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巴基斯坦形势与走向 巴基斯坦形势

发布时间:2020-04-10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巴基斯坦形势出现急剧转折,主要表现为:国内民主政治随穆沙拉夫军人上台执政再次受挫;
经济大面积下滑;
外交重心明显向伊斯兰世界倾斜。?

  

  1.民主政治发展再次受挫

  

   (1)巴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回顾。1947年8月14日,英国正式把权力移交给巴基斯坦制宪议会,巴基斯坦宣告独立。巴独立之父穆罕默德·阿里·真纳早在1949年就提出在巴建立“主权属于真主,由人民选出的代表行使主权”的民主建国目标。1950年9月,巴制宪议会尝试议会制政府即设两院和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1956年,制宪议会通过巴第一部宪法。宪法规定巴为伊斯兰国家,实行议会制度。1958年10月7日,巴总统在陆军总司令阿尤布·汗的压力下宣布实行军法管制:取消宪法、解散中央和省立法机构和政府。阿尤布·汗为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27日,阿尤布·汗解除米扎尔总统职务,建立军人统治。巴建立民主政治的初次尝试遭到失败。1969年,东巴基斯坦暴力蔓延,阿尤布·汗辞职,将政权交给陆军总司令叶海亚·汗将军 , 1971年东巴基斯坦独立,叶海亚·汗下台,人民党主席勒菲卡尔·阿里·布托接任巴总统和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1973年,国民议会通过巴新宪法。1977年,齐亚·哈克将军推翻布托并以谋杀罪于 1979年对布托处以绞刑。1988年11月,巴基斯坦人民党在选举中重新执政,结束近十年的军人统治;
12月,吴拉姆·伊沙克·汗当选总统,贝·布托任总理。?

   (2)政治动荡使民主政治再次受挫。1997年2月,举行国民议会选举,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在大选中获胜,谢里夫出任总理。谢里夫吸取90年代初巴国内因党派争斗而耽误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他一上台便利用本党在议会中的强势地位通过宪法第十三修正案,废除哈克时期的宪法第八修正案,取消总统解散国民议会和联邦内阁的权力,并将总统解散省内阁、任免省督、三军参谋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最高法院法官等权力归还总理。另外,巴议会两院还通过旨在严禁议员叛党的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和旨在打击教派暴力的反恐怖法。与此同时,他雄心勃勃地于1998年初宣布《2010年远景发展计划》,但这些均被1998年5月印巴核试验及1999年巴印卡吉尔冲突造成的国内政治经济动荡所中断。?

  首先是执政党联盟分裂。谢里夫政府时期的国民议会共217席,巴穆盟就占134席;
参院87席 ,巴穆盟占30席。两院主席均为巴穆盟成员。但随谢里夫权力不断增大,引起其他政党不满。1998年11月,巴人民党与信德省15个政党和社会人权组织成立“信德恢复民主联盟”,以抵制政府设立军事法庭等严厉措施。政府在修建卡拉巴水坝等大型工程上突出旁遮普省的利益 ,招致其他省份的不满。1998年2月,巴穆盟的长期盟友西北边境省的人民民族党退出省联合政府;
8月,俾路支民族党和民主祖国党以及信德省的统一民族运动党先后终止与巴穆盟在省和联邦议会的合作,退出中央和省联合政府,使巴穆盟失去了主要盟友。在野反对党力量结成“大民主同盟”,要求谢里夫政府辞职。与此同时,政府与军方矛盾日见加深。1998 年10月,谢里夫因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卡拉麦特呼吁设立由军人和平民组成的国家安全委员会而迫使卡拉麦特辞职。1999年1月,谢里夫启动核试后缓和印巴关系的进程,受到暗杀未遂事件的威胁 ;
2月,印巴两国签署《拉合尔宣言》,受到国内及克什米尔地区的伊斯兰组织的激烈批评,当时已有传言说谢里夫向印度出卖了克什米尔。7月,谢里夫在卡吉尔冲突中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向印度妥协,单方面从印控区撤回伊斯兰武装战斗人员,此举遭到巴军方的强烈不满。10月12 日,穆沙拉将军发动军事政变推翻谢里夫政府。15日,穆沙拉夫发布宪法1号令,宣布全国实行紧急状态,中止宪法,解散联邦和省议会。根据临时宪法,穆沙拉夫出任首席执行官;
随后 成立了具有过渡性质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及由8名专家组成的新内阁。至此,自齐亚· 哈克1985年启动的在巴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民主政治进程再次中断。

