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评说东风日产

发布时间:2020-04-1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为什么中国70%的企业都愿意搞独资?这说明融合很难,或者合资之后出现问题,使成本更高。结合东风日产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一下,如何超越你的文化、超越各自不同的利益而形成共同的文化,形成共同的利益,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从某种角度来说,东风日产是这个方面的标本
  一个合资企业,想要走得远、走得健康,完全有赖于和谐的企业文化,这是东风日产给我们的启示
  还有一个质量问题,也跟低成本和所谓的车便宜有关系。我总是觉得车不能乱降价,降价已经降到威胁到安全了。最近有一辆车在国外被撞了一下,稀里哗啦。为什么没有监督车的安全?现在老百姓开车,大家心里都是没有底的,指不定什么时候出什么事。老百姓奔着便宜去了,但是安全却难以保证。这就涉及到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我觉得东风日产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11月8日,“中外汽车合资企业和谐发展研讨会”在广州召开。150余位学者、专家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东风日产为案例,围绕“新起点、新价值、新和谐”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与会的领导与专家一致认为:“融和的企业文化”是合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和动力。作为中国汽车行业投资最大的合资企业,东风日产近两年取得了令人关注的成绩,今年1-10月的销量已超过200%的同比增幅,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汽车企业之一。到12月中下旬,东风日产今年的产量已经达到了15万辆。这样的业绩与东风日产构建了一个和谐进取的企业文化,实现合作双方的高度融合密不可分。
  以下是研讨和座谈的部分内容。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金碚
  
  东风日产合资两年,他们得出的重要经验是文化的融合非常重要。有的人认为有一套规则制度企业就可以运转了,但是凡是有过实践的管理者都知道,仅仅有这个还不够。在企业里还有一套非正式的潜在的规则,这一套规则和人的文化、和企业的文化密切相关。同样的一件事,甚至对规章制度本身,人们在执行的过程中都是不一样的。
  东风日产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经过磨合,文化上的沟通似乎已经很好了。但是文化是比较复杂的,很多东西很难量化,对企业又非常重要,特别是50:50的合资企业。从管理学来说,中国的管理行为和日本的管理行为尽管有很大的差别,但也有共同的特点。当一个日本公司和一个中国公司放到一块的时候,50:50,两种文化的因素就会使得公司内部的行为很难保持一致,如果不强调非正式制度中的这种沟通和磨合,而仅仅用正式的规章制度来使公司内部的行为保持一致和协调,我相信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说,东风日产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认识到这么一个问题,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成效,非常值得祝贺。
  
  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艾丰
  
  老子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实际上融合就是二生三,东风日产的文化既不是东风的文化,也不是日产的文化,是这两种文化生出的第三种文化,是二生三,然后三生出万物。我认为想要真正有发展,就是要走二生三的道路。
  在融合的过程中,对企业家和每一个员工,特别是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的就是培养和发挥协调能力,融合是目标,协调是道路。孔子说合而不同,我们反过来说不同而合。怎样不同而合?第一个就是要沟通,如果你的想法、我的想法相互之间都不了解,怎么协调?第二个环节就是商量,商量的内涵就是求同,沟通之后我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利益?哪些东西我们是可以共同做的?协调的基础是共同利益区,找不到共同利益区是无法协调的;第三个环节是妥协,妥协就是存异。合资公司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毕竟后面是两个不同的主体利益。妥协并不妨碍我们的和谐与合作。这三个环节做好了就可以达到协调了。东风日产给我们的启示很重要。这个开端很好,毕竟只有两年时间,要继续走下去,给我们的其他合资公司提供重要的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剑锋
  
  东风日产在文化的沟通以及实现和谐的过程中,很成功的一点,就是前期有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行动纲领事务部,专门到企业里做问卷调查,在大量的问卷调查中,中日双方提出了共同的问题,共101个,后来浓缩到10个问题,然后形成一个问卷摆在大家面前:中方的问题是什么,日方的问题是什么,在彼此坦诚的沟通和交流中,大家能够将企业面对的问题真正落到实处,在文化的沟通过程中,回归到最基本的问题上,最后达成共识。
  一个合资企业要想融合,首先要看企业家有没有这个气魄,很多合资企业之所以达不成共识,是因为缺乏真正站在企业生存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高层。东风日产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文化的融合,取得一定的成效,很重要的一点是,高层有这样的心态坐下来,他们都是在检讨双方各自的问题,我的问题是什么?我觉得高层的这个心态很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态,最终就会形成制衡。其实到了员工那儿,按照制度去执行很容易,合资企业最难的是在高层。
  
