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师徒,何以反目

发布时间:2020-04-1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她们年龄相近,仅差两岁;她们性格相似,刚烈坚毅;她们师出同门,桃李满天下;她们讲着相同的方言,都是来自湖北的“辣妹子”。这样一对姐妹怎就成了有你无我的“仇人”?
  
  于芬、周继红都是当今中国跳水界最权威、最知名的巾帼名帅,都是世界跳水顶尖级人物,而且其身上有着太多的共同点:她们年龄相近,仅差两岁;她们性格相似,刚烈坚毅;她们师出同门,桃李满天下;她们讲着相同的方言,都是来自湖北的“辣妹子”。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对姐妹怎就成了有你无我的“仇人”?
  
  跳水是她们共同的事业
  
  可以肯定地说,中国跳水队在北京奥运会上能够创造七金的辉煌,无论是于芬还是周继红都功不可没。尤其是于芬,在离开国家队12年后的今天,还奋斗在跳水训练的第一线,其精神让人钦佩。
  上世纪80年代末到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于芬在国家跳水队执教并任副总教练,她一手培养了伏明霞、肖海亮和郭晶晶这些蜚声世界的跳水名将。这样的成绩无疑是于芬名满天下并底气十足的原因。更令她骄傲的是,这几个人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她训练的,是她从基本功开始教他们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成为最成功的跳水运动员。让人惊奇的是,伏明霞、郭晶晶、肖海亮都先后从跳台成功转项跳板,而且运动生涯之长也令人惊叹,这不能不让人叹服于芬给这些队员打下的良好基础。进入清华跳水队后,于芬又带出了劳丽诗、周吕鑫、王鑫、林跃等一大批优秀的运动员。
  “再跳,再翻一次!”于芬洪亮的声音在清华大学体育馆内不停地回荡,12岁的曾志鹏则站在垫子上翻跳,在连续做了几十次这样的动作后,于芬才示意停下。
  在北京奥运会后,记者来到了清华大学跳水队。站在记者眼前的于芬给人印象最深是女性少有的坚定和执著。在于芬递给记者的名片上,记者看到了目前她个人的最权威的身份“定位”:清华大学跳水队总教练、博士、教授。“体教结合,你在身体力行!”记者不由地感叹。闻言,她淡淡一笑:“我现在在清华大学做的都是基础性的工作,为中国跳水培养后备人才,从娃娃抓起!”于芬所说的基础性工作,现在已经结下了丰硕的果实:在本届奥运会上,新科奥运冠军王鑫就是她一手培养出来的武汉籍弟子。“这就是体教结合的成绩单,算是在全国开创了一份试验田――到底高校办体育行不行?”对于这亩试验田,于芬也颇为满意。她认为,清华模式将是以后国家体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在这里,孩子们不仅练成了世界冠军,也没有荒废自己的学业。
  记者采访时,于芬悄悄地拿出了厚厚的一本书,那是她的博士论文。正是凭借这数百页厚的论文,于芬成功拿到了北京体育大学的博士学位。于芬说:“前10年在国家队的成功,如同一场烟云飘散而过,这后10年的沉淀和积累,我觉得内心更充实,给了我更多前进的动力。”
  与于芬一样,中国跳水队领队兼总教练、国家游泳管理中心跳水部主任周继红则同样是一位事业女性,自成为中国跳水队的“女当家”后,她一干就是11年。周继红个子不高,看上去甚至有点瘦弱矮小,但她却是个说一不二的“铁娘子”。《新民周刊》曾在《局外人田亮》和《中国教头大阅兵》的报道中多次谈到周继红:当年为了维护教练的权威和国家队铁一般的制度,她毫不犹豫地开除了跳水队的领军人物田亮,而且力排众议,不再录用。那时与田亮一起无奈离开的还有他的恩师、国家队知名教练张挺。这些年来,周继红掌管着国家跳水队30多名运动员的一言一行。她多次跟记者强调:“我们是军事化管理,是一个集体,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能说你想要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若人人都这样,人心就散了……”周继红说话时,柔声细气,但不怒自威。记者曾经在上海跳水比赛期间采访她,面对队员或记者,周继红总是习惯性地紧皱眉头或紧绷着脸,作为中国跳水队的当家人,周继红甚至会忘记自己是一个女人。可以说,也正是因为她的“铁腕治军”,才延续了中国跳水队的辉煌。
  