  (3)军人统治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巴军事政变后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的 广泛关注。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呼吁恢复巴基斯坦的民主,称政变“将使南亚地区的局势更加不稳定”;
印度外长辛格表示与巴谈判必须在巴恢复正常之后才能进行;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巴政变表示遗憾,呼吁巴军方尽快恢复文官统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康德苏称:如果巴不能恢复国内民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停止给予巴的经济援助。他在接受法国一家电台采访时表示,巴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因而巴目前政治局势是一个“真正的威胁”;
欧盟敦促巴立即恢复文官统治,并宣布它将延期和巴政府签定伙伴关系协定。英联邦国家秘书长 埃梅卡·阿尼奥库说,在巴发生的事件是对民主的破坏,巴将因此而孤立;
如果巴实行军事统治,巴将被开除出英联邦。国内方面,穆沙拉夫也面临着不同方面的压力。巴两大政党人民党和巴穆盟都要求恢复民主政府并为各自的领导人贝·布托和谢里夫恢复名誉。军政府指控谢里夫及其6名同谋犯有劫机、叛国以及谋杀等多项罪名。国 际社会对此极为关注,1998年12月22日,美国白宫在给谢里夫的家人的一封信中表示:克林顿极为关心谢里夫先生和其他被拘留的人是否能得到公正的待遇,其审判的司法程序是否完全合理合法。审判谢里夫的结果是对穆沙拉夫军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而谢里夫在开庭以前告诉记者:“军政府不可能取得胜利,因为他们已经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

  2.经济严重滑坡

  

  外资减少加重了国内的经济困难,农业减产和国防开支增加加重了财政负担,巴政府面临着 重大的经济压力。?

  (1)经济发展计划受挫。1998年2月,谢里夫政府提出一个雄心勃勃的《2010年远景发展 计划》,提出要在2010年前在巴基斯坦建立一个新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及良好的管理体制,并使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升至7.4%。核试验后,国际社会对巴实行经济制裁,使巴经济陷入极大困境。与1997—1998财年相比,1998—1999财年经济增长率从4.3%下降到3.1%;
工 业产值从6.8%?降到3.8%;
出口比1998年减少11.7%;
农业生产从3.8%?降到0.4%;
农 业主 要作物如棉花、蔗糖、小麦、稻谷、玉米的产量增长从8.3%降到0.6%。截止到1999年12月,巴 外债已达388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0%以上,占政府经常性开支的56%,而巴整个税收规模只占巴国内生产总值的10%。为增加税收,巴政府已将国内的各种汽油价格上调,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也在不断上升,这迫使巴政府从商业银行的借贷增加。巴外汇储备只有14亿美元, 仅够三周进口支出。1998—1999年巴预算赤字估计占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6%。因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巴的整个外贸按美元计算缩小近7%。由于国内投资减少和需求不足,国民储蓄从占GNP的14.2%已降到11.1%;
外国私人投资减少50%。

  (2)国防经费增加,财政包袱沉重。1998—1999财政年度预算总支出为6 063亿卢比。其中经常性开支为4957亿卢比,用于发展项目的开支为1106亿卢比,用于偿还债务的开支为2756亿卢比。政府经常性开支占预算总支出的比率由上年度的83.7%降为81.8%,用于国防的开支为1450亿卢比,比上财年增加了8.4%。国防开支和用于还债的费用仍占政府经常性开支的84.8%?。新国防预算可能不包括核计划开支。如再考虑到发展核武器的费用,巨大的财政支出已成为巴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

  (3)经济振兴难见成效。1999年12月15日,巴基斯坦首席执行长官穆沙拉夫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巴新政府制定的经济改革计划,其中包括推进私有化、降低国内借贷成本、消除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非发展性开支、鼓励海外巴侨向国内汇款以减轻外汇不足的压力、 成立有效率的借贷管理制度等。他提出政府今后将主要从发展农业和中小型企业、加快石油天然气开发和发展信息产业及软件业等领域入手,努力使巴经济尽快摆脱困境。西方金融机构以“巴恢复民选政府”作为追加对巴贷款的条件,巴现政府不可能近期满足这些条件。巴目前国内政党活跃,谢里夫领导的巴穆盟从政变所受的打击中迅速恢复,巴高院对谢里夫一案的审理一拖再拖,这一切使巴国内政治的变数进一步增大。巴国内政治不稳将严重影响外资的流入,如没有大量外来投资,巴新政府经济振兴计划无异于一纸空文。

  ?