  智囊传媒总裁傅强
  
  我想谈三点。一个是新的起点,如果说历史让东风日产在2003年6月成为了一个旧合资时代的终结者,那么东风日产靠自己的管理实践,可能会开创一个新的时代。新的起点非常重要;第二个是新价值,我在从事研究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没有发现一个行业像汽车行业一样,在近百年来对管理科学有这么大的贡献,不要将东风日产的管理现象仅仅限于他们自身,他们的经验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应该有很大的价值;还有就是新和谐。公司责任将股东、员工、周围的环境等相关利益都涵盖起来了。“新起点、新价值、新和谐”,所以我们可以对东风日产的未来抱以更大希望。
  中国合资企业里比较容易整合的往往是文化差异比较大的,比如中德之间或者中美之间,中日之间的合作可能更容易些。有时候文化差异大,大家对这个问题容易关注。如果文化差异小,大家反而会忽略了关注和沟通。《智囊》最近完成了杂志到智囊传媒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东风日产的案例中学到了很多。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讨论一个合资企业怎样和谐发展,我觉得应该了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现在的跨国公司在做什么。最近几年,我们研究中心曾经跟着中国集团促进会那些中国大的国有企业,跑了欧美日韩大约30家跨国公司的总部,了解新世纪以来他们的战略结构,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新的理念动向。他们提供给我们每年经营报告的同时,还要提交其他的报告,比如说西门子公司提供了一个公司责任报告,爱立信美国公司提供了企业公民报告,有点像是东风日产行动纲领里说的东西。这些提法不同,但是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一个企业要做到经济上能够经营好,就要为所有人,包括供应商、客户、所在社区、所在国家等等,创造价值,还要为人类的环境、为所在国的环境负责。调查中发现,这些跨国公司不仅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也是慈善组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强调的是互利共赢,要想走向世界,必须接受现代工商文明的要求。跨国公司的竞争已经从过去那种技术、产品的竞争,进一步上升到理念以及道德水准的竞争,理念以及道德水准正在成为企业致胜不可或缺的软竞争力。东风日产的行动纲领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工商业的最新潮流,他们因而成为这一潮流在中国的一个典范。
  
  中国社科院管理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承耀
  
  中国汽车消费有几个特征。高油价现在成了一个非常的问题,进口依赖度提升了,还有穷国买大车、富国买小车,反差太大,这里面有政府的原因,也有企业和个人的原因,还有效率问题、能源问题、环保问题、公平问题等等,这中间牵扯的因素很多。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东风日产进行了重大转折,包括门店适应市场,还有注意今年推出的车型,是与日本同步的,我认为方向是正确的。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
  
  我喜欢东风日产,我用的车就是蓝鸟,作为一个车主,我感觉到东风日产的企业文化很温和,不张扬,不骄横,非常管用,技术含量也不低,能够让我免去由于打手机而造成车祸的隐忧,因为它的车载电话非常好使,所以我很喜欢,它也很适合我这样的身份。
  企业文化之所以成为文化,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建设性,建设性才是文化,破坏性的那种瓦解的力量,在根本上不是一种文化行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文化整合,实际上是对建设性的要求。东风日产就是中方、日方相互之间对建设的需求所产生的新品牌。品牌是什么?品牌是整合资源的产物,比如说东风日产,他们组合成一个新的平台,又能够整合新的资源。从东风日产的发展历程看,用那么短的时间整合那么多的资源,这是可敬可贺的事。
  
  商务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马宇
  
  东风日产的经营模式是目前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在中国十多万家合资合作企业里,这样的成功案例多不多?东风日产的成功用了两年多时间,另外十多万家合资合作企业所用的时间可能更长。为什么中国70%的企业都愿意搞独资?这说明融合很难,或者合资之后出现问题,使成本更高。结合东风日产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一下,如何超越你的文化、超越各自不同的利益而形成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利益,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从某种角度来说,东风日产是这方面的标本。
  为什么我国几十万家企业,合资合作成功的范例很少?合资合作融不到一块,实际上都有一个基础的原因:制度环境不能让他们融到一块。中方有中方的利益,外方有外方的利益,我们不能否认任何一方的利益,但是能不能找到共同点呢?如何创造和谐的制度环境,让东风日产这样成功的企业能够批量出现,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经济日报》副总编辑丁士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合资肯定是一种常态,所不同的是合资企业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大洲,因此有国家利益、民族特色、文化融合的问题,但是众多问题的背后,人的问题还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的载体,有不同的个性,跟不同的人合作有不同的结果,我觉得在这个方面,东风日产的领导和员工做出了榜样,这也说明,我们的企业都需要培养文化融合的精神。
  
