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三鹿的冒险之旅】三鹿奶粉事件
发布时间:2020-04-05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收购胜出,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这只是一场冒险之旅的开始 从2008年9月份开始,关于三鹿出售的传闻风起云涌。在传闻中,参与“逐鹿”的有三元、娃哈哈、完达山、伊利、飞鹤、新希望乳业、新西兰恒天然等国内外十数家厂商,算得上热闹非凡。
通常来说,一单收购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四个关键因素:收购方的实力是否强大、企图心是否强烈、道德优势是否强悍,以及买卖双方意愿的咬合程度是否强劲。
那么,谁将成为“执鹿耳者”?
实力大考量
财大自然气粗,在收购中更是如此。
若论实力,涉足这场收购战最深的三元恐怕得排除在外。据资料显示,2007年三鹿的销售收入是100.16亿元,净资产为12.24亿元,而三元股份销售收入仅11亿元,为前者的十分之一强。就三元这个北京的地方品牌而言,从销售网络、品牌影响力及资金实力等能力来看,其与曾经身为中国乳制品三巨头之一的三鹿相较,相去何止以道里计?
另一个被看好的收购者完达山,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资产总额16.7亿元,其实力与三元处在一个等量级。收购体积数倍于己的三鹿,也有“蛇吞象”之嫌。
行业内最具收购实力的,无疑是蒙牛和伊利。2007年,伊利实现销售收入193.6亿元,蒙牛的销售收入更是跃居行业首位,达到213.18亿元。
另外,新西兰的恒天然集团也完全有这种实力。2005年底,恒天然便以8.64亿元代价取得三鹿集团43%的股份,成为其战略合作者,也创下当时外资对国内乳企的最高投资纪录。现在,他们收购三鹿有优先权,可谓顺手拈来。
作为这个行业的边缘者,娃哈哈也是最有收购实力者之一。尽管今年国内经济形势遇到了困难,但娃哈哈销售增长仍然保持在30%以上的速度,今年1-9月营业收入为255.49亿元,利润51.38亿元。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说:“我们现在银行存款放着 60亿元,明年将达到100亿元,收购三鹿绰绰有余。”
“逐鹿天下”的企图
对于同为二线乳企的三元和完达山来说,虽然实力不够雄厚,但有着强烈的“逐鹿天下”的企图。
作为地方品牌的三元,一直偏安于北京。由于受到蒙牛、伊利的竞争围攻,它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北京市场接连失陷,外部市场开拓困难。此前,三元连续亏损,直到今年4月底刚“摘帽”,小有盈利。借道三鹿,三元也许可以提升自己的行业地位,扭转现在的不利局面。
而偏居黑龙江的完达山也一直有扩张的冲动。完达山奶源基地基本集中在黑龙江省省内,拥有38条乳品生产线,但是由于奶源和生产线的不足,造成供应紧张,因此完达山希望通过并购来缓解压力。另外,完达山计划2009年一季度上市,上市之前,收购资产可以扩大完达山的盘子,晋身一线乳企的行列。
新希望乳业也是业界较为看好的二线品牌。但在今年7月,新希望斥资1亿元收购了内蒙古非常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51%股权。其总经理曾勇否认有竞购三鹿的企图,声称新希望是一个区域性的乳企。
实力最为强悍的蒙牛和伊利,却表现得意兴阑珊,似乎没有兴趣染指麻烦缠身的三鹿。尤其是蒙牛,在这次行业危机中受伤最深,已经无力它顾了。在11月初一次企业家聚会上,蒙牛董事长牛根生更是当场落泪,恳请柳传志、傅成玉、马云等人出手相救,以免股权落入虎视眈眈的境外资本大鳄口中。
而作为三鹿大股东之一的恒天然,却一直态度暧昧。“目前我们正在与多方进行磋商,并仔细考虑各种可能性。”
