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的搞笑口号_杨玉圣 学术岂能大跃进
发布时间:2020-03-30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如果学者们隔三岔五出点丑闻,就会让整个国家的学术蓬头垢面 2月23日,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透露,他和北京大学法学院贺卫方教授、学术批评网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等人明确商定,今年3月15日,他们将联合国内100至150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著名教授联名发出倡议书,呼吁从2006年起,高校教授(研究员)不能剽窃抄袭,不能发生学术腐败,一旦有发现学术腐败者,教育部和学校一定要对其进行处理,否则,所有签名教授集体辞去教授,只履行教师职责。
很多人对杨玉圣的学术能力很不屑,理由是他热衷于办学术批评网;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他恰恰是在从事学术界最亟需的清理门户工作。
早在2002年,学术批评网与上海《社会科学报》、香港世纪中国网联手,在审查了有关基本事实后,断然首发王晓生的批评文章《北大博导剽窃,叫人如何不失望?》,由此引爆了包括新华社、央视等数百家媒体对此事的追踪报道和讨论,北大博导王铭铭因此成为关注和批评的焦点。
2005年初,天津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沈履伟为评教授而出版了一本名为《求是集》的论文集,其中至少有14篇论文抄袭他人论著。杨玉圣在学术批评网上首发了天津市语言学会的声明,该声明谴责了沈履伟的学术不端行为。事后,沈将天津市语言学会和杨玉圣告上法庭,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天津市语言学会败诉。7月,杨玉圣在北京组织召开“全国学术批评与学风建设论坛”,发起签署《开展学术批评 反对学术不端 维护学术尊严――关于沈履伟剽窃案的公开信》,近900位专家学者签名支持,此事在学界内外引起广泛反响。不久前,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撤消一审判决结果,改判沈败诉。
创办学术批评网以来,当被告已经成为杨玉圣的家常便饭。还是在2005年,学术批评网因为发布南开大学文学院一位教授批评该院另一位教授的《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而成为第三被告。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也指使其同事发函给学术批评网,并以起诉相威胁,因为该网站首发了一篇批评该院长重复发表、论文抄袭的文章。
剽窃知识也是犯罪
人物周刊:这几年很多高校,比如北大、南大、复旦、武大、川大和安徽师大等,都发生了学术剽窃事件,学术界的不洁行为大量曝光,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的产生?
杨玉圣:中国最好的大学出这些问题,让人痛心。大学经费是财政拨款,是人民的钱。教授拿了老百姓的钱,干这种事,这本来就是违背职业道德的。如果学者们隔三岔五出点丑闻,就会让整个国家的学术蓬头垢面。人家不会说王铭铭抄袭,而会说北大的教授抄袭,这就让整个学术共同体的名誉受损。北大、南大、复旦这些品牌,是几代教师和学生培育出来的,代表了整个国家的形象。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上对不起国家,下对不起百姓。
人物周刊:你认为剽窃的大量发生是由于什么原因呢?
杨玉圣:有很多原因。首先是中国现在的知识产权观念不强,过去叫做“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学术成果是别人智力劳动的结晶,你剽窃了人家的著作,偷了别人的资料、框架和观点,就相当于偷窃了别人的财物。谁都知道偷窃财物是犯了刑事罪,但没人意识到偷窃别人的知识也是犯法。
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学术规范的教育和训练,特别是年轻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也许他并不是故意要去抄袭别人,可能他根本就不能分辨什么是抄袭和剽窃,什么是原创。有些学者的这类行为可以归结到他的个人品德上去,因为他不但不以此为耻,反而引以为荣,振振有辞。南京大学的杨豫就反驳:大家都抄,又不是我一个人抄。
人物周刊: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导师利用在学生论文上署名的方式为自己谋取学术成果。有的学生是迫于压力,有的却是自愿的。这又是为何?
杨玉圣:导师指导学位论文是他的本职工作,是天经地义的。他因此获取了荣誉称号,获取了工作量,获取了师生缘分,但这篇论文必须是学生独立完成的,署名必须是学生一个人,因为知识产权具有排他性。如果第一作者署名是导师,学生就拿不到学位。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很多高校,特别是名牌高校,特别是一些院长,他们没时间做学问,又特别想出成果,而学生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的问题往往是相当深入的,他们就采取联名发表的方式,两者各得其所,学生发表了论文,导师获得了成果。这就构成了对中国现有高等教育体制和学位条例的挑战。
人物周刊:学者剽窃的根源在哪里?
杨玉圣:从学术界内部来检讨,有几个因素:第一,很多学者身在高校,心不在高校,造成人格分裂。要求学生不抄袭,自己却抄袭;第二,现行学术评价机制的异化。现有的评价机制不是靠学术成果和教学科研来评价学者,而是靠官职大小、论文和获奖数量来评价,所谓量化,这就有点逼良为娼的意思。我曾经讲过,每年一次的考核,就是我被强奸一次;第三,部分学者缺乏自律意识。我知道有些法学学者,已经功成名就了,但还是一年发几十篇论文,出好几本著作,似乎出书越多越荣耀,论文越多地位越高。
官学不分腐败不止
人物周刊:目前学术界的腐败有哪几种类型?