  曾是同门姐妹也曾是师徒
  
  作为跳水名帅,于芬和周继红师出同门,而且比周继红大两岁的师姐于芬当年以助理教练的身份曾短暂带过周继红,因此她俩既可以说是“同门姐妹”,也可说曾是“师徒关系”。
  回忆起自己与周继红的渊源,于芬透露:“我在1979年回到湖北的时候,协助当时湖北跳水队的教练肖爱山做了一年助理教练,那时候周继红正是肖爱山这个组的运动员。我当时负责肖爱山这个组的三个小队员,其中就有周继红,严格说我还做过她的教练员,但我那时候很小,也才十几岁。”
  据了解,于芬是在1975年进入国家跳水队成为一名国手的,可是后来因视网膜受伤,于1978年便早早结束运动员生涯,并从湖北队开始执教生涯。于芬回忆说:“刚回省队当助教那一段时间,肖教练带那些大队员出去冬训,我则带周继红她们训练,现在想起来,周继红有一些跳板动作也是我教给她的,严格说我和她还有一点师徒关系。”
  在那些年里,于周二人不但没有矛盾,而且关系还很不错。于芬解释,两人工作岗位的时间段是错开的,所以不可能产生矛盾,“应该说是没有矛盾的。”不过,后来,于芬和周继红在对竞技体育动动员的培养模式上产生了不同的看法,那么这种观点上的分歧是不是她们产生矛盾的根源呢?
  
  于芬曾经有一个著名的运动员“读书论”――“不能让队员不读书”。说到底,于芬强调“体教结合”,周继红则是举国体制、三从一大训练模式的坚定支持者,这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对此,于芬有自己独到的说法:“其实我觉得不是读不读书的矛盾,因为清华是一个学校的队伍,如果长期不读书可能就不是学校的队伍了,变成专业队了,因为试验田是一个特殊的状态,尽量不要影响学业,但像伏明霞这类的很多选手,在大赛前选进了国家队,清华也是可以让他们休学一段的。据我所知,周领队也给队员联系人大的学习,还请了很多外教,都在给这些孩子们不断地补课,所以其实没有矛盾,就是学习方式和时间安排形式上不同而已。”
  那么,于周二人的矛盾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于周十年恩仇录
  
  “于周二人真正的矛盾产生,要从于芬离开国家队说起。”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跳水队获得3枚金牌,载誉而归。不过,因队内教练队伍结构调整,国家体育总局决定让总教练徐益明、副总教练于芬“下课”,当时有传言总教练徐益明造成国家队内人际关系紧张,于芬“排挤了所有女教练”的说法。这其中所说的“女教练”肯定也包括了周继红。
  1997年,于芬入主清华跳水队,周继红接手国家队。“于周之争”就此拉开序幕……
  在清华跳水队,于芬潜心培养出劳丽诗、周吕鑫、王鑫、林跃等一大批优秀苗子。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突然下文,不允许运动员双重注册,这意味着清华跳水队队员不能代表地方参加全国大赛。这一规定直接导致了“清华跳水队队员接二连三出走事件”,个别队员甚至采取不辞而别的极端方式,这让于芬很无奈也很恼火。
  两年前,在武汉全国跳水锦标赛期间,于芬面对众媒体记者称,如果她的队员再不能通过正常选拔体制进入国家队,就要把队员拉到国外训练比赛。很显然,这时她的矛头已经直指周继红了。
  当然,她们之间矛盾激化还要从去年下半年说起,那时于芬正式提出重返国家队的愿望。理由是自己先后指导过5届奥运会的比赛,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曾培养出伏明霞、郭晶晶等奥运冠军,而且目前备战奥运的主力队员何姿、林跃、周吕鑫、王鑫和杨礼光都是自己在清华跳水队一手培训出来的,凭借对他们技战术特点和潜在能力的了解,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同时,于芬甚至还认为自己依然是国家跳水队的副总教练:“1997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之后,赛前集训性质的国家跳水队解散,教练们就带着队员各自回省队训练。我当时是国家队的副总教练,一下子闲下来了,正好清华大学要成立跳水队,我就过来了,并把以前在湖北队的关系转到了清华大学。可是后来,国家队重新成立,始终没有人通知我这个副总教练去集训,当初我这个副总教练,是有国家体委发的非常正规的证书。直到现在,为什么不让我回去,连一个口头通知都没有。”
  于芬的言论引发轩然大波。一周后,站出来回应她的不是国家体育总局,也不是周继红,而是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发出的四点声明:“现有教练队伍结构合理,完全满足备战要求”、“调整要从大局出发,以国家队需求为前提”、“跳水队实行队委会领导下的领队负责制”以及“中国跳水国家队渴望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此举被外界理解为在国家体育总局未表态前游泳中心“先斩后奏”。此时的周继红一言不发,但据内部人士称,她曾向总局表态:“如果于芬进来,我就不干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矛盾进一步升级。于芬向媒体透露:“已将检举信发到总局纪检委,举报对象包括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检举信指中国跳水队的财务管理严重混乱,周继红等人没有兑现本应属于他人的巨额比赛奖金……”就这样,一对湖北同乡,两个跳水界的名帅成为了有你无我的“死敌”。

相关热词搜索:反目 师徒 曾经师徒,何以反目 师徒反目 师徒反目成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