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娃哈哈。宗庆后明确表示,他对三鹿的奶源、生产设备和熟练工人最感兴趣。他同时透露,娃哈哈的含乳饮料每年需用15万吨的奶粉作为原料。娃哈哈原来依靠外部原料供应,但随着国际奶粉价格的上涨,娃哈哈只得转向国内谋求奶粉原料供应。收购三鹿,无疑可帮助娃哈哈向产业链上游迅速扩张。
避免道德瑕疵
三鹿此次因三聚氰胺事件陷入了道德的深渊无法自拔,同时也让整个行业面临巨大危机。能够带领三鹿走向新生的,一定是一个在道德层面上没有存在太大瑕疵的厂商。
从道德优势方面来看,蒙牛是除了三鹿以外,行业内受到损伤最大的企业。蒙牛及其领导人牛根生,近段来一直是媒体与公众火力的聚焦点,低调行事以让事态平息是明智之举。
一直以来,三元集团以没有涉及三聚氰胺当作并购三鹿的最大资本。但在9月30日,三元股份也不幸染上了污点,从而让其道德优势削弱不少。
而在国内知名乳企中,完达山是少数到目前仍在三聚氰胺事件中保持“清白”的企业之一。完达山一直宣称自己在奶源建设上出手大方,从2000年至今已经花了1个亿用于建设上游奶站。
同样,飞鹤乳业也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多轮检测,成为少数独善其身的知名品牌之一,受到了市场猛烈追捧。在全球股市暴跌的背景下,作为中国乳品行业中唯一在美国主板上市的企业,飞鹤乳业股价在几天内竟然逆市暴涨。
双方需求的重叠
在此次收购中,买卖双方意愿的咬合程度至关重要。也就是一方需要什么?另外一方能够提供什么?双方的这种需求能否高度重叠?
在此次事故中元气大伤的三鹿集团,在经济上面已是损失惨重,尤其是品牌价值跌到地平线以下。但它却有自己的底线。
据内部初步估计,此次召回奶粉的总量可能超过1万吨,涉及退赔金额约达7亿元以上。而因食用三鹿奶粉致病的患儿所涉医疗费,也可能需要三鹿集团来支付。当地政府自然不愿意为这些巨额债务买单,需要收购方来承担。
另外,作为河北最大的企业之一,三鹿集团及下属企业拥有职工近万人,在三鹿整个产业链上就业的人员达到3万人以上。和三鹿休戚相关的奶农也达到了6万多名。这些人自然是需要双方共同协商、一起妥善处理的最大问题之一。
而这些,是几乎所有收购企业最不愿承受的负担。如果贸然出手全盘接收,这些难题会成为影响收购重组工作的极大包袱,甚至拖累收购企业本身。
在所有表达出有收购意图的厂商中,唯有娃哈哈对此进行了承诺,答应“收购后不会全部换人”。
但宗庆后却不打算以“股权收购”的方式收购三鹿,因为他认为三鹿“现在无形资产不值钱,企业已经资不抵债了,我们希望三鹿能先进行破产清算,然后再收购其一部分资产” 。
冒险之旅的开始
从种种因素综合分析,此次收购三鹿的厂商中,三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两个厂家总部分别在北京和石家庄,距离很近,在布局和物流等方面有很大优势,容易把两个市场打通,连成一片。
最主要的因素是,占主导地位的各级政府在诸多方面为三元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全部7亿收购资金将由国家贷款给三元集团。
而同为二线品牌的完达山,其“后台”统一企业也表达了明确支持的信号,表示愿意提供资金支持对三鹿进行收购。
而从纯粹的市场角度来说,无疑娃哈哈是最理想的收购者之一,因为它有充分的管理经验、市场渠道和后续发展资金。但恐怕市场并非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当然,收购胜出者,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正好相反,这只是一场冒险之旅的开始。有可能的悲观结局是:贸然出手收购者得不偿失被拖下深渊。
皆大欢喜是这个伤痕累累的行业难以企及的美梦。
最新进展
据悉,11月5日,三鹿资产出售方案已基本敲定,其中三元将收购三鹿7家核心工厂,完达山则将可能获得三鹿位于黑龙江的1家工厂。这与本文推测的结果基本吻合。但是,我们能猜对开头,却无法猜对结局。最终“执鹿耳者”,是捡了大便宜,还是从此负累在身?
相关热词搜索:之旅 收购 冒险 收购三鹿的冒险之旅 三鹿被收购 收购三鹿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