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东北失业问题的一条思路】 怎么解决失业问题

发布时间:2020-04-10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一.序言

  

  东北是国防之本,也是我国规模农业、原料能源、国防工业和重工业的脊梁。

  明亡于东北,清衰于东北,民国亦败于东北。得东北,明朝巩固;
固东北,清朝兴旺;
赢东北,民国立国;
占东北,中华人民共和国才得以建立。于我国而言,东北之兴旺乃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东北必须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东北条件得天独厚,原料丰富、能源充足、陆海交通便利、海外联系畅通、基础教育发达。东北西有大兴安岭阻断,东临大海,北拒俄国,与内地仅由山海关相通,有可自成一体的社会和经济。自20世纪始,在中、日、俄三方的经营下,仅30年,东北就成了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东北没有理由不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东北的大型工农企业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东北人民为我国国防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付出了重大代价,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市场经济时代,仅仅十年,东北经济迅速衰败,大型农场严重亏损,大型重工业一片凋零,更有东北产业工人失业的严重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一条思路,期对解决眼下的燃眉之急有所启发。

  

  二.社会至上与利润至上

  

  强调利润的市场经济是资本至上的经济。资本主义认为没有利润就没有效益,没有效益就没有经济。经济之一切存乎于利润,无利润就谈不上资本。在一般情况下,对利润的强调有助于生产的效率。在许多发达国家,这个道理已经得到了证明。

  然而,在一个有深厚小生产传统的国度,建立和维系大型重工业和大型农业是不能仅仅依赖市场原则的。连日本和韩国的大型重工业都不是依市场原则建立的,而是国家机器扶持起来的。欧洲和美国的大农业也得到了国家的有力援助。若依照市场原则,我国东北的大型工业和巨型农场根本不可能出现。这些都是为什么呢?

  经济的核心是生产。生产的本义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从而得到“产品”,以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获取利润只是扩大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手段之一。“钱”并非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必然中介。只要有饭吃,并能得到生产资料,劳动力可以在没有资本的条件下与生产资料结合,生产人民需要的产品。产品经济也是经济。因此,在资本奇缺的条件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三十年仍然取得了震惊世界的建设成就。我国全部的工业基础就是在几乎没有资本的条件下建立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中介是国家计划以及“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的精神。因此,缺少资本,全体公民都劳动,却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在市场条件下,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都有了价格,产品也就有了价格,就成了商品。商品的经济以利润为导向,没有利润就不值得生产。虽然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但利润—资本却经常“异化”成经济的目的,而非经济的手段。在特定的情况下,这种“异化”导致牺牲人的生存权来服务于利润,服务于“不亏损”。当许多人为买不起粮食而苦恼,粮食却大量过剩,腐烂在仓库里。当多数四川的孩子们还喝不起牛奶,四川的奶牛商人把成吨的牛奶倾入河里。当农民们急需拖拉机在崎岖的道路上跑运输,生产拖拉机的工人们却失业了。这是我们以往批判资本主义时用的标准教科书案例。自从我国因改行市场经济而出现普遍繁荣,东北就出现了上述的“特定情况”,出现了生产“过剩”,出现了“亏损”,甚至出现了大规模的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东北是独特的,东北的条件是独特的,当然,我们不能为东北而让全国走回计划经济。

  东北人民既不懒,也不笨,他们知道“劳动光荣”,他们只是被关于利润(或者关于“扭亏”)的考虑夺去了劳动机会。难道我国人民真的不需要东北生产的工农业产品?他们只是买不起而已。难道东北、东北的工业、以及东北的工人们不比资本、比利润率更重要?

  特事特办,我们应当让东北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以决定性的政策,在十年内创造一个类似上海奇迹的东北奇迹。这类政策的基本手段是“计划”加“精神”,辅之以“市场”。基本思路是社会利益高于资本的利益,但兼顾资本的利益。这条思路的出发点并非意识形态,而是实事求是:(1)我国的东北有至关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
(2)我国的进一步发展非常需要自主的重型工业和大型的规模农业;
(3)复兴东北的基础条件完备良好;
(4)社会主义精神在东北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5)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相当发达,如日本一样,能够与一种改良型的计划经济共存共荣。对于这条路,笔者称为“社会利益主导型的经济”。

  

  三.由社会利益主导的经济

  