  3.在全面发展大国关系的同时,巴外交加速向伊斯兰世界倾斜

  

  巴政府推行务实外交政策,注重发展与大国关系,但其外交向伊斯兰国家倾斜的速度近年来 有所加快;
由于历史积怨太深,印巴关系近期难有好转。?

   (1)巴美关系稳中有降。80年代,出于抗击苏联入侵阿富汗的需要,巴美间建立了十分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90年代初,美以巴坚持发展核计划为由停止了对巴的经济军事援助 。1989年签定的巴购买美38架F16战斗机合同迟迟不能兑现,美巴关系一度冷淡。1998年4月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理查德森访问南亚,希望同巴基斯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核试验后为缓和国际压力,巴政府宣布暂停核试验,表示愿意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1月, 谢里夫总理访美,巴向美承诺不向第三国出售敏感材料和技术,美也在长期影响两国关系的归还巴购买美F16战斗机款项问题上作出让步。美巴关系有所改善。但在1999年巴印卡吉尔冲突中美国明显偏袒印度的立场及巴政变前后美国干涉巴内政的做法,使两国关系出现倒退。自从谢里夫在卡吉尔向印度单方面妥协并由此引发政府与军队不和后,谢里夫曾派其弟和后来被谢里夫宣布接替穆沙拉夫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职位的三军情报局局长齐亚·乌丁到美国访问,接着美国便由国务院发出巴军方不要发动推翻民选政府政变的警告。政变发生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鲁宾说:“对巴基斯坦发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导致当地的民主政体和宪法受到挫折感到遗憾。”美国总统同英国首相布莱尔就巴政变进行了电话磋商,两位首脑会同盟国一起向巴军政府施压,并表达了使其尽早恢复宪政的立场。美国带有倾向性的表态引起巴军政权乃至国民的不满。1999年11月中旬,美国与联合国在伊斯兰堡的一些设施附近发生6起没有人员伤亡的火箭爆炸。?

   (2)对印采取强硬立场。印巴核试验后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印巴外秘级谈判虽再次启动,但双方积怨太深,难有信任。印巴两国总理决定开设穿越两国边境的公共汽车路线于1999年初开通,2月3日,印宣布瓦杰帕伊将乘公共汽车前往拉合尔与巴总理举行会谈;
5日,谢里夫及陆军参谋长在克什米尔发表长篇讲话称,巴基斯坦军队已作好准备,坚决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20日,瓦杰帕伊乘车前往巴基斯坦,尽管双方签署了《拉合尔宣言》,但在实质问题上仍无进展。5月始,巴印之间发生为期两个月的卡吉尔冲突,冲突中印方还动用了战斗直升机。7月初,谢里夫在美国的压力下,从卡吉尔撤出伊斯兰武装人员,巴国内反对派为此掀起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军方与政府的矛盾急剧上升,最终导致10月12日的军事政变。穆沙拉夫将军上台后安排以对印持强硬立场闻名的阿卜杜尔·斯塔尔为外交部长,这是向印度发出的最明确和强硬的外交信号。11月19日,穆沙拉夫在阐明其外交政策的讲话中提出“最低限度核威慑”政策;
表示将在道义、政治和外交上支持印控克什米尔人的斗争,指责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支持恐怖主义活动,认为“保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是巴外交政策的基石”。次日,印度外交部对穆沙拉夫的讲话表示强烈不满。?

  (3)在积极推进与大国及周边国家关系的条件下支持阿富汗塔利班武装。巴从长期战略利益出发,积极支持、扶持并承认亲巴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但随着塔利班在阿取得接近统一全国的胜利,巴与伊朗及中亚国家的关系出现倒退;
而美国也在缉拿恐怖分子嫌疑犯问题上与巴矛盾不断。为此,巴采取灵活政策,在维护塔利班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与美及周边国家改善关系。1998年11月和1999年3月,巴分别安排了乌兹别克外长和哈萨克外长在伊斯兰堡与塔利班高层代表团会谈。1999年1月,巴与到访的土库曼外长商定要为推进阿富汗和平“ 密切合作”。11月中旬,联合国对阿富汗开始实行禁运,但巴阿边境贸易仍未中断。同时巴也积极做塔利班的工作,(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让其限制美通缉的本·拉登在阿的活动,以减轻美国的压力。11月中旬,美国和联合国在伊斯兰堡的一些设施附近发生6起火箭爆炸案,巴外交部立即发表声明,对这次恐怖主义暴力事件表示强烈谴责。由于担心恐怖分子对旅居巴基斯坦的美国人发动恐怖袭击,12月20日,穆沙拉夫政府已经逮捕了200多名嫌疑犯。据巴官员介绍说,大逮捕是通过对临近阿富汗地区一连串的彻夜搜索进行的,被逮捕的大多是阿富汗人。?

