及教育资料的交流制度;逐步实现网页互联及多媒体资源分享;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展销合作伙伴关系,并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制作提供便利和优惠制度。
  李峰透露,2月25日,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将率队回访台北故宫博物院,对具体细则进行磋商,最后敲定协议。
  周功鑫在记者会上再三强调,因这次会谈的是馆与馆之间的合作,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否参加2010年的世博会,不在本次讨论范畴之内。不过记者会后,周功鑫院长马上在陈燮君的陪同下去世博工地探访。
  在18日上午与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进行了紧张的协商后。中午休息时周功鑫还进入上博库房“探宝”,上博特意拿出了平时绝少示人的镇馆之宝以供欣赏,其中就包括最负盛名的《淳化阁帖》,此外还有一些青铜器和瓷器。
  周功鑫这次带来两件礼物送给上博,一件是院本《清明上河图》复制品,一件是玉雕《翡翠白菜》复制品。上博也以其馆藏精品青铜器《牺觥》的复制品作为回赠。
  在记者会上,周功鑫还向记者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学术背景,她在上世纪70年代就成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导览员,随后她先后担任过院长秘书和故宫展览组组长。后来又去台湾辅仁大学当过老师,去年回到了博物院主政。“我是‘二进宫’啦!”她说这句话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不过,李峰告诉记者,周院长此行面临的压力也是很大的,由于民进党从来不惜对两岸交流做“最恶”的想象与推导,此次访问取得的成果中,避免了有些表述上的麻烦,也可能被“台独分子”做文章。当上博方面赞扬周院长达成“破冰之旅”的勇气与智慧时,她却笑道:“我这次回去准备给人扔馒头包啦。”
  
  所谓“司法免扣押”条款不应成为交流障碍
  
  最近30年里,台湾民间曾向北京故宫商借过文物在台北、台中等地巡展,两岸故宫的研究人员也经常在一些学术活动中见面、交流,甚至以私人身份到对方故宫参观。记者还了解到,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曾于2008年11月底以民间身份访问台湾,并参观了台北故宫博物院。但两岸故宫60年却没有任何“官方的”直接交流合作。
  1992年,两岸故宫通过香港第三方出版了《国宝荟萃》一书,算是双方试探性的沟通。如今“雍正展”的合作,顺利打开了两岸故宫期盼已久的合作大门。乘这股东风,台北故宫希望北京方面能参加明年举行的“南宋展”,并希望2011年两岸能举行一个联展。而北京方面则提出合作举办元代文物大展,还有一个包括《三希堂法帖》、《清明上河图》等重量级文物在内的大展,让失散多年的三希堂法帖等珍贵文物再次相聚。
  台湾向大陆游客开放后,大陆游客往访台湾的势头相当猛,去了之后,阿里山之外,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是不能错过的景点。那棵翡翠大白菜和那块比红烧肉还馋人的肉形玉无疑是最具世俗缘分的亮点。对文物多少有点了解的游客则希望看一眼毛公鼎、散氏盘等重器,还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当然,通常情况下它们是躺在库房里的。
  
  两岸故宫实质性交流,让人们看到了更加美好的可能:从此大陆民众欣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不一定非得去台湾,在家门口也能看到。
  但真正操作起来,面临的障碍还是不小。北京故宫的文物能去台北,台北故宫的文物却难来北京。难在哪里?难在一个所谓的“司法免扣押条款”。“司法免扣押条款”主要规范拥有争议文物的国家和地区,在相关文物“赴外展出”时不会受到司法追诉或扣押,以确保外借文物“有借有还”。由于帝国主义殖民时代或战乱时,各国文物常遭掠夺或所有权转移,近年来,国际上追讨文物的声浪高涨。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制定“司法免扣押”条款,以确保文化交流无阻。但用这个条款来限制台湾地区的文物来大陆,于法理上说不过去。
  事实上,这次台北故宫博物院方面也一再恳请大陆媒体转告民众,希望取得谅解:台北故宫藏宝要出借给大陆,也要台湾当局行政部门高层才能拍板定案,这不是两岸故宫层面能决定的。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曾向媒体透露:“两岸故宫联展的事,在陈水扁期间大陆方面就已经提出,但是对岸始终没有明确的答复。” 为打消有关人士的顾虑,他也表示:“我认为回大陆展览的文物不涉及所有权和保管地点的问题。联展的地点可以在北京,也可以在台北,或者是在港澳地区。”■

相关热词搜索:故宫 台北 给人 台北故宫院长:准备给人扔馒头包啦 台北故宫院长 专访台北故宫院长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