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故宫博物馆展览 操办全世界最成功展览

发布时间:2020-03-30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千百年来,围绕皇家藏品的政治纠葛总是难解难分。   2000年民进党陈水扁上台后,一直强调把台湾本土文化和艺术融入台北故宫的收藏,试图通过强调台湾本土历史割裂与大陆的联系。
  2006年1月,扁系人马林曼丽接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当被问及如何看待与北京故宫合作时,用词不无傲慢:“对大陆北京故宫,与其说合作不如先竞争,我相信台湾故宫的优势要胜过北京。至于(台北故宫)‘国际合作’的前提,我认为‘故宫在台湾’,因为这里的文物与科技所创造的文明才是独一无二的。”
  民进党执政期间,台湾“行政院”曾修改《国立故宫博物院组织条例》,将条例中有关“宝物来自北京故宫与中央博物院”等文字删除,将“中国古代”字句改为“国内外”等;在扩建嘉义县故宫南院时,编列巨额经费采买“亚洲文物”,将其定义为“亚洲博物馆”。此一系列“去中国化”行径激起两岸舆论一片哗然。
  如今,绿去蓝来,台北故宫博物院又易新主。今年5月,辅仁大学博物馆学研究所所长周功鑫接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现年61岁的她曾在台北故宫服务27年,1972年“进宫”,由基层导览做起,先后担任蒋复璁、秦孝仪两任院长的秘书,任职展览组组长16年间曾筹办“帝国的回忆:国立故宫博物院瑰宝”(展于法国巴黎大皇宫)等众多国际大展。5月31日,周功鑫女士拨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电话专访。
  
  没必要将文物意识形态化
  
  人物周刊:今年5月,出任“阁员”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您觉得最大挑战是什么?
  周功鑫:我曾在“国立”故宫博物院服务27年,在故宫的经验对我现在接任院长是有助益的。我先后担任蒋复璁、秦孝仪两任院长的秘书,他们两位都是学者,蒋院长是图书馆方面的专家,同时又是宋史专家,秦院长是近代史专家,训练扎实,国学造诣非常深,他本身的行政经验又很丰富,做了25年蒋介石的机要秘书,所以说,这两位前辈都是我很好的老师,从他们身上我积累了经营管理故宫应有的资本。
  另外,在秦院长手下时,我负责了16年展览教育和公关,这样的工作教会我如何与媒体接触,怎样去维护故宫本身的形象。1999年2月我回到母校辅仁大学创立了博物馆学研究所,目的是培养适合博物馆的年轻人。
  故宫这几年来的一些问题,不管是正馆的工程问题,还是南分院的问题,都是我未来要面对的。我要做的,就是面对问题,一项一项地解决。
  
  人物周刊:传言当年计划成立南院时,您是少数勇于直言并质疑的人?
  周功鑫:当时我并不赞同,但现在南院已经建起来了,我们要务实,懂得如何正面地去解决问题。目前南院的工程已进展将半,建筑本体部分是70公顷的很大一块地,未来这样一个空间,如何让它发挥功能,我们已经着手在策划了。
  人物周刊:当时立委主要质疑它对亚洲文物的采购和原本中华文化的定位不符,您当时质疑的也是这个问题吗?
  周功鑫:当时他们发饷时,我说,如果故宫要在南部设立分院,它的资源就分散了,原来一流的收藏不就沦为二流的吗?还有,如果到南部,你一定要做出特色来,尤其是博物馆,你要拿出你的特色做别人没有的东西,观光客才会到你那里去看,如果自己不够强,别人也不会有兴趣。
  故宫原来的资源就非常强,不论是文物还是人力资源,如果要设立南院,该如何定位?当时我就说,亚洲也是台湾民众比较陌生的,因为台湾不能置外于亚洲,它应该在这方面有个文化中心,让一般民众能够认识亚洲与台湾的关系。将来我们可能还是在亚洲这个方向进行规划。
  人物周刊:有媒体报道,台北故宫曾经拨款购买了不少台湾原住民文物,以此展示台湾当地历史?
  周功鑫:你说的可能是台湾原住民(台东县)卑南文化,这是我们当时做的一个从台湾看世界,比照年表的一个展览,为了让展览更吸引人,我们就找了长滨文化、卑南文化,还有圆山早期的一些出土文物。它是一个联结,让民众了解台湾也有它的史前文化。
  人物周刊:但是,不少人质疑这是台湾政府“去中国化”的一种举措,您怎么看?
  周功鑫:任何文化在它的历史洪流中都留下了自己的脉络与痕迹,我们没必要将它意识形态化。对文化我们要尊重它原有的历史,给它应有的呈现,意识形态的东西一放进去,就太狭隘了。
  
  受光50Lux,最严格的维护
  
  人物周刊: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多少文物藏在后山秘境中?
  周功鑫:后山主要藏的是瓷器,其他藏品都在我们行政大楼地下二层。
  人物周刊:藏至后山时,你们在湿度、温度方面如何调控?
  周功鑫:当时我们在温湿度方面一直维持它所需要的条件,可是因为山洞后面水的关系,湿度比较高,要维持55%的相对湿度,非常费电。1984年第三次扩建,行政大楼地下就有一层专门做库房,这是座现代建筑,空调由电脑控制,完全自动化,维持文物所需要的恒温恒湿环境。
  人物周刊:据大陆学者介绍,你们对展出文物的光照条件控制得尤其严格。
  