   (4)在维护中巴传统友好关系的同时,巴外交加速向伊斯兰世界倾斜。巴政府一直将发展与中国关系作为其外交政策的基石之一。1996年,江泽民主席对巴进行成功访问,双方确立了面向 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1998年初,上台不久的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访问中国。1999年初,迟浩田、李鹏相继访巴,6月底谢里夫、穆沙拉夫也到中国寻求帮助。穆沙拉夫在11月19日的外交政策的讲话中仍称“与中国关系是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基石”。

  另一方面,近年来巴外交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变化。?

  一是加速向伊斯兰世界倾斜。1997年初谢里夫上台后,巴开始注意发展和扩大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1998年,巴核试验得到穆斯林国家的广泛支持,巴从中受到巨大鼓舞。随后巴外交在加速向伊斯兰世界倾斜的同时,也注意以“核大国”的姿态扩大其在穆斯林世界的影响,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与波斯湾、中亚乃至巴尔干地区伊斯兰国家的关系。继谢里夫1998年访问科威特后, 巴海军于1999年初对科威特进行友好访问以加强双方的军事合作。3月至5月,谢里夫分别访问卡塔尔、阿塞拜疆、土耳其、文莱等伊斯兰国家。在文莱大力宣传巴根本无力顾及的“东向 政策”。巴向伊斯兰世界迅速倾斜的外交政策,也得到伊斯兰国家的回应。1999年5月,巴印克什米尔冲突再起,巴立场即得到伊斯兰国家的支持。伊斯兰会议组织第二十六届外长会议通过两个决议:敦促印度恢复与巴对话,呼吁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让克什米尔人民进行全民公决以决定自己的命运。10月12日,穆沙拉夫上台后,首先从加强与伊斯兰国家关系入手。10月25日,穆沙拉夫在伊斯兰堡会见伊朗驻巴大使后,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称“穆沙拉夫对伊驻巴大使作了积极的讲话”,“伊朗了解伊巴双边关系和地区性合作的重要性”;
11月7 日,伊朗总统卡塔米表示,伊巴关系不会受巴国内政府改变而改变;
12月8日,穆沙拉夫抵达德黑兰,开始对伊朗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他向伊朗领导人介绍了巴基斯坦国内形势,并寻求伊朗对巴基斯坦新政权的支持。10月25—27日,穆沙拉夫访问沙特、阿联酋;
从11月7日始,又对卡塔尔、土耳其和科威特进行访问。土耳其地震后,穆沙拉夫在国内经济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立即表示向土提供援助。同月19日,穆沙拉夫在发表外交政策讲话中称:“与伊斯兰世界,特别是与海湾国家的关系是巴外交政策的基本要素。巴将在所有领域加强这些关系。”12月24日,穆沙拉夫就出访伊朗、土耳其及海湾国家成果向记者表示:这些国 家“完全接受这里发生的事情”,他们表示理解和支持并保证给予巴全方面的帮助。?

  二是逐渐减少对中国的依赖。1998年巴总理访华前夕,巴官方报纸已对如何发展中巴关系提出新看法,认为“巴基斯坦习惯强调中巴传统友谊,但仅此已远远不够。巴应知道自己的真实处境和能够从中国得到以及中国可以提供给巴基斯坦的东西。”1999年2月,在迟浩田访巴期间,谢里夫在“自力更生建设海防”的研讨会上,强调国防建设中自力更生的意义,认为自力更生是巴国防建设道路的“优先考虑”。与此同时,巴内政外交重心也作相应调整。1998年8月,巴国民议会通过宪法第十五修正案,要求将伊斯兰法确定为最高法律。1999年6月11日,巴总统塔拉尔誓言:“将把巴基斯坦建设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堡垒。”“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伊斯兰福利国家,在这里《古兰经》和逊奈教规是最高法律。”1998年阿富汗塔利班在军事上基本统一阿富汗后,在不断加深与沙特、阿联酋等波斯湾国家间的传统战略盟友关系基础上,巴基斯坦迅速修补了与中亚的乌兹别克、土库曼、哈萨克等同属逊尼派的伊斯兰国家因巴支持塔利班而遭损害的关系。土、乌、哈三国外长分别访巴并在塔利班问题上与巴达成了谅解。在巴的推动下,从波斯湾到中亚的伊斯兰逊尼派国家经济和政治战略联合已显轮廓。1999年4月29日, 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塔利班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承担各自的义务,修建一条从土库曼经阿富汗到巴基斯坦的油气管道;
6月10日三方进一步确认各自义务,并决定今后将每三个月召开一次三方会议,加快管道修建进程。穆沙拉夫上台后,在短短的十多天中对五个伊斯兰国家进行了访问以寻求这些国家经济和政治的支持。在1999年11月19日的外交政策讲话中,穆沙拉夫将巴与中国的关系排列在巴与大国关系(美国、俄国、海湾国家、伊朗)中的最后一位。?

