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萝西的日记和华兹华斯的灵感|多萝西华兹华斯

发布时间:2020-04-0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1794年,多萝西陪同兄长威廉•华兹华斯在英格兰北部湖区旅游。剑桥毕业后,华兹华斯去了大革命中的法国,他称颂“法国处在黄金岁月的顶峰 /人似乎有了新生的天性”(《序曲》)。舅父反对他的政治热情,断绝了对他的供养。华兹华斯不得不离开初恋情人,回到英国。雅各宾派上台后推行恐怖政策,让华兹华斯陷入理想和情感的双重幻灭,几近崩溃。湖区美丽的风光遣散了华兹华斯心中的郁结,恰巧这时,得到朋友赠予的一笔财产,第二年,兄妹俩在湖区安顿下来,他们和柯勒律治之间的友谊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多萝西生于1771年,威廉只大她一岁。7岁时母亲病逝,多萝西被送到亲戚家抚养。少年丧父后,威廉由外祖父抚养。长久分离之后,兄妹俩终于有了自己的家,衣食无忧,退隐山湖之间。1798年1月起,多萝西开始写日记。这时兄妹俩和柯勒律治住在一地,他们每天见面,还一起去了德国。柯勒律治曾说,这里的3个人共有一个灵魂。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名垂史册的诗歌合集《抒情歌谣集》就是在这一年出版的。
  1803年,多萝西在鸽庐完成了最受赞誉的两部日记:《格拉斯米尔日记》和《苏格兰旅游回忆》。鸽庐位于美丽的格拉斯米尔湖畔,是兄妹俩1799、1813年间的住所。此时,他们和柯勒律治分住两地,依然往来密切。
  华兹华斯经常外出,多萝西的天地就是家里家外。在家时,她为华兹华斯誊写诗稿,给亲朋写信,读莎士比亚,和仆人莫莉一道烘烤浆洗。她每天走出鸽庐一次两次或者三次,去邮局寄信取信,然后读信。看路上的风景、经过的行人,看天上的流云和夜空中的月亮。华兹华斯外出时,担忧和思念会流露在日记里。华兹华斯在家时,如果天气晴好,兄妹俩便带上食物外出散步,周围的里代尔湖、温得米尔湖、康尼斯顿湖和维斯博恩湖是他们经常踏足的地方。他们躺在草地上,坐在田间,谈诗写诗,看远处的湖光山色,谛听自然的声音和内心的悸动。经过邮局时拿回柯勒律治、骚塞、未婚妻玛丽或者兰姆的信,如果柯勒律治在信里流露出不好的情绪,他们就要准备动身,走上半天的路程,中间在一个人家停下脚,去凯斯威克看望柯勒律治。总是有乞丐,或者敲她的家门,或者在路上遇见。她拿出吃的和钱,还要和他们聊上一会儿。她细致入微地观察他们,观察花草果木飞鸟雨雪在四季的变化,空闲时在纸上把乞丐们的故事、自然万物的形态描述下来。
  多萝西的日记有时也会从早起写到就寝,但绝不是满篇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流水账。有时只有短短一行,比如:“非常晴朗的一天。整个上午为威廉抄写。”“我们散步去里代尔――温煦柔和的早晨,但天阴欲雨。”而那些洋洋洒洒的描述,就是一篇篇悦人心目的美文。
  多萝西写作不是为了出版,她坚持写日记是因为她“盼望威廉写一首”,是想“让威廉高兴”。自小寄人篱下尝尽孤独之苦的多萝西,无意当作家,无意嫁人,在威廉身边照顾他、做他的助手让她心满意足。
  1931年,兔子彼得的作者B•波特买下鸽庐,在谷仓里发现一捆旧纸,这捆旧纸便是多萝西的日记。1933年《格拉斯米尔日记》出版。人们发现华兹华斯的《采水蛭者》、《乞丐》、《远足》、《孤独的割麦女》、《黄水仙》等不朽诗篇的素材,都来自这本日记。多萝西的日记和日记体游记,既是英国文学史的重要史料,也为她在英国文学史上赢得了应有的地位,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散文的开先河者,她与兄长威廉交相辉映。多萝西与华兹华斯诗歌创作的关系成为评论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兄妹二人好像共用一双眼睛一副大脑,多萝西帮助并延伸了兄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1797、1807年间是华兹华斯创作的黄金时期,多萝西最出色的日记也出自这一时期。她经常出现在华兹华斯的诗歌里,《丁登寺》里的诗句印证了这对兄妹不同寻常的情感:这是她特殊的恩典/贯穿我们一生的岁月,从欢乐/引向欢乐;因为她能够赋予/我们深藏的心智以活力,留给/我们宁静而优美的印象,以崇高的思想滋养我们。
  多萝西一生写了9本日记,止于1828年的《曼岛旅游日记》是她最后一本日记。1829年,多萝西身患重病,不再远行,并且停止写作。此后,威廉也少有佳作问世。1850年,威廉去世。1855年12月25日,多萝西病逝于赖德尔山宅,这一天是她85岁生日。

相关热词搜索:华兹华斯 灵感 日记 多萝西的日记和华兹华斯的灵感 多萝西 华兹华斯简介 华兹华斯代表作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