  如何在东北建立社会利益主导,兼顾资本利益的经济呢?笔者提出以下14条建议,主要不在可操作性,仅用以说明以人为本,社会利益至上,迅速恢复生产的基本思路。这些措施或许不应“一刀切”,而仅在有限的范围实行一部分。

  1.建立东北临时特别经济区,建立统一的物资调配部门,暂定以十年为期。

  2.免去破产或频临破产企业的银行债务,银行退还已经没收的企业资产,如土地使用权。国有银行退出此区非盈利的“政策性”经济活动。

  3.把破产或频临破产的企业送给工人们,宣布工厂的工人和干部,包括退休的工人和干部,是工厂的所有者,改国有制为集体所有制。由工人们投票决定是否继续生产,亦或卖掉设备和土地使用权,从此不再享受国家的福利。

  4.政府追究将企业搞垮的腐败干部的刑事责任,并向工人们解释老企业和大企业缺少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问题。

  5.如果工人们愿意回到工作岗位上,恢复生产,他们将在一定期限里得到国家发放的食品券作为他们的工资(或工资补助,如果他们的工厂还有能力自行发放工资)。他们将自行选择工厂的管理人员。在一定期限里,管理人员的工资也只是食品券,与工人们同甘共苦,共命运。

  6.设想能源、原料和下游企业的工人们普遍决定恢复生产,那么整个链条都由政府按东北区计划统一调剂,低价或免费供应。当煤炭、铁矿、钢铁厂、电厂、原料等企业都恢复了生产,机械、化工等下游企业也能迅速恢复生产。

  7.发挥党员、党支部和劳动模范的作用,宣传劳动光荣,为集体奉献,组织生产自救,技术革新,义务劳动,以求重新创业。

  9.低廉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低成本导致低价的产品。有竞争力的产品送入市场,打不进市场者就低价送给或租借给需要的一方,如把拖拉机租借给山区的农民跑运输。

  10.国家设立专项发展基金,谨慎支持有希望的技术改造项目。国家要求大型国内工业订货尽量照顾东北的大型企业。发动全国支援东北工农业经济的恢复。

  11.放水养鱼。东北区免征所得税5年,特大型企业免征10年。去东北投资的内商和外商亦能享受此项税收优惠。

  12.以十年为期,要求东北的各类企业基本适应全国范围的市场机制,在财务上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但不要求有长期战略意义的部门盈利,如飞机制造业。

  13.设立“东北开发银行”。其目的不是赢利,而是在不亏损的情况下支持我国有战略意义的重工业和大型农业。

  14.东北临时特别经济区享受特别优惠的开放政策,方便一切有利于复兴东北产业基地的国内外人员和物资流动,期于短期内恢复一个分别有强烈俄国,日本,和韩国色彩的东北。

  东北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只要恢复了生产,东北人民当然养得活自己。如果说上述思路是不正确的,有一点则千真万确:失业、不事生产就一定养不活自己,东北就会继续衰败下去。无论如何,东北的工厂应当恢复生产,这比资本或利润的考虑更重要。

  

  四.结论

  

  有人说,东北的衰败是为了东北更美好的市场前景而必须付出的暂时代价。俄国工人们已经为这种错误认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10年过去了,那里并没有什么美好成熟的市场出现。俄国的产值仅为10年前的一半。在中国和俄国,大型重工业不是市场的结果,也不是市场机制能够支撑的。让东北的产业工人们去“转变观念”,做南方小商贩式的“生意”,绝对是个愚蠢的想法。俄国的产业工人做不到,韩国的做不到,日本的也做不到。把东北的产业工人变成街边的小贩,让他们挂着劳动模范奖章为路人擦鞋,这意味着我国将永远失去自主的国防工业、工作母机工业、飞机工业、大型造船业、和机械化的规模农业。即便有人认为东北的经济不重要,那么,东北的宏观战略意义也至关重要,是国家兴衰的根本。当满清夺得东北之际,江南的明臣犹自拥着商女听《后庭花》;
当国民政府失去东北之际,沿海和南方依然歌舞升平。衰必自东北始,兴必由东北而强。

  东北的经济颇似俄国的经济,纯粹的市场解决方案是死胡同。事实证明,在这条胡同里,东北的路只会越走越“黑”,不仅腐败盛行,甚至出现法轮功这样的邪教组织。既然我国允许一些地方为“利润”建立了“特区”,能否允许为“社会”在东北建个“特区”呢?

  

  2002年3月26日

  

  【本文发布经作者授权】

相关热词搜索:失业 思路 解决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