  三是推动与北约关系。目前处于从土耳其到巴基斯坦的新月地带的一些伊斯兰国家,对北约 东扩持欢迎或默认的态度。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和哈萨克三国已与北约建立了“和平伙伴关系 ”。阿塞拜疆曾公开请求土耳其、美国在本国建立军事基地,请求北约“和平干涉”纳卡冲突。1999年4月,谢里夫前往阿尔巴尼亚慰问阿族难民,途中访问的第一个国家就是阿塞拜疆。在回国途中,谢又相继访问意大利和土耳其等北约国家,这表明巴有发展与北约关系的迹象。

北约军事干涉科索沃危机迄今,巴官方立场始终站在北约一边。3月底,谢里夫写信给伊斯兰会议组织,要求就如何阻止发生在科索沃的“种族屠杀和种族清洗”及科索沃危机政治解决问题进行磋商。4月7日,巴外长向伊斯兰会议组织表达了巴有向科索沃派送维和部队的愿望。5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巴与中亚多数国家对此均持讨好美国的“中立” 态 度。3月25日,巴外交部首次表达支持北约军事干涉科索沃危机的立场,同时对联合国不能解决像“科索沃和克什米尔”这类“威胁国际和平和安全”的问题表示“关注”。5月巴在克什米尔地区引发与印度的大规模武装冲突,意在引起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解决科索沃问题之后对克什米尔问题的注意。6月28日,巴总理谢里夫访华,30日谢里夫改变原定在华为期6天的工作访问安排,于当日回国并于7月初访问美国,7月6日谢里夫在纽约表示:“美国介入克什米尔冲突是问题的关键”,美国在科索沃冲突和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穆沙拉夫上台后希望加强与北约盟国土耳其的军事合作。巴传媒对科索沃、东帝汶、车臣等伊斯兰分裂活动一直持同情态度。从长远看,巴外交向伊斯兰世界倾斜和接近北约的倾向,客观上于南亚和中亚乃至我国新疆地区的稳定不利。?

  

  4.巴基斯坦形势展望

  

  总结近几年巴基斯坦形势,可以发现其演变进程沿如下轨迹展开:1998年印巴核试验导致印巴缓和进程中断及由此而来的巴经济发展计划受挫;
经济困难及印巴克什米尔武装冲突导致巴国内矛盾激化及由此而来的军事政变和民主政治进程中断;
1996年在中印关系改善的同时,巴外交也相应加速向伊斯兰世界倾斜。这三条事变演进轨迹相互影响并逻辑地规定近期巴基斯坦发展的基本趋势。?

   (1)由于北约东扩和日美安保体制扩展工作的初步完成,21世纪的中亚和南亚就成了美俄争夺并由此完成各自全球战略的最后一块真空地带。这必然加剧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动荡。这对联接中亚和南亚的巴基斯坦将产生直接影响:一方面它加大了巴在大国全球战略中的战略地位,同时大国插手也将使巴国内党派活动更加活跃,政局更加不稳。?

   (2)由于巴经济对外资严重依赖,而西方国家对巴的经济贷款又带有苛刻的政治条件。在没有恢复巴民选政府之前,国外对巴的投资将不可能大规模增加,巴经济改革也因此难见成效。由于穆沙拉夫是在国内对印持强硬立场的政治力量支持下上台的,因此,在其执政期间,巴印关系不仅难有缓和,相反却存在着激化并因此引发军备竞赛的趋势。这将使巴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及由此导致国家权力更加集中,军人政权对国内政治的控制更加严密, 民主政体恢复将可能延期。?

   (3)巴在外交上进一步向伊期兰世界倾斜。为应付国内综错复杂的政党斗争和巩固政权,穆沙拉夫军人政府将会进一步依靠伊斯兰力量并强化巴基斯坦伊斯兰化的进程,与此相应巴外交上向伊斯兰世界倾斜的速度进一步加 快。?

  

  

  【本文发表经作者授权】

相关热词搜索:巴基斯坦 世纪之交 形势 走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