  《中国汽车报》副总编吴迎秋
  
  我在中国汽车行业时间比较长,二十多年。我觉得中国汽车行业现在还有许许多多不和谐,还有许多企业刚刚意识到不和谐但是还在不和谐。东风日产两年内居然达到这种和谐,我觉得这很有价值。
  东风日产的和谐构建、和谐框架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呢?现在大家谈的很多的是中国合资企业中话语权的问题,过去在合资企业里,可能外方认为他是世界品牌、世界技术,不需要跟你谈话语权的问题。有专家说争夺话语权是为了利益。但是在问题都解决不好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必要来谈话语权呢?没有和谐就没有生命。和谐应该是合资企业里的文化现象,一个合资企业,想要走得远、走得健康,完全有赖于和谐的企业文化,这是东风日产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
  
  我感触比较深的,就是东风日产企业文化中的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有的企业它的车是很便宜,但是它的员工工资也很低,也就是五六百块钱,它所谓的便宜是在压低职工福利的条件下实现的,甚至还会随便裁员,如果这样,对企业对职工都是没有好处的。
  还有一个质量问题,也跟低成本和所谓的车便宜有关系。我总是觉得车不能乱降价,降价已经降到威胁到安全了。最近有一辆车在国外被撞了一下,稀里哗啦。为什么没有监督车的安全?现在老百姓开车,大家心里都是没有底的,指不定什么时候出什么事。老百姓奔着便宜去了,但是安全却难以保证。这就涉及到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我觉得东风日产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经济观察报》总编辑何力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引进外资,试图采取一种所谓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围绕着这样的战略是不是成功,中国正在发生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在资讯全球化和产业高度分工的今天,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视角是不是应该有一点调整?东风日产的本地化、国产化,不仅仅包含产品的本地化、国产化,还有功能服务系统的本地化、国产化,对我们其实是很有启发的。当我们引进外来技术时,大家可能更多是强调那些有形的物质化,所谓的硬技术,在软技术方面只提到管理技术。其实除了技术和管理之外,我们整个功能服务的本地化是不是能够像我们的产品本地化,或者技术引进一样受到重视,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大家将来在这样的视角下谈国产化,谈引进技术,谈自主创新,可能不至于走到一个比较狭窄比较简单化的路径上。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拴科
  
  对一个企业来讲,能不能到一个文化的高度非常重要。中国华人企业极少有富过三代的,极少有百年老店,这里边有很深刻的原因。我爬过很多有名的雪山,也走到过极点,但是这个过程中我们付出的是团队的代价,我们每个人是踏着前面牺牲同伴的尸体爬上去的。户外活动,只要有一个同伴说我不行了,我要下车,所有人都会尊重他,会实行多数服从少数的原则,这是爬山的规则,这是安全,不再有大规模的死亡、伤亡,因为到了极限的边缘,才会体会到人跟自然的和谐、个人跟团队的和谐。对企业来说,这个理念也同样适用,既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同时每一位从业的同事都要有职业的成就感,我可以体会到东风日产团队价值观念的成功,因为只有一个英雄的团队,而没有一个英雄的人物。
  
  《北京青年报》汽车版主编孔文青
  
  我觉得东风日产的成功,对整个中国汽车企业的启发非常大。这一两年,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对于中国汽车合资20年的反思反省。我们有时候在底下跟企业交流的时候,听到很多抱怨,他们反映了很多的冲突,双方的不和谐,大家对50:50这样一种组织形式是一种很无奈的态度,比如说董事长是外方的,总经理就可能是中方的,或者一正一负的搭配,很多企业认为现在这种企业架构,不是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结构,而是对股权结构的妥协。东风日产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全新的突破,我觉得这对中国企业有很多的启发。

相关热词搜索:评说 专家学者 东风日产 专家学者评说东风日产 东风日产评价 东风标致评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