杨玉圣:学术界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很多种,我自己把它区分为三种:学术腐败、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
学术失范主要是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一些年轻学者和学生甚至不知道怎么做注释;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的无意识相比则是故意的。比如有些著名学者,应该知道数据不能做假,注释不能做假,也应该知道不应该抄袭别人的著作,但还是做假了,抄袭了;学术腐败主要是指利用学术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这里面有三种情况特别值得关注。一是用权力谋取学术利益,比如现在一些高级官员到名牌大学做挂名的院长和挂名的博士生导师,还有一些高级官员到各大学拿博士学位。一个国家的高级官员,他要处理政务、要出访、视察、开会,怎么还有时间来传道、授业、解惑?现在一些新上来的省部级少壮派官员,你看他们公开的简历,相当多是拿了博士学位的。他们在从政之余,怎么可能有时间去读书,去做博士论文?如果你觉得自己需要充电,你可以弃官从学,那是非常受人称赞的,否则就是不公平的。一个官员到大学读书,可以为这个学校带来很多社会资源,这对其他学校是不公平的。这种不好的风气蔓延开来,就成了官不官,学不学。二是钱学交易,大学为了创收办各种硕士班、博士班,还有老板交钱,学校送学位,老板们用捐钱的名义,谋取导师或教授的资格。第三种情况我称之为学色交易,一些学者利用自己的学术权力从异性那儿谋取不恰当的利益,这主要是男性教授。
人物周刊:官员的个人素养是有所不同的,一概而论是不是有失公允?
杨玉圣:现代社会角色分工很明确,各就其位,各为其政。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人人都可以搞学术,所以现在实际上是在搞学术大跃进。如果谁都搞学术,那学术就不称之为学术了。社科院、科学院、各大学里的学者做学术是天经地义的,并且要做得最好,因为这是他的本职工作。高级官员不应该做学术,他应该把学者的成果和研究转化为他的执政资源。
我从来没有违反学术规范
人物周刊:您批评了很多学者的不端行为,您自己有没有迫于现实压力,在譬如发表论文这样的事情上做过违反学术规范的事?
杨玉圣:从1981年到现在的25年,我有把握讲我从来没有做过,我的学生也没有过。我从来没有利用导师的权力和学生联名发表过论文。
人物周刊:你就一点不考虑物质利益吗?你当时为什么会选择从北师大转到中国政法?
杨玉圣:很简单,就是一个自身利益的事情。在北师大我8年都没从副教授评到教授,而且根据当时最新的规定,我永远都评不上。这样我觉得连我的儿子都对不起,因为当时我的很多学生都要评上教授了。
人物周刊:你怎么看待别人批评你?
杨玉圣:这很正常,不能你骂别人,不允许别人骂你。并且有些也是成立的,就像有些人说我这些年搞学术批评网,专业研究成果却很少。不过我相信我还是具备基本的学术能力去批评专业著作的。当然我有明确的边界意识,对自然科学、工科等非文学科、人文学科跨学科,我一般不发言,我知道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视野是残缺不全的。
人物周刊:你怎么会和王玮、和陈海宏争论起来?
杨玉圣:陈海宏是我的老师,按传统的师道尊严,学生是不应该和老师争论的,但学者应该信奉的一个观点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我声明和陈海宏断绝师生关系,主要是他做得太不像老师了,当然这中间我这个学生也是有问题的。但是他们在美国史研究学会年会上的所做所为,已经不符合一个老师和学者的身份了,比如说到处散发匿名信,采用不正常的手段。我20年前就是美国史研究学会的会员,1993年就是该会的理事兼副秘书长、学会杂志的副主编。西安年会,具体时间我不记得了,他们没当选理事之后,就用了各种手段不让我成为理事,结果无所谓,但过程是不正常的,是违背程序的,所以我就退出了学会。我退出来之后,就再也不允许他们网站发表我的文章。当时对我的批评一开始没有指名道姓,是王玮先跳出来的,那我就对不起了,我要指名道姓了。
人物周刊:为什么学术上的争论经常会上升到相互谩骂呢,包括你在内?
杨玉圣:中国人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传统。我们现在听得最多的是表扬与自我表扬,不愿意批评与自我批评。另外,同行和同事之间,往往是先有个人恩怨,再来进行学术批评,最后上升为谩骂就带有必然性。这就反映了学术界的不正常。
人物周刊:您心目中的学术规范应该是什么样的?
杨玉圣:简单地讲,就是学术共同体公认的基本的学术规则,是学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也体现了学术荣誉、学术责任和学术义务的统一。
人物周刊:正常的学术批评机制应该是怎样的?
杨玉圣:学术界也好,教育界也好,应该有个基本规范,有个不能突破的底线。学术界不是乱世江湖,乱世江湖可以有教主,可以拉山头,学术本身是排斥这些东西的。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学术面前大家是一样的。理想的状态是平等自由地讨论问题,批评要实事求是,反批评要据理力争。关键是道理要讲透,事实要摆清楚。但这基本上做不到,国际上也很难。
杨玉圣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2000年长江“读书”奖风波期间,曾组织百人对学术界的评奖腐败进行大讨论,引发全国媒体关注。2001年3月创办并主持学术批评网,发表多篇文章反对学术腐败。
相关热词搜索:大跃进 岂能 学术 杨玉圣 学术岂能大跃进 杨玉圣 杨玉圣抄袭铁证如山
热点文章阅读