  周功鑫:我们收藏的古文物,最怕的就是那些有机材质,这里面大部分都是书画,薄薄一片,有的是绢,有的是纸。唐宋藏品年代都很久远,为了让它存世时间更长,我们在维护方面做了最大考量。就像你身上穿的白衣服,长期在太阳下照,它就会变黄,这是同样道理。有机物受光强度是累积的,今天受光度是100度,明天再100度,就是200度了。一天50Lux,10天就是500Lux。我们的紫外线是过滤的,受光维持在50Lux,展览时间也比较短,3个月绝对要换下来。
  人物周刊:65万多件文物,您个人心中的故宫至宝是哪件?
  周功鑫:我个人对书画比较偏爱,宋朝的画有那么多好东西在这里,这是故宫最特别的地方。如果只能选一件的话,我可能会选《溪山行旅图》,它让人看到中国画的精神,那种对自然的虔敬,从画里你能看出这些画家如何神游在山水之中,加上范宽本身的书画造诣,站在画前,给你一种压顶的感觉,气势磅礴。
  
  平息民众愤怒
  
  人物周刊:台北故宫的文物是否很少外借?
  周功鑫:我们外借还是很多的,最早是秦院长开拓的,1991年到美国参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00周年”,那时北京故宫也带了十几件东西参加联展,共33个国家,我们选了17件藏品,明朝弘治年间、1492年左右的文物参加联展,那是故宫自1961年后第一次展览。接着,1996年赴美展,在美国4个地方展览,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到芝加哥、旧金山、华盛顿,再有就是1998年赴法展览。
  人物周刊:关于1996年赴美展,据说台湾很多民众反对?
  周功鑫:确实有一群人抗议,他们认为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要送出去?这次是对民众一个很好的教育,让民众知道,博物馆真正做得好,实际上应该是外推,而不是一个保守的典藏单位。那次展览对故宫而言很成功,当时英国的Art News对纽约那次展览做了特别报道,认为是全世界最成功的一次展览。
  人物周刊:当时,你们如何平息民众的抗议?
  周功鑫:秦院长用了他的智慧,在那样一个危机下,我们和民众做深入沟通,让他们了解故宫本身的任务。当然,后来还是把几件宋朝的东西撤下来了,比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换成南宋比较小件的藏品。他们也是出于爱护这些文物的态度,但事实上,我们都经过检修和评估,运送当中不会出现问题,我们对4个展场都做了相当严格的要求,我亲自跑了芝加哥和旧金山,要求他们加强某些设施,最后,经过我们的解释和沟通,民众也能够接受。
  人物周刊:听说您还考虑去梵蒂冈办展?
  周功鑫:因为我们的收藏里面很多作品都是17世纪耶稣会士的。康熙时期,法国耶稣会进宫,在宫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我们的收藏中,有意大利郎世宁的作品,他在西洋接受了很好的训练,来到中国,在宫里度过了五六十年的时间,他的画都在宫里,流传在外的非常少,梵蒂冈一直想办郎世宁的展览。没进故宫前,我曾办了一个艺术与宗教展,借了梵蒂冈11件14世纪到17世纪的画。这次,我们也希望给他们一个回馈。现在只是刚刚有这样一个想法,真正落实可能要三到四年时间,一般我做这种大展都要三到四年,要做非常周密的规划。
  
  北京故宫的气势是全世界都没有的
  
  人物周刊:有媒体报道,2005年秦院长来大陆时曾表示,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应该回到北京故宫博物馆,希望“一宫国宝分飞两岸”的状况早日结束。对于两岸的文物交流,您今后会有怎样的举措?将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宝物会否到大陆展出?
  周功鑫:这还是两边的政策问题,我也不便于做任何预测,或者提出想法。这毕竟是政府的政策所决定的。
  人物周刊:您比较欣赏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哪些文物?
  周功鑫:我倒是觉得它那个宫殿很漂亮,建筑本身是明朝永乐时候造的,后来清朝又扩建,整个气势是全世界都没有的。我跟杨新院长说,你们宫殿是独一无二的,你要展宫殿就好了,呈现宫殿之美。其实,这个博物馆,你可以从东华门出去,用一个回廊或地道的方式,做一个现代博物馆的链接,宝藏都放在那里,这个建筑要具有中国风格,内部呢,又是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这样做,你的宫殿也有了,博物馆本身的展览方式也先进了。
  人物周刊:北京故宫里有没有您特别心仪的文物?
  周功鑫:啊,那很多啦,唐人的画都很棒。我喜欢董源的《潇湘图》,还有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每次到北京,杨新院长都会给我很大方便看东西,我非常感谢他。
  
  (姚颖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操办 全世界 展览 操办全世界最成功展览 全世界上的阴部大展览 世界上